李心丽
公路的右侧,堆着几台正待修理的农用车,有侧翻在一边拆卸下来的轮胎和方向盘,修理的扳手和器具混杂在零部件里,被阳光暖暖地照着,也被尘土肆意地包围。越过这些大部头的器具,是几间低矮的平房,门上有用碎布块缝在一起的门帘。这房子四周,除了延伸向远处的公路便是冷清的旷野,有遗世独立的意味。
这是牛栏镇所在地。牛栏镇虽然所处山区,四周群山绵延,沟壑纵横,却是本地有名的米粮川。这条沟里无霜期比城区多了近一个月。近些年不发展农业,开始发展工贸业。引进了一家大型的造纸厂,一家大型的电厂,还有一家大型的物流公司。所以这牛栏镇不像过去那么落后了,有了现代感和时代感。在牛栏镇山上居民的眼里,牛栏镇便是一个中心,集贸中心,娱乐中心,便民中心。特别是在范兰锁的眼里,牛栏镇是他的世界,它有它该有的冷清,也有它该有的喧闹。尽管他经常满脸油污地滚爬在这些需要修理的器具间,偶尔还有鸣着喇叭的车从不远处经过,但躺在这些器具的下面,他经常能看到湛蓝的天空,还能看到天空中飘浮的那些白云,心里便有一种很熨帖的感觉。
袁茂强看到范兰锁的时候,他正仰躺在四轮车的车身下,逼仄的空间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某一处。袁茂强看到了他露在外面的脚,上着一双破旧的黑皮鞋,鞋帮和鞋底在大拇指那儿裂开了一寸多的口子。他不穿袜子的脚的某一个部分暴露在袁茂强面前。袁茂强的神经被什么东西触碰了一下,他蹲下来,看到范兰锁满脸油污,颧骨处有风吹日晒的纹路,那双眼睛,随着一只手的移动,寻找着什么。
袁茂强的身影挡住了光线,影子投射在地上,范兰锁发现了他,范兰锁说,来了,你先找个凳子坐,我马上出来。袁茂强说,你做你的,这不是一个人还没有吗?范兰锁说,早着呢,别说现在,再过一两个小时还不一定能来得了。袁茂强说,通知的几点?范兰锁说,十点。范兰锁说,一贯的,要把人全部集中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对开会这样的事不习惯。通知的时候我说中秋节发米面,让他们下山来领,顺便来开个会,讨论关于异地搬迁问题。说实在的,他们并不关心搬迁不搬迁的事,他们以为这很遥远,可能还有些不相信。所以要让他们表态,恐怕也难。范兰锁边说边从车身下钻出来,在那只同样油污的盆子里洗手,顺便向袁茂强汇报这些情况。
山上的村子叫白霜里村。白霜里村是牛栏镇最偏远、条件最差的一个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两个村已经成了空村,还有三个自然村的常住人口不足二十人。剩下的三个自然村人口还算兴盛,加起来大约有七八十口人。像范兰锁这样举家搬迁到附近村镇的村民有一多半。范兰锁搬到牛栏镇七八年了,租了这远离镇中心的几间平房居住,顺便在房前做修理。范兰锁的修理铺是露天的,袁茂强不了解范兰锁的修理技术如何,单从门口堆放的这些需要修理的器具来看,感觉他的技术不错。袁茂强看到这些器具停放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范兰锁能否修好它们也未可知。像这样,本来范兰锁正在搞他的修理,只要下乡干部来,他就赶紧停止他手头的事,这样耽搁下来,这些器具只能长时间地停放在他的平房前,这些器具混乱的状况就代表了范兰锁混乱的生活。
范兰锁搬来牛栏镇,本来是要发展他的修理事业,一年三千元的三间平房,平房前后宽敞的地方是他天然的修理厂。没想到的是,这里竟成了白霜里村的工作站和联络点。自郑小泉六年前当上村支书,他就被郑小泉发展为村里的报账员,有时候他正忙着给一只轮胎打补丁,郑小泉的电话来了,说镇里有一个会要开,他就得放下手里的活。据说有一次他正给石灰厂的三轮车拧螺丝,接到了这样的电话,他放下手里的活就去了。车主以为他修理好了,就开车走了,没想到上山的时候一只轮胎飞了,差点出了人命。车主找到他,对他一阵大骂。他这才想起还有一只螺丝没有拧好。后来凡是来找他修理的人,都要再三叮嘱他细致点。谈起这件事,范兰锁也是非常光火,他说村里的这堆事太多了,我能不分心吗,可是打来电话我总得赶紧去镇里,不去不行啊。
