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科学性的实现路径

2019-11-25 06:48丛光崔先友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灌篮 2019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性羽毛球动作

丛光 崔先友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当前“互联网+教育”已经越来越密切的融合为一体,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趋势。积极推广“互联网+羽毛球教学”,能够极大的扩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思维,让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先进。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还能够协调校外场地资源,有效缓解了高校在羽毛球教学中面临的学生人数多与场地资源少的矛盾,从而让更多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

一、 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

(一) 学科教学方面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在学科发展配备上,仍然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与设计,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动作,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直接通过亲自示范的方式,让训练者“有样学样”,即便是最终掌握了动作技巧,但是对于该动作的运动形成原理及参与肌群等理论性的解释方式较少提及。从训练者角度来看,如果不能掌握动作原理,时间一长后,就容易形成错误动作,无法保证动作技巧的精确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无法有意识地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相关能力培养要求,容易导致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知识不全面、专业性不强。

(二) 羽毛球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

高校羽毛球课程的蓬勃开展,一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关,二是与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和竞技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关,属于典型的“需求带动发展”型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上仍然缺乏“分层培养”意识,无法实现差别化教学,现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较为严重。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力度不足,加上羽毛球运动本身的门槛较低,导致部分训练者在课上不能专心学习一些动作技巧,也给实际的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 高校羽毛球教学场地相对匮乏

在高校的诸多体育运动项目中,羽毛球之所以能够广受欢迎,与其对场地换将和器械器材的低要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要想开展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必须在标准场地内开展训练,这就对学校的场地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报名羽毛球的人数众多,而每个场地最多容纳4个人,造成了高校内部标准化羽毛球场地资源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训练者只好在一些室外空地上进行对打练习,无法体现出教学科学性,也不利于训练者真正掌握羽毛球的动作技巧。因此,解决标准化场地问题也成为当前高校提升羽毛球教学科学性的必要举措。

二、 “互联网+”为高校羽毛球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 依托“互联网+”拓展羽毛球教学资源

羽毛球与其他学科一样,课程资源的丰富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科学性水平。如果过度依赖书本教材,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必然会制约教学思维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互联网+”为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海量的羽毛球课程资源。从分类上来看,有各种比赛视频集锦,有其他教师分享的教学视频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训练者的基础水平、学习偏好,从互联网资源库中选择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资源的丰富,也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可以在观看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视频,然后通过慢放、回放等方式,逐一的讲解他们的动作技巧,让训练者更加熟练的掌握战术、技巧。

(二) 依托“互联网+”解决教学场地问题

标准化羽毛球场地数量偏少,已经成为高校羽毛球科学性教学面临的主要阻碍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报名羽毛球运动的人数有稳步增长趋势,这就让“人与地”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互联网+”通过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满足了更多羽毛球爱好者的训练需求。高校可以与周边的一些公共体育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场馆”的途径,提前通过互联网登录公共体育馆的网站进行场地预约,并选择训练时间。这样既不会影响其他人正常使用羽毛球场地,又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大量的标准化训练场地。对于部分高校可能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也可以同样选择“互联网+校外教练”的模式,为训练者提供专业的指导。

(三) 依托“互联网+”优化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让羽毛球的教学思维、理念也需要同步的创新,才能在新的环境下保证教学科学性和高质量。以往的羽毛球教学中,由于教师获取新理念、新方法的途径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借鉴,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互联网+”视阈下,极大的开拓了教学者的视野,除了与本校的其他教师进行研讨外,还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网络环境中,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师,甚至是专业的羽毛球教练、业余的羽毛球爱好者等等,相互的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在思想碰撞中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和丰富。同时,利用“互联网+”还可以跟踪掌握每一名训练者的羽毛球水平进展,从而制定科学的培养与训练计划,这也是提升教学科学性的有效策略。

三、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科学性的实现路径

(一) 建立并推广“互联网+课程开发”模式

为了顺应新时代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需求,要重点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改变以往羽毛球教学中“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训练为辅”的单一课程模式,在提升教学成效的基础上,更好的激发高校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建立和推广“互联网+课程开发”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高校方面要加强硬件支持,提高体育专业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方便体育教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获取羽毛球课程开发相关的资源。其次,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摆脱以往以教材为主的技术、动作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更加直观、灵活的教学。

(二) 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多样性羽毛球活动

对于包括羽毛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来说,以赛促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开展一些趣味羽毛球活动或是竞技性较强的羽毛球比赛,一来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吸引,让原来一些非羽毛球爱好者,也能够通过参加活动、观看比赛,转化为羽毛球爱好者。二来也能够让训练者通过对抗比赛,认识到自己仍然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加刻苦的进行训练。“互联网+”视阈下,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更加多样的羽毛球活动。例如,提前通过校园网公布几种羽毛球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投票,最终得票数最多的,说明学生更加欢迎,然后组织开展此类活动。还可以将活动情况、比赛现场上传到校园网上,一展运动员的风采,这也是激励羽毛球训练成效的有效策略。

四、 结语

羽毛球教学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彰显训练成效。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互联网+课程开发/训练场馆/训练活动”等一系列模式,利用互联网拉近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训练中,真正用心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将战术、技巧运用到羽毛球的训练和比赛中。既要从羽毛球训练中感受运动趣味,又要真正提升羽毛球竞技水平,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羽毛球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性羽毛球动作
羽毛球
下一个动作
打羽毛球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飞行的羽毛球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