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杨加玲 殷 跃
连云港市幼儿园幼儿体操内容构建思路探析
李 伟 杨加玲 殷 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对连云港市部分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中体操类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幼儿体操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帮助建设幼儿体操项目课程内容,为幼儿园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内容支撑。
幼儿园;幼儿体操;内容构建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1]的发布,标志着幼儿体育课程正向着科学化、系统化迈进。幼儿园幼儿体育教学多以体育游戏化方式为主,幼儿体操课程内容作为幼儿体育课程的主要枝干,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关系着学生学习目标、评价方法的达成。
幼儿体操是指在3-6岁范围内幼儿进行的体育体操类教育活动,其动作主要以徒手进行,并加上较为简单的技巧,或者手持轻器械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2]。幼儿体操的开展除了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高机能、磨练意志外,还能够为其以后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竞技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舞蹈、跳水和蹦床等项目,这也为我国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储备和培养提供了可能。
随着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课程不断向着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各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体操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3]。但笔者通过对连云港市部分幼儿园体育课程调查,在教学,理念与目标上已经更新了观念,但是在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师资的数量与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新的理念与目标的达成,必须构建新的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革新新的教学方法,在师资配置上必须要有质和量的双向保障。
表1 幼儿园教学现状
指标现状 理念与目标的转变体质健康、技能掌握向健康、快乐、终身体育(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兴趣)转变 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无较为系统全面的幼儿体操教材,课程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习惯和专长制定 师资的数量与质量无专业化的幼儿体操教师,体育活动多由幼儿园代课老师、内部舞蹈教师兼职,专业化技能和理论水平掌握不扎实
通过对连云港市部分幼儿园体育活动课(幼儿体操模块)内容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关于幼儿体操活动内容统一的教材。半数的幼儿园体育教师自主选择教材,大部分都将国家或省、市、区幼儿园的相关教育标准作为首要客观依据。内容的选择主要从以下类别(表2)中选取,但是由于各个园所现有师资水平、场地及器械条件不同,选择的内容参差不齐,且内容较为随意,专业化水平不够。
表2 幼儿园幼儿体操开设内容
类别开设内容 基本体操队列队形、模仿操(运动、游戏、动物、生活、劳动、军事)、广播操、轻器械体操、平衡木、卡通操、定位操 垫上运动滚翻类、平衡类、垫上游戏类 艺术体操华尔兹、艺术体操三级、步伐变换、重心移动、摆动与波浪 健美操幼儿健美操、校园健身操、啦啦操、健身街舞、基本步伐类 体育舞蹈幼儿(拉丁、伦巴、恰恰)
2.3.1根据幼儿兴趣爱好构建模块课程内容
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别的内容,不同幼儿对运动项目的喜好千差万别,因此,幼儿园幼儿体操内容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爱好进行构建,既满足了幼儿的运动需求,还可以在小群体中培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教材内容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趋向性进行选择,可以根据幼儿喜欢的具体类别,创设系统化、单元化且生动有趣的单元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可以根据园所现有的器材设置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如:大班幼儿对幼儿体操中垫上动作类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设置滚翻类、平衡类等类别,滚翻类可以安排各种滚的课程,比如创设游戏情景“炸油条”“前后滚动”“侧滚”等等,通过情境教学,让幼儿学会滚动;平衡类动作可以通过直线快慢行走、直线跑、高低平衡木、各种姿态的站立与倒立等,让幼儿体会不同身体姿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前庭器官的平衡感。
2.3.2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构建模块课程内容
体育运动与个体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体质状况不同,运动智能不同,其运动项目的选择与运动课程的设置必然存在差异性。幼儿接受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课程教育内容的编排与组织。在幼儿园体操项目课程内容构建与编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自身能力、水平和身体情况,选择适合幼儿的体操类学习内容,提高幼儿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通过对2016-2018年连云港市幼儿体质报告的研读,幼儿的协调能力、柔韧性、下肢肌肉力量与身体平衡能力较差,那就可以根据普适性的指标设计教学内容。
针对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可以从相关体操类别中安排侧重于协调类、柔韧类、力量类、平衡类等体操教学类容。这对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幼儿综合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构建方式具有专门化特点,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2.3.3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够建模块课程内容
幼儿时期也是幼儿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它和大脑的神经系统发展密切相关,体操内容可以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特点进行设置,且幼儿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纵向发展由身体上部逐渐过渡到身体下部;横向发展由接近身体躯干位到远离身体躯干位;由大肌肉群过渡小肌肉群相关联的动作[4]。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部位构建不同的课程内容。比如,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是不一样的,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顺序进行。如3-6岁的幼儿协调性发展较快,而柔韧素质随之降低,那么教学内容要根据素质情况设置练习内容。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考虑性别带来的差异。因此,幼儿体操教学内容设置应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内容,且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表3 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
班级(年龄)特点 小班(3-4岁)好动,动作发展快;认识依赖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常把假想当真实;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产生表现的愿望,喜欢音乐 中班(4-5岁)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模糊;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大班(5-6岁)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动作灵敏、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变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幼儿体操内容模块化构建以后就要对其进行实施,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幼儿园阶段,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集中时间较短,如何通过教学让幼儿关注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幼儿体操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实践必须建立在教师时刻引导幼儿、关注幼儿基础之上,运用特别的、能够引起幼儿关注与参与且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践行趣味课堂。多使用情境教学,将构建好的幼儿体操内容游戏化,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点燃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热情,让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每一节体操课堂都得到体现[5]。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专业化发展对教学环节进行趣味设计,让幼儿体验、参与、玩乐。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爬的教学设计上,小班幼儿可以通过设计平面爬、爬坡、垂直攀爬,中班幼儿可以通过设计手脚/手膝变向爬、越障碍爬,大班幼儿可以通过设计快速平地爬、快速爬坡、快速垂直攀爬等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运动兴趣,而且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体育教师对幼儿体操内容的构建要结合幼儿园自身活动资源,不断的修改适合自身的幼儿园体育课程标准,编制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根据幼儿兴趣爱好、能力及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进行。在组织实施上,课堂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区别对待,提供丰富、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将简单易学的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幼儿体育教师,还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体现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学会自理与自保能力。在不断的游戏中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
[1]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出炉[J].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18(11).
[2]李红卫.浅谈幼儿体操对学前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7(12):38-39.
[3]韩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操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4]刘涛.粗大动作练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5]薛琼.浅析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10):30-71.
Analysis of the Idea of Building the Contents of Kindergarten Gymnastics in Lianyungang City
LI Wei, etal.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6, Jiangsu, China)
李伟(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操教学、幼儿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