对于他目前的这个身份,他倒是很满意,他经常以这样的身份出入镇政府。自从他成为白霜里村的报账员之后,他觉得来找他修理的人看他的眼光也不同了,来了总要找他聊。当然,他总是先于他们就知道许多信息,这样他即使修理的速度慢一些,修理的质量差一点,他们也会包容他一些。他看出别人对他多出来的这个身份怀有一种肯定,他已经在一个干部圈子里,他与镇里许多干部很熟,能和他们说得上话,这自然就成了他觉得优越的地方。
有时候镇里如果联系不到他,就直接来他家找他,他們就不用去白霜里下乡去了。他们把他这儿当作缩小了的白霜里,把他当作了白霜里。见到了他,就觉得去白霜里走了一趟。像现在,袁茂强来下乡,也下到了他的修理厂,但袁茂强有时候觉得这是公开的偷工减料,对此还颇有微辞。
袁茂强说,你们白霜里在某一点上太先进了,郑小泉是白霜里驻县城的办事处,你是白霜里驻牛栏镇的办事处,你说是不是?对于他们都不住在白霜里,却还是白霜里的村干部的情况,袁茂强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长期居住在外,你们了解村里的情况吗?你们知道的情况没有再发生变化吗?范兰锁说,能有什么变化呢,以前村里压根就没事,自己干自己的,土地没有变,旁的也没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人口的增减,这个好掌握。自从养老医疗给村民办了之后,我这儿有他们所有人的联系电话,不清楚打一个电话就弄清楚了。但袁茂强觉得这样的工作方法太不接地气了,有一次,上面要求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诉求,郑小泉不赞成去村里跑,大老远的跑回去也不见得能见着人。袁茂强一再坚持,郑小泉说,那我们召集两委干部开个会,分一下工。结果打电话给山上的另外两名干部,信号不好,无法联系到。只能由郑小泉带袁茂强沿着两米宽的山路回了一趟白霜里。郑小泉说,一个事物确实有它的两面性,就像你来我们村下乡,虽然条件艰苦,下雪了雪封路,下雨了泥封路,但检查组的人也来不了我们村。说实在的,还从来没有检查组来我们村检查工作,所以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他们如果问起来,我就说你经常来下乡,他们也不会知道。袁茂强说,今年下乡有硬任务,要让贫困户全部脱贫,不像以前一样。郑小泉说,我们村今年脱不了贫,我们村规划的是三年,入户了解也只是个形式,况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只有晚上才在家。确实像郑小泉说的一样,那次他们跑了整整一天,只见到了七户贫困户,都是年老多病的。县里要求下乡干部吃住在村里,袁茂强如果住两个晚上,就能见到其余的贫困户。可是袁茂强没有住的地方,他去哪儿住呢,白霜里没有办公室,没有集体的两间窑洞,白霜里的象征就是那枚随身携带在郑小泉文件袋里的印章,这枚印章有时在范兰锁家的柜子里。袁茂强觉得白霜里像一个装在口袋里会漂移的影子。
袁茂强和范兰锁坐在门口的凳子上,他们不时看看路边的情况,希望有人从这些器具里钻进来,都十点多了,一个人都没来。袁茂强递给范兰锁一根芙蓉王,范兰锁把郑小泉给他的云烟又塞进口袋里,袁茂强的比他的好。两个人坐着抽烟等待。袁茂强又盯着范兰锁的另一只鞋子看了看,也裂着一只口子,范兰锁的衬衣敞开着,里面是一件豆色的半袖,腹部那儿开了几只小洞,蓝色的裤子上也满是油污。其实范兰锁的模样并不差,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六岁,但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老。
