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莹 长春师范大学
田径项目耐力跑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改善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具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发展了长期运行项目中的经典"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成为中考运动的必修课。然而,由于该项目作为大多数学生的结果,其耐用的运行特性是不是在学习持久高涨兴趣,培养学生“恨”体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耐力素质和体力下降。因此,一直是学生和教师们头疼的问题。但是,经过在长春市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耐力跑课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厌学现象,达到了"谈论则脸色巨变"的水平,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坚持到整个周期,脸色苍白,在体育课的持久运行实践中,呼吸喘气都不均匀咳嗽得特别厉害,甚至一些学生出现呕吐和休克的现象。这一切都将导致排斥训练而发生冲突,甚至积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害怕出现在耐力跑步锻炼的学生。因此,如何通过有效而持久的运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长春市中学耐久跑教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莱格尔跑”的全过程将由运行速度和节奏控制测试的音乐,及由音乐鼓励人们来测试,让每个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出现极限点的时候通过快节奏的音乐达到刺激和令人兴奋的效果,将会让长春市中学生有明确的理解“齐步跑”及广播声音在提醒当前跑步的时间和周期,以及有多少学生达到目标,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差异与形式。以往的惯例来看,这样跑的过程中学生会很有乐趣。此外,“莱格尔跑”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此外,“莱格尔跑”将提高现场耐久跑的持续时间。800,1000m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放在中学生升学考试加分中。倘若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会导致了学生在耐力跑的课程有特别抵触教学课堂心理: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缺乏兴趣。而应用“莱格尔跑”会改变这种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能起到积极调动到学生参与耐久跑训练的效果。
“莱格尔跑”对场地的要求不高,需要的空间不大,它能在很小的空间里让多人同时参与。这也是“莱格尔跑”相比其它练习方法的优势。“莱格尔跑”的场地设置长度为20 米,宽度没有具体的限制,只有场地平坦的一个要求。起点线并完成交替来回互换,由于小的空间是很容易安排,故此特别适合在中学学校中开展。
“莱格尔跑”自始至终都有音乐的贯穿其中,在伴随着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练习能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在长距离跑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疲劳。通过音乐节奏的由舒缓到紧促的变换,节奏的指引能够辅助学生按要求踏到线完成每一次的折返,在悠扬的音乐中完成练习。激励激发学生斗志。在进行“莱格尔跑”时,同学们都在一起,一同完成练习,每当要坚持不住时,在一声声的鼓励声中又能够完成了一次,在这样的相互激励中大大提高了练习效果,练习时都是按照提示音的信号来完成每一次的折返,每当响起“嘀”的一声时,就要到达折返点,转体进行下一次的折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提示和激励。
“莱格尔跑”练习中都伴随着次数和阶段的提示,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完成状况和完成水平,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非常便捷和直观。同时也便于教师通过监测记录进行评价。这也是“莱格尔跑”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莱格尔跑”在长春市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通过调查走访分析长春市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个体差异性明显,从发育水平、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及学生的个体水平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不尽相同,所以对运动的完成情况和反映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就算是年龄相同的学生,发育的水平差距也是明显的。这个年龄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很不平均,有的学生发育较快已经基本完成身体发育,有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之中,有的学生还没有开始进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要抓住个体的差异的特点在耐力发展的过程中要区分对待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在“莱格尔跑”耐久跑的练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较高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对于身体发育不明显,体质较弱的学生通过改变“莱格尔跑”的练习长度,逐步增加训练次数提高难度,逐步增加训练的数量和强度。