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传承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通过科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
所用教材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共有8次课,本节课为第2次课,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具有现实意义。
针对教材做了一定处理:简化概念、细化方法、增加实践。
本课主体是二年级高职汽车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运动,校排球队成员具有垫球基础,可充当体育骨干。不足是学生体质、基础存在差异,团队配合能力较弱,需要教师。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灵魂,根据课程大纲职业院校培养方案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目标。
[运动参与]:参加排球垫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体验排球的快乐
[运动技能]:通过本次课,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排球垫球技术要领
[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竞争意识
[增强体能]:通过课中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强学生体质
[职业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灵敏性,为专业(汽车)学生服务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大纲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为:击球部位、击球点和垫球的准确度[1]。针对教学重点采取利用微课、视频拍摄反馈、循序渐进的策略;针对教学难点通过“垫球进轮胎、垫球得分”两个点解决准确度的问题,以突破教学难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将传统的注重教师讲授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并辅以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前微课、游戏、问题设置与实践”为支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3]。课前一周,在班级交流软件上传融合女排夺冠和排球垫球基本动作为一体的微课视频,提前以“微课”引导学生了解垫球,设置如何垫球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对排球的兴趣,理解动作概念。
以下面八个步骤完成整个教学。其中在教学重点及难点环节,安排了较充足的时间。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课堂教学以同心鼓垫球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游戏思考如何能垫到球、垫多,10人为一组,垫球多者获胜。在游戏结束后,我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同心鼓游戏与排球垫球位置和脚步移动共同之处,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个环节——引出重点:
提出第一问题:球垫在哪个部位最稳?学生尝试分别用手和用手臂垫球,让学生在“练中学”,小组讨论寻找问题答案。展示挂图结合讲解示范完整动作,师生共同总结垫球口诀:插、夹、提、蹬。
第三个环节——胶带固定法:
为加强学生对垫球部位的记忆,体育骨干把提前准备好的胶带贴在组员手腕上10-15cm处,学生用贴好胶带的部位垫固定球,教师纠错。同学们的练习兴趣逐渐变浓,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击球点在哪个位置更容易垫准?”同学们带着疑问,由体育骨干带领由练习中找到答案。
第四个环节: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分层练习分别是:①基础较弱者垫悬挂球为主;②2人对垫,争取多个来回;③抛/垫球进入1米远的轮胎。
第五个环节:
练习后由学生向老师和同学展示技术,然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何没有女排垫的那么好”,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在此气氛中再次向学生宣扬女排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
第六个环节:
根据教育部新课标堂堂练的要求,本节课素质练习是以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垫球得分”游戏为呈现方式。游戏方法:三人为一组,一位同学垫球过网2人抬轮胎接垫过来的球,得分多者为胜。这个环节中组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比赛。不仅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而且还体现“女排精神”。
第七个环节—课后拓展:
带领学生做瑜伽放松操。教师总结,对本节课学生练习给予极大肯定,并对以后练习提出期望。
排球场一片、排球30只、音响一套、教学图片3张、画架一个、轮胎8个、胶带4卷、同心鼓3个,网袋2个。
教学活动设计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游戏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巧妙结合起来。各类活动开展有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展示机会。在今后教学中,多关注基础弱的学生。安排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一帮一、一帮多的练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