袁茂强经常这样打量范兰锁,打量之后一语不发,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四十六岁,四口人,贫困户。致贫原因是缺少资金,缺少技术。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是学徒工,在县城的一家修理厂学修车,他老婆在镇里的一家饭店当洗菜工,他自己当老板修车。按说,这样的家庭结构,这样的年龄,人生还处于上升阶段,正是壮年时期,不仅应该有不错的收入,而且还应该有不少积蓄。可是范兰锁租来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是别人家淘汰不用了的。房子被火炉熏得发黑,就像压着几朵黑云一般。即使这样,他也不专心搞自己的事业,热衷于跑镇里,袁茂强说,那你一个月能挣多少补助呢?范兰锁说,挣鬼呢,一年一千二,还不够我的跑腿费和电话费。袁茂强没有想到这么低,说,那你何必呢。范兰锁说,我不跑没有人跑啊,郑小泉几次三番找我。袁茂强说,怪不得你是贫困户呢,你一年固定收入一千二,加上你老婆的固定收入,你们四口人一平均,就人均不足了。范兰锁说,如果贫困户异地搬迁政策能落实下来,我家就能分到一百平米,我现在指望这项政策能落实下来。
范兰锁是贫困户,但与普通的贫困户不同。在这次消灭贫困人口的战役中,作为白霜里村的报账员兼白霜里的秘书,他先期参加了关于消灭贫困人口的安排会和部署会,知道有移民搬迁的政策,镇里让把这些政策宣传到村里,他曾随着郑小泉回去宣传了,郑小泉传达镇里精神的时候没有掺杂自己主观的看法,他说上面是这样说的,到底能不能落实,他也不知道。他轻描淡写地做了宣传,之所以轻描淡写,是因为他得有所保留,他通常这样做,有一绝对不说一,至少保留一半。你把国家的扶贫政策说得那么好,村里有许多人家不相上下,人人都争着当贫困户,干起仗来,那还能了得。所以他轻描淡写地把政策说了一下。一直封闭在山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封闭的生活,也不太把这件事当一回事。有人随口问,搬到哪儿去呢?范兰锁说,牛栏镇。村里的人不满,那么远,种地怎么办,况且还有牛呢,羊呢?这个问题一经开始讨论,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人说,搬到别的村子后,白霜里就没有人了,你还给谁当干部呢?他们问郑小泉,白霜里的这些山这些树这些土地,怎么办?
范兰锁认为白霜里最该改善的是居住条件,而只有搬迁才能彻底改善。他在牛栏镇居住几年了,他的目标是在牛栏镇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留在白霜里的这些人对离开白霜里没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说,既然征求我们的意愿,那我们也说说,进山的路不能铺柏油吗?山下的水源不能引水上山吗?宽带信号不能拉一条线吗?郑小泉说,我说了不算,路要交通局说了算,我不是一直在跑吗?可是交通局有他们的说法,认为我们山上居住人口太少,修路耗资太大,得政府整体规划,现在没有规划到我们这儿。他们懂,穷是因为出行的问题,缺水的问题,缺信息的问题。范兰锁说,镇里发了调查问卷,让你们填,填了签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填一张表,并让他们签名,他们不愿意,他们顾虑白纸黑字。范兰锁说,这是一项任务,家家都得填,填了镇里好了解大家的意愿。村民说,不填。玩这些虚的干嘛呢,填了也没有用。范兰锁说,你们怎么这么奇怪,怎么就知道没有用呢?范兰锁让他们填,他们不填,只得范兰锁帮他们填,填好了让他们签自己的名字。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懒得签,说,你签就好了,你不也是贫困户,你代替我们签都一样的。范兰锁说,看你说的,我的意愿与你的意愿一样吗?我是很赞成搬迁的,住在白霜里有什么好,你们试着去牛栏镇住住,就知道离开这些山头的包围,还有更多的活路呢!