达到最佳效果。对于身体发育中的学生:设计运动时间合理,在运动中适当的增加强度的刺激,这样可以使机体在受到刺激的状态下能够更好的做出反应,对于这部分学生距离设定在女生16 米男生 18米,运行时间在女生60名男生组和70倍,以增加训练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对于那些身体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比其他学生距离更长、次数更多、强度相对更大的训练,这部分学生相来说身体结构基本定型,各种脏器相对发育更加完善,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距离和跑动次数,对于这部分学生距离设定在女生 18 米、男生 20 米。跑动次数设定在女生 70 次、男生 85 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区别对待,适应不同学生能力的特点不,按照不同学生的能力,分层次进行设定。从这点来看“莱格尔跑”在区分对待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
运动训练学中提到,耐久跑的练习强度控制在 65%左右的心律为最佳,在“莱格尔跑”的练习中经过 35-45 次,距离设置为 15 米的折返跑就可以达到这个心律强度,相关数据表明,该莱格尔跑”可以保证负载和持久运行的强度。15 米间距,50次跑动路程为 750 米,60 次跑动路程为 900 米,70 次跑动路程为1050 米,80 次跑动路程可达 1200 米。间距为 18 米时,则跑程分别是 900 米、1080 米、1260 米和 1440 米。节奏是由慢到快,音乐由缓到急,分别在 20 次、38 次、56 次、86 次、108次、144 次语言提示:a little faster(再快一点),单次跑动间隔的时间也从起始的 8 秒逐步减少,对中学生而言不管是从总体运动的负荷上,还是运动强度上,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提高耐力素质应用“莱格尔跑”是绰绰有余的。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长春市中学生在对待中长跑时态度消极不愿参与,就算是教师严肃布置下去任务努力督促也很难完成,学生会以各种理由逃避跑步练习。经常的情况是教师在大声督促学生“跑起来”、“跑快点”,学生置之不理压根也不回应,但是"莱格尔跑"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组织形式,“莱格尔跑”场地小,可以直接的指挥和调控。学生通过明确统一的音乐节奏,团体跑动步骤统一,跑动过程中由于距离短,不会出现掉队或被落后很远的情况,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跑动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勉励加油,每多跑一次都是新的提高,因为“莱格尔跑”的场地集中,便于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练习状况、生理反应乃至情绪变化,对学生投入练习程度状况,学生心理状况和跑程更能及时进行调整、对有情绪波动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激励。
长距离的练习,对于学生从主观上就有畏惧心理。但把距离设置为短距离12~20 米的短距离并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的折返跑,比起田径跑道上跑圈或各种形式的跑步,比如追逐跑、匀速跑、变速跑,距离的缩短,数字的减小,暗中使学生从主观的心理上就产生了变化,再有音乐在练习的过程中的引入、学生在音乐当中齐头并进,在每次提示音响起时共同踏步,慢慢的找到同步的快乐,在愉快的气氛当中,参与的热情明显增高,就算是快要跑不动的情况下同学们的一声声“加油”又成为了前进的动力,就算是跟不上节奏停下两趟又可以跟同学们继续前进,不会像以前一样一旦停下来就再也不跑了,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平时跑 800 米都完成不了,现在却累计跑了1000 多米还没有停。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内心得到鼓励和满足。从而更能使学生更愿意参加体育课,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每一个时间阶段里,从速度上由开始时的8秒到逐渐缩短频率,节奏也随之逐步加快。在每一次提示音时都要踏到线并转身,而且由于音乐的节奏是在逐步加快,所以相应的也要做出对应的调整,不断的寻找节奏,对节奏感的掌握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节奏感,由此看来,莱格尔跑在提高学生节奏感上是优于常规教学的,这也与在长春市中学生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统计及应用效果是一致的。
长春市中学生对耐力跑不感兴趣,厌恶耐力跑的课。通过换一种形式采用“莱格尔跑”来锻炼学生,合理的应用它教学方法相对较新,节奏感强的教学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心脏和肺的功能及应用起来方便快捷简洁的优势。“莱格尔跑”教学方法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丰富体育课程中耐久跑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得到长春市广大中学生喜欢,受到许多学生的追捧体验,提高了中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莱格尔跑”教学较之常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各个中学教学实习实践及观摩探讨学习发现中学生在长跑、“T 型”跑、“台阶”跑、平板支撑成绩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在长春市中学生耐久跑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增加现代体育锻炼方法比如“莱格尔跑”,从而加强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