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事件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2019-11-25 04:53:00
体育师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规则常规意识

□ 姚 琢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安徽 宣城242000)

今年以来,媒体先后曝光了一些发生在高铁上的违规事件,“女子用身体阻挡高铁发车”、层出不穷的“高铁霸座”事件等,这些事件一经曝光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在这些事件的背后,也反映出一些个体对规则的肆意践踏和规则教育的缺失,事件的热议也折射出人们对培育良好的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呼唤。

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很多中国人不守规矩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上好体育课”。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教育则显得更为急迫。

1 体育教学与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国家有法律法规,社会有道德规范,学校有校纪校规等等,敬畏、了解和遵守规则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当人们对现有的制度、规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认知、了解与认同,并发自内心将其作为自己行为准绳时,即形成了规则意识。体育运动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运动项目规则,它规范着参与者的体育活动行为,保障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尊重、遵守和执行规则是每一位参与者必须履行的行为和义务。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有着自身的学科优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体育道德培养目标是在体育活动中爱护和帮助同学,遵守运动规则并初步自我规范体育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和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体育品德、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三大素养构成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规则意识的培养则是体育品德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律自制,遵规守纪,公平竞争的行为和意识,渗透规则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并将在其中形成的良好品德迁移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2.1 建立课堂常规,培养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和行为要求,它保证着体育课堂教学安全、有序进行,合理、明确与可行的课堂常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加强学生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入手,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班级体育课堂常规要求,明确体育课中的着装要求、见习要求、安全要求、请假办法、考试纪律以及比赛规则、游戏规则、爱护公物、互助友爱等常规要求,规范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并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遵守与执行,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遵守课堂常规要求,遵守课堂常规要求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建立起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制定规则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建立起对遵守规则的感知认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2.2 组织课堂教学,强化规则行为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体育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将体育规则教育与教学活动、教学竞赛等融合起来,通过教学组织、活动安排、学生参与练习等途径,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则,体验感知规则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执行规则的自觉性,深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游戏的练习方法、安全要求以及参与者的行为规范要求等是保证游戏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教师通过练习前对规则讲解、示范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游戏的练习方法和规则要求,通过教学活动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到规则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编游戏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制定游戏的练习形式、规则与要求,并通过自我练习来检验和完善游戏规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强对规则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2.3 加强监督检查,执行规则能力

再好的规则如果不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规则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引导学生将自觉遵守规则行为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对课堂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对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指正,端正学生对规则的认识态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再如在体育教学竞赛中,赛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讲解布置竞赛方法,明确竞赛规则和安全纪律等要求,在竞赛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因兴奋、激动而忽视遵守规则、纪律等现象,加强指导与监督,不断提醒学生注意遵守规则;活动中,教师的提示、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对违反规则和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帮助其进行改正;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遵守规则的事例,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通过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榜样和目标,促进更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中形成人人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轮流来担任裁判和监督等工作,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加深对遵守规则的认识,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3 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要更加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做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卢元镇教授说过“体育老师是最懂规则,最讲规则,最守规则,并且最会用规则意识教育学生们的”,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遵规守纪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要模范地遵守,通过教师自身的表率、示范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觉遵守各种规则的情感和意识,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素养的提升。

3.2 不断巩固学生的规则行为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学生良好的规则行为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训练与坚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良好规则行为的培养不能是想起来就强调,出现问题了才来提出规则、要求,而应该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内容特点等,将学科知识和规则行为、体育品德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实施学生规则行为教育,做到常抓不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中教师对提出的课堂常规、规则等要求要抓好检查、监督和落实,对模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加以肯定,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要赏罚分明,引导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行为,从而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3.3 注意把握规则教育的时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机会,在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之中,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捕捉识别教育时机对学生实施规则教育。要结合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发挥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适时进行教育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规则行为和意识;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精心创设教学环节,寻找合适的规则教育时机和切入点,当学生出现“闪光点”时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学生发生的违规行为,要适时进行帮助、指导。当我们能把握、利用好课堂教育时机时,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3.4 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体育课堂规则等课堂行为规范和要求等如果仅靠教师一人来制定,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效果会差强人意。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通过参与,让学生明白规则制定所依据的价值标准。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规则、制度等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对规则的理解情境中,激发学生对遵守规则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融入规则,并转化为自觉遵守规则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规则常规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常规之外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