郑小泉不赞成由范兰锁代笔,郑小泉说,召集大家在一起开会,第一是让大家知道这个政策,自己的表自己填,不同的字迹就说明这个会开过了,都签你一个人的名字,镇里以为这会没有开,这样回去能交得了差吗?郑小泉委婉地批评范兰锁,他不敢言重。有几次他说了一下范兰锁,范兰锁急眼了,摞挑子不干了,他只能回去再给他说好话。说实在的,范兰锁是一个离不开的帮手。范兰锁不仅有这个便利条件,主要是范兰锁还肯干。郑小泉喝酒的时候通常会叫上范兰锁,他们在镇里有个固定的饭店,吃完饭签个字,有时候有个招待之类的。郑小泉不在,就让范兰锁去接待。去的多了,饭店就认为范兰锁是白霜里的二把手。有这个签字权对于范兰锁来说可不是普通的意义,这钱最后有人结账。开在白霜里后山的石灰厂,过年的时候给每户发两袋面,还有就是结算村里的一些债务。为什么呢,因为后山是不允许有污染企业的,通常没有人去,这样给大家一些好处,就没有人去上面揭发他们了。
不允许村里有文盲吗?范兰锁边填表边说,头也没有往起抬。他现在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白霜里的干部是没有任何权威的,他看出郑小泉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他面对大伙的时候,客客气气的,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他非常耐心。这不是郑小泉年龄小的问题,还有一点,他們有时会说,村里选举你当干部,也可以不选举你,他们手里有投票权。郑小泉到现在都没有结婚,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当了村干部,眼光放高了。对于郑小泉的家人来说,这不是好事。郑小泉的母亲说,你做什么不好呢,好不容易现在住到了城里,非要回去当干部。郑小泉说,镇里的干部一次次做工作让当,不当行吗?
范兰锁边填表边说,以后要填的表多了,我可没工夫次次跑回白霜里给你们填,下次我给你们打电话,你们来牛栏镇填。他们说,哪里顾得上呢,你识字,知道让填什么,你填就是了。范兰锁说,像这种表,你们每人有每人的想法,我怎能知道你们想什么。他们说,能想什么呢,想什么也没有用,你代表我们就行了,你想什么我们也想什么。范兰锁说,那可说好了,我怎么想就给你们怎么填,还有一张表让填你们想搞什么样的产业。他们不懂产业是什么意思。范兰锁说,养殖算一项。于是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填了养殖。每户给发放两千的养殖款,入了合作社,是村里的一户养殖大户,每年分红二百。
袁茂强渐渐发现,不管是郑小泉,还是范兰锁,都不欢迎他经常来。县里要求一个月下乡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吃住在村里。不仅是这样,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脱不了贫,工作组就不能撤,那么他就得继续下乡。一次他打电话给范兰锁,说,县里刚开了会,让他们下到点上,市里工作组要来检查。范兰锁说,你有事就去忙你的吧,不用来,我们村偏远,不会来检查,你放心。袁茂强虽然是下乡干部,但总是这样漂着,自己心里很不踏实。他倒是去扶贫办和交通局为白霜里的事跑过,但什么也没有争取到。郑小泉倒是没有说什么,范兰锁说却,你下到我们村有什么用呢,这些表我能填,你待在县城好好跑跑项目,看能不能争取一个什么项目。袁茂强说,我跑过了,你们村什么也争取不到,扶贫办有规划,你们村要整村搬迁。范兰锁说,那你放心待着,不用跑。袁茂强能说什么呢,他知道他下乡得给他们添麻烦,还得他们耽误时间,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生计要忙碌。袁茂强有时觉得郑小泉和范兰锁太不可思议了,郑小泉都三十来岁了还没有成家,范兰锁眼看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了,连一间房子都没有。
