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颖 景德镇陶瓷大学
所谓生活方式,简单来讲就是人们在长时间内受到文化、经济、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生活习惯。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导致死亡的原因在于各种危险性传染病,没有重视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造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XX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对象为XX高校在校大学生,采取调查问卷法分析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体质优良部分的大学生在饮食、睡眠等方面比较规律,有70%同学能够正常、合理饮食,而体质较差部分的大学生中有40%的同学饮食存在不规律,有夜间吃宵夜的不良饮食习惯,这对于保持良好的体重无利。而就当前大学生活实际情况来看,吸烟、饮酒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也就对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有很大的影响[1]。
人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力消耗、疲劳物质囤积以及细胞轻微损伤等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充分的睡眠进行休息才能得到恢复。若运动后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生理上的肥胖问题以及各种危险性质的疾病发生,同时也会对学生在心理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行为警觉、认知敏感等等。就当前大学生睡眠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延后性特征,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习惯于在零点进行睡眠,这就使得其起床时间也因此延后,但由于大学生的在校是必须要完成课程学习的,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在早八点左右开始进行学业方面的相关学习,因此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在睡眠方面出现严重不足情况。根据以上,不好的睡眠习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受到影响。另外能够每天坚持上早操的大学生睡眠充足,夜间不熬夜,能够合理控制自身睡眠以及起床时间,能够合理计划自己的作息时间[2]。
在高校大学学习生活中,可供大学生自行支配的休息时间比较多,对于学习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喜好、喜欢的生活方式支配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是在实际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多数学生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方面,主要用于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网络聊天等等,这是当前大学校园生活中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活方式;只有少部分学生利用这些电子设备、互联网资源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除以上之外,相关研究者认为大学生长时间处于坐、卧的行为,尤其是观看电子产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体质肥胖、体重增加等不健康的体质,同时对大学生自身能量消耗的平衡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引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自身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通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质优良的学生能够做到每个星期三次,每次锻炼时间大于一小时的运动,进行运动的项目与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具有合作性质的球类运动项目以及具有表现性质的健身类运动项目深受欢迎。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能够促使大学生体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快乐精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自身的表现空间,对自身的体质健康有重要性意义;而体质较差的学生只有15%的学生坚持进行体育运动,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多数是因为参加高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除以上调查结果之外,随着大学生在校时间的不断增加,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也因此相应的减短,尤其是大学三年级以及大学四年的学生,这些学生将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应用于其他生活方式,例如网络等。
其一,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正确生活方式,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强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其二,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体育等多种类型的娱乐活动,引导大学生不要过多的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放在网络、电子产品中,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致;其三,高校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适当对大三、大四年级设立体育课程,确保大学生每周都能够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其四,高校应该对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相关数据做到及时更新和公开,让学生随时能够通过体质健康检测明确自身体质健康情况,将学生原本的被动性进行体育锻炼转变为自身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学生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性意义。
综上所述,高校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方式,本文分别从饮食、睡眠、休息时间支配以及体育锻炼习惯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思考与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