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基地校隐性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

2019-11-25 14:31:00左江洲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7期
关键词:隐性体育学校

左江洲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锐意进取的办学理念,促使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勤于思考、深化改革,努力开创一条体育教育创新之路。长久以来学校坚守“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致力于打造一项造福全体师生的健康工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

隐性课程,《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体育物质环境、传统与风气、体育工作者的行为方式以及在体育参与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4个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体能因素的课程。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 学校物质载体的隐性体育课程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占地不足90

亩,室外场地拥有标准400m田径场1块、篮球场3片,排球、三门球、网球场地各1片,体育馆1座,馆内配套乒乓球房、健美操房、健康测试室。狭小空间求生存必须采用合理的布局和最大化的空间利用,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健身需求。

1.1 以田径场为中心,用隔挡栅栏作为立面做成体育文化宣传系列长廊。布局简介:东外围是奥运文化长廊,东內围是足球知识长廊,北外围紧邻篮球场是篮球明星长廊,北内围是田径渊源长廊。各个系列有着丰富的基本常识、技术术语等供学生阅读、欣赏,利用大篇幅宣传画营造“体育ABC,常识我知会”的体育文化氛围。

1.2 充分利用边角地块与合理设计嵌套场地,一地多用。布局简介:在操场西看台空地布置近20个室外健身器械,修建休闲健身器械走廊,在南田径场围墙修建网球墙,南弧顶嵌套网球场,北弧顶嵌套立定跳远练习专区,西南角配套多部单、双杠形成力量练习专区,打造“场地配成型,欢迎你光临”的体育参与情境。

1.3 以体育馆内墙做立面张贴冠军榜、荣誉榜、纪录榜,将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所获得的冠军合影,学校所取得的荣誉以及最高校纪录高高悬挂,肯定成就、引发自豪、促动超越,制造“冠军花常开,来年我当家”的竞争意识。

2 文化课堂载体的隐性体育课程

随着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的文化课程中也越来越多地涉及体育元素。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乏爱好体育的教师利用体育元素串联起各个知识点。而体育元素在文化课堂中的不断出现,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关注。运用显性的文化课程,开发隐性的体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双向兴趣,不仅将单调、枯燥的文化知识点融于生动、实际的体育生活和见闻中,更能使学生在日常交流、锻炼的情景中,增加知识性,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文化知识点。

2.1 文科与体育

地理教师通过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分布图,引出欧洲各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学生将枯燥无味的地名、人文、环境等各个知识点迅速了然于心,使得文化与体育知识浑然结合,达到讲完即会的效果。同样,历史教师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将欧洲古代史、近代史演绎的跌宕起伏,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课后自觉查阅资料,强化所学的历史知识点,真可谓:“体育做引线,融汇贯中西。”

2.2 理科与体育

在物理的力学分析中,物理教师用学生健康测试的立定跳远动作作为习题,学生结合自身的体育实践,从脑力的分析和体力实践充分掌握了力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爱好跑步的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供能方式时,以学生在体育课中短跑和长跑练习时产生的生理体验为抓手,简洁明了地阐述了磷酸原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3种供能方式。学生结合自身有过的生理体验,无须死记硬背,轻松掌握。学生感叹:“身心一起动,实践出真知。”

3 大型活动载体的隐性体育课程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总能吸引学生的高度关注。以体育形式的各项活动总是以全员参与的状态出现,这些活动将班级、年级乃至全校紧密地团结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知难而上的竞争意识,强化了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提升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优良品行,加强了体育活动与品德教育的融合,形成了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这些活动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达,用体育的载体,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从上层文件到全员参与,无不体现出隐性体育课程的积极正能量。

3.1 学校俱乐部

学校俱乐部采用的多项文化与体育组合模式,学生选择文化俱乐部的前提是体质健康测试必须是B等及以上。体育俱乐部要求在体育专项选修的基础之上,有门槛,有强制的模式,每周固定时间,体育教师和有体育专长的文化教师担任俱乐部指导员。其中,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田径分为竞技组和健身组。各项目校队的成员通过竞技组的提高训练,无须额外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健身组成员是有强制要求的参与,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处于D等级的学生,进入田径体能提升班,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能训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再次测试后,达到C等及以上级别方可换班进行其他项目的选修提高。学校俱乐部不是法定体育课程,却处处彰显 “强身健体利自己,赛场竞技争第一”的体育特色。

3.2 社会体育活动

学生是学校的也是社会的,在社会活动中同样也包含了种种隐性体育课程。学校在教学评价时充分肯定学生在外活动的参与和成绩,凡是有资料、证书能证明学生参与了社会体育活动,都能在最终的学期评价表中有奖励加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学生健身意识,带动家庭参与运动,营造全民良好健康观,起到以学生的点辐射家庭的面,以家庭的面影响社区的片,发挥校园文化促进全民文化“校园体育一枝花,全民健身笑哈哈”的良好作用。

4 结 语

江苏省体育课程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改革步伐,扩宽了学校体育的视野,为学校体育进行多方位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体育课程基地校作为体育教学的引领者,首先,突破时间限制,不能局限于课程表中的45 min内体育课。大力发掘多种与文化课程的交集,将体育因素融于文化课堂之中,获得文化与体育的共生共赢。其次,拓展空间格局,多方位、多途径地拓宽校内体育空间的同时,还应以开放的眼光去开发校外的体育活动空间。再次,开发人力资源,强调体育教师积极巩固自身知识技能,做到“一专多能”,调动文化教师的体育爱好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最后,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利用节假日进行以家庭、朋友圈为小团体的体育聚会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进健康,将校园体育融入全民体育中去。总之,多方位、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隐性体育课程,不仅仅让学生建立更高标准的体育课程观,也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实践中来,更是让每个学生的家庭重新认识体育课程、认识健康,为建设全民体育贡献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隐性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奇妙学校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