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可斌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体验式教学是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和情感都进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去,以此体验知识的无穷魅力,增强师生的教学互动,增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态度和情感的良性认知和自主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体验度,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认知、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乐学”。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体验,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共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再现或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通过课堂上引入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各抒己见,各展其长,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融入到集体讨论中,最终的结论凝结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效互动的结果,有效地建立起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桥梁。
这里的教学方式分两个层面:一是教师“教”的层面,一是学生“学”的层面。总体讲,体验式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乐意进行尝试和配合。教的一方,教师不再向过去那样,严格按照教材进行按部就班地讲学授课,可以根据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实践探索,制作课件,让学生再到实践中去体会、去检验。然后根据教学实践,提炼教学理论,丰富自己所教,实现教学相长。学的一方,学生一改过去传统学习的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实践体验、论证检验,主动改变学习方式,给学习提供了自主创新、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腾飞的翅膀。
相对来讲,体验式教学属于新生事物,在具体应用中,学生受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被动学习的影响,一开始还无法准确认知和体验教师的教学意图,仍是盲目的按照教师的课堂安排进行。另外,有的教师片面和过于强调“体验”的形式,过分夸大和过高地估计了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为了所谓的体验而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视域的差异,使学生的体验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化,表面上看似如火如荼、学习气氛很热烈,但实际上由于学生个人知识结构、接受新知识认知能力不同,对知识的体验层次和水平也有所不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锅煮”“一刀切”,形式影响内容。
有的教师对体验式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人为引入一些体验式教学环节即可,但实际上体验式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成体系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并不单单是传授者,而更需要的是引导者。特别是有些教师面对体验式教学,并没有进行过针对性专业培训,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掌握不足。教师如果对此一知半解、半知不解,在教学应用上也力不从心,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体验式教学虽然与传统教学一样,离不开课堂、实践,但到底在哪个学习阶段应用哪个重点环节,怎么应用,达到怎样的效果,教师往往心里没底,把控不了。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突出,居高临下,致使存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知上的漠视现象。体验式教学改变了这一格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走上“前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大大“靠后”。但体验式教学并非是不需要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是让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双地位”相得益彰,实现同步发展,各发其光,各绽光芒。比如,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一些讨论争论不休,这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就此给予及时斧正,加以适时引导,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巩固运动知识技能、测试运动能力、健全学生人格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让学生有目共睹。但由于高校课程专业性较强,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专业课学习,对体育课认为是锦上添“花”,这朵“花”开得鲜艳与否,没有精力给予过多关注。这样以来,本来每周次数极少的体育课,很多学生不愿上课,即使勉强露个面,也是心不在焉,根本无法达到更深入的“体验”。
针对体验式教学具有系统性强、体系化强,教师专业素质跟不上教学实际的现实情况,对体育教师加强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首先要注重体育情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策划实施,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看“境”领会、入“境”体验、出“境”回味,激发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翅膀,从想学、要学,转变为趣学、乐学。一方面,情境设计要有自我挑战性和探索性。既不能设计太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索欲、好奇心,也不能设计太复杂,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突破口,失去探究的积极性和热忱。另一方面,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体验情境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追求高难度、高体验性而拔苗助长,导致学生受伤、受惊吓的事件发生。第二,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体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明确教学目的、体验步骤、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二是热身阶段。舒筋活骨,树立必胜的信心,相互鼓励,了解团队。三是心理磨砺阶段。挑战自我,做好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四是体验阶段。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克时艰,总结经验。五是反思阶段。对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行反思,举一反三,找出最佳方案,避免今后挑战中走弯路。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一是重现性反思。帮助学生对已有的教学体验进行重现式的回顾,加深整体体验认知。二是质疑式反思。对学生体验进行点评,让学生将已学习的体育知识的碎片式记忆进行集中链接,通过点评,提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三是互评式反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活动,让“旁观者清”促进“当局者迷”,提高学生体验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偏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漠视。但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执行中,往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削弱趋势。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主导与主体并重,指导与引导并举,做到“望闻问切”,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真体验、体验好,“体”有所得,“验”有所效,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一是“望”。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的调整、优化和创新。特别是要注重学生间的运动差异,因材施教,按需施训,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二是“闻”。耐心听取学生间的讨论和探究,只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习成绩,有利于增强实践体验的建议和方法,教师都要积极吸纳、共同探讨,切忌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三是“问”。当学生集体探讨有分歧,当学生遇到挑战有畏难情绪,当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及时关切的进行询问,摸清原因,提振士气,激发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和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和身心快乐。四是“切”。把好火候号好脉。创设好教学情境,定好学习目标,选好合适的项目,既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换位思考,增强团队意识、融入意识,又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会汲取、容纳,提高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总之,学生“主体”地位挺在课堂教学前面,教师“主导”地位服务于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同呼吸、共成长、齐发展的多彩局面。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运动知识的传授,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不仅仅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心理、态度、精神上的磨砺更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宗旨,所以教师要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由趣向学,学有所长,长有所范,范以促学,形成爱运动、爱学习、爱生活的良好氛围。一是实施需求探询法。教师要首先了解清楚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由需定制课件,按需设计教学内容,只要时间允许,便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特别是在教学项目选择、内容制定、计划实施、注意事项等方面,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交流,使师生思想融会贯通,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实施榜样引领法。一方面,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公认的体育明星的运动视频以偶像提精神鼓士气,以榜样树标杆鼓干劲。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参与到活动中,变老师为队友,变说教为示范,彰显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双重体验”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向最好学习,同最优对标,学有榜样,练有标杆。三是评价激励法。要以正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存在不足、改进方向等及时予以点拨警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特别是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不单单是一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情感、精神和文化的要素,是一项综合课程。四是角色体验法。让学生扮演若干角色,从角色定位和演绎中感受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比如扮演裁判员,锻炼学生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态度,要有应急处置意识,要了解和遵守裁判规程,要把控场上与场下、运动员与观赛员的动态等。五是反思领悟法。教师要反思自身,看看教学过程还有什么不足、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参与度变化大小等等,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修正不足,提高质效。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从心理上的融入、实践上的思考,到团队精神的塑造等,看看还有哪些层面急需提升。
体验式教学是一项注重实践体验和情感认知的系统工程,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中还需立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地位”,立足教师对教材及学生的“双体验”,立足教师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双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绽放体育运动精彩,让学生在运动中健康身心、磨砺品质,谱写新时代体育教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