有一次袁茂强问范兰锁,你三年内能脱得了贫吗?范兰锁说,脱不了,我不想脱贫。争取不到项目,你去民政局给我们村多争取几个低保名额。袁茂强说,争取不到,现在民政局针对的是你们镇,应保尽保,吃不了低保的说明还不是十分困难。年内都必须脱贫,你想想你怎么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范兰锁说,我好说,到时自然脱贫,拖不了你的后腿。袁茂强说,你在哪儿有生钱的门路呢?范兰锁说,现在我两个儿子是学徒工,还得我给吃饭钱。再过两年我的儿子出师了,不是赚上钱了吗?我家的收入不就多了吗?袁茂强说,那倒是。
知道他们这个态度,袁茂强不去下乡也有点心安理得了。只是现在检查工作的手段也现代化了,隔三岔五,下乡办就让下乡队员在微信群里发下乡工作的图片,防止人们偷工减料。袁茂强为了这个也必须偶尔去一次,他最熟悉的贫困户是范兰锁和七十八岁的孤寡老人老乔,他总不能每天发这两个人的图片去群里。单位人少,袁茂强一个人就是工作队,既是工作队长,又是工作队员,他主观上不想敷衍,但现实不允许他去认真。况且他也仔细想过了,贫困户有他们的事做,范兰锁也有他的事要做,他下到哪儿去呢。
这次来,是袁茂强与郑小泉昨天在扶贫办召开会议之后商量好的。扶贫办召集各村的支部书记和包村的下乡干部,开会部署关于异地搬迁的事项,要贫困户一户一户地签字。正好民政局下拨了一批米面,要给贫困户发放。郑小泉说,正好这批物资还没有发放,借发放东西的机会,召集大家过来开会。郑小泉说,只有发东西的时候才好召集人。
范兰锁租来的三间房连着,南面开着一扇门,连着两间房,第三间房北面开着门,是库房。这平房把公路和旷野隔开了,南面开门的两间房住人,北面开门的一间房里堆放着米面和杂物,墙角放着土豆和南瓜,墙上挂着红辣椒。房子的砖缝清晰可见,没有用水泥填补,更不用说白灰刷了。墙上到处是蛛网和灰尘串。范兰锁打开锁头,这声音惊动了一只老鼠,它立即从门缝里窜了出来。范兰锁说,这些东西从镇里领回来三四天了,前两天我老婆把饭店的猫借回来住了两晚,看来今晚上还得借回来,要不这些东西会被老鼠糟蹋掉。
看到范兰锁的这番光景,袁茂强不禁皱住了眉头。袁茂强说,你图什么呢?他知道这话他不该问出口,但这话仿佛丝毫没有经过他的大脑,一下子就蹦出来了。他继续说,你把工夫都耽误在村里的事上面,自己却过成这样子,还有郑小泉,自己的终身大事都不考虑,选择有很多种啊,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种生活。
你说图什么?这米面如果被老鼠啃了,被抱怨的还是我。有什么办法呢,镇里来电话,让各村八号下午务必把各村的米面领走。郑小泉打电话,让我想办法,寄放在我这儿是天经地义的事,为此我得把这间房腾出空来,然后雇一辆三轮车,把这些米面从一辆车搬到另一辆车上,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每到这个时候,郑小泉犯愁,我也犯愁,你回去能不能给政府部门提个意见,像我们这样的村子,发什么都没有发钱方便,领回来不容易,发放不容易,村里人大老远的来领都不容易。每到这几天,我又成了看库房的。我老婆天天骂我,可是我都张罗着干了几年了,如果有个人肯接我的班,我就放手不管了,问题是现在没有人接手,我总不能就这样甩手不管吧。
袁茂强说,确实不容易啊。
十二点的时候,还没有人来。范兰锁说,咱们先去吃饭。于是带着袁茂强到了好运来饭店。这是他们的定点饭店。范兰锁让袁茂强点菜,袁茂强说不用点,咱们每人吃碗面,早点回去。范兰锁叫来服务员,点了两个菜,一个葱爆肉丝,一个五香花生米。范兰锁说,喝两口。袁茂强说,不用了,我们有纪律,中午不允许饮酒。范兰锁说,这么远谁能知道你喝酒了。叫来服务员,把上次喝剩下的半瓶杏花村拿来,五香花生米不一会儿也上桌了。范兰锁摆开了喝酒的架势。
范兰锁好酒,但袁茂强在中午从来不饮酒,范兰锁就一个人喝,袁茂强喝开水。饭店老板说,你这是招待自己呢还是招待客人?范兰锁说,这不是还有半瓶吗,你还怕我喝不成?袁茂强说,我们主食也一起点了吧。范兰锁说,不着急,我们回去他们不来,我們还是白坐着,倒不如在这儿多坐一会。
两点半的时候,来了第一户贫困户。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摩托上捎着他母亲。袁茂强看到这是刘来顺的老婆和儿子,他在档案上见过他们的照片。刘来顺一个月前因车祸去世。上次郑小泉带他回白霜里的时候,走到刘来顺家对面山上,郑小泉说,刘来顺的老婆孩子现在正在悲伤中,就不用去了。两人在对面山上犹豫了半天,袁茂强说,那是不是应该慰问一下,献个爱心什么的。郑小泉说,不必,车主赔偿了七十多万元,刘来顺的父亲提出分一些养老,被刘来顺的老婆和儿子拒绝了。他们一进来,袁茂强就认出来了。刘来顺的老婆和孩子刚站稳,就说他们有急事,领了东西马上要走。范兰锁说,稍微等会,一会还要开个会。刘来顺老婆说,娘家母亲从山路上摔了一跤,很严重,还等着他们去了送医院呢。范兰锁说,有个搬迁意愿表,让你们签字,你签一下。刘来顺老婆说,你替我签吧,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签就行了。之后领了东西急匆匆走了。
这时候郑小泉打来了电话,问范兰锁,人到的怎么样?范兰锁说,一个人也没有。郑小泉说他在镇里开会。范兰锁接完电话,说,哪有那么多的会,没完没了的开,从年头开到年尾,再从年尾开到年头。两个人坐在房门口,看着这片旷野。
等待。经常是处于等待的状态。袁茂强现在在这种等待中安静下来。这等待漫无边际。他递给范兰锁一枝烟,范兰锁递给他一枝烟,谁也不说话,但耳朵处于聆听状态。现在他们的耳朵里充塞着鸟叫的声音,清空中的鸟叫,充塞着风吹过的声音,但始终没有脚步声。这等待对于范兰锁来说也是常态,他没有像袁茂强那样隐藏着不悦。他知道袁茂强对这种状况是不满的,时间观念通常在这儿是没有用的。
郑小泉来的时候,一共来了三户,两户骑着摩托,一户开着三轮车。郑小泉对到场人数很不满意,说好了让大家集中时间来,领东西的时候顺便开个会,让下乡干部袁茂强队长见见大家,还有一些表要签字。看看,开会不来,填表不来,发东西也不来,我就不明白了,好像开会从来就与你们没有关系一样,这涉及你们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你们自己一点也不关心,让我们在这儿着急。三个人听着郑小泉不满,讪讪的,其中一人说,这两天山上风大,大家都在抢收谷子,就来迟了,况且路又远。开三轮车的说,我答应了帮那几户邻居代领,他们就不来了,他们说了,让我代表他们,也就等于他们来过了。郑小泉说,你能代表得了他们吗?这是来我们村下乡的袁队长,你认识了,能等于他们也认识了吗?袁茂强就给他们散烟。袁茂强说,今天发的这些东西是全县的干部集资钱,给全县的贫困户发的。像我们,每人捐了三百元,算是慰问一下大家。他们连连说,好,好。袁茂强就询问他们,种了些什么庄稼,收成如何?
这三户都是山上的庄稼人,都养着牛羊。说到搬迁,他们很漠然,搬到牛栏镇怎么活,牛羊怎么办。他们说到牛羊,仿佛是说到自己的孩子。像一个女人要改嫁却不知道把这些孩子怎么安放。范兰锁看到他们的样子,气急地说,你们就那么喜欢在白霜里住吗?这可是政府白给房子,每人二十五平方米。刚才袁队长不是已经把县里的政策讲给你们了吗?你们还不相信县里的?开三轮车的说,我听别的村子的说了,白给也是毛坯房,不装修是住不进去的,而且都是楼房,对于庄稼人来说是很不方便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却给我们又制造了许多问题,算是解决了问题吗?范兰锁说,我说你们的脑袋怎么这样想?不养牛羊的人多了,不养牛羊就不能活了吗?开三轮车的说,那你说,不养牛羊干什么呢?光住在漂亮的房子里,生计却是问题,住在牛栏镇不是为了看风景吧,牛栏镇有什么好看的呢?范兰锁说,你不是抬杠吗,这可是严肃的谈话,下乡干部来我们村调研大家的想法,想知道你们的愿望,如何脱贫。袁茂强说,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袁茂强说,这次国家的扶贫政策涉及你们切身的利益,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大的转折,你们要重视。于是他们就认真起来了,说他们祖祖辈辈住在白霜里村,他们不愿意离开。或者如果搬到牛栏镇,有一个生计,也不是不可以。袁茂强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给予这么大的关注,就是想让贫困户改变贫困的面貌,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但国家在努力,你们也得努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中途還会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这个困难不是一下子就能克服的。村民又说,是啊,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可我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像我们这年纪的才住在山上,年轻的早离开了。
他们坐在范兰锁房前狭窄的院子里,有的靠在这些停止工作好多天的机械上,坐在拆卸下来的轮胎上。鉴于郑小泉刚才生气的情况,他们不能匆忙地领了东西就走,他们得坐下来,等允许走的时候才可以走。对于开会这样的事,他们是不习惯的。尽管这些年他们参加过很多会,这些会确实带给他们许多实际的利益。国家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这样的会落实的。人人享有的医疗保险,玉米直补款,退耕还林款。有时候他们不去开会,只提供一下户口本和身份证,村干部就把这些事给他们办妥了。他们隐隐明白了一个道理,该来的会来,该有的会有,谈什么意愿呢。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国家会免除农业税,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六十岁以上的还有养老金,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困难的人还有低保。那是谈愿望谈来的吗?他们可从来没有谈过,谈愿望有用吗?他们只知道他们是白霜里人,是牛栏镇人,再远了是大营县人,国家和政府在北京,那么远他们能听到他们的愿望吗?
但范兰锁与他们不同,范兰锁现在感受到了国家,也感受到了政府。范兰锁自从意识到国家的存在,政府的存在,他人生的意义就不同了,有一种看不见的希望就在大地深处孕育着。他比他们多了一只眼睛。他真想告诉他们,当一些信号来的时候,这个信号后面会驶来一列开向远方的火车,你如果不相信火车驶来的信号,那么当火车靠站的时候,你就会失去登上火车的机会。现在他发现他的这些乡邻,没有意识到这个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这信号与他们直接相关,但他们偏偏置之不理。
他们生活在他们之中,或生活在他们自己中,生活在山中,牛羊中,庄稼中,岁月如何来,就让它们如何流逝。他们的世界仅仅只限于白霜里,白霜里的日出月落。
范兰锁不仅对他们有不满,对郑小泉也怀有不满,郑小泉作为一村之主,太过于小心了,民主是民主,该集中必须集中,在这件事上,为什么几次三番的征求意见呢,他都被搞烦了。现在郑小泉坐在门前的一只木凳上,作为这之中唯一的未婚青年,他与他们不同,他没有像他们一样随便坐在什么器械上,他的衣服是干净整洁的。他在沉默的时候,一直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他非常满意他们的回答,他们让他意外,他们经常这样让他意外,这反而让他觉得他们是懂政治的,懂得与什么博弈。他与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该来的会来,该有的会有,操之过急也是没有用的。
会议开到这儿,不得不结束了。他们还有一大段山路要走,天黑前他们还要赶回白霜里村,把给乡邻捎的东西发放了。范兰锁匆匆在会议记录本上写了会议的内容,发言情况,之后让他们签字,他们就签了。一种要回家的熨帖让他们变得温顺了,他们去领东西了,与范兰锁做了登记。范兰锁说,那这算开得什么效果呢?你怎么给镇里汇报?郑小泉说,如实汇报,情况就是这样。离开白霜里就能离开贫困吗?离开白霜里就能过上好日子吗?这不仅是他们的疑问,也是我的疑问。
袁茂强现在在想一个哲学的问题,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向前的,而是曲折前进。现在,他觉得他该用哲学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只能先解决一个矛盾,再解决新的矛盾。
责任编辑 洪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