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华
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始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关注市场用人需求变化和当代学生学习诉求,加快推进教学改革进程,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统一起来,在求职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深入剖析当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基于问题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优化和改革策略,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综合成长诉求。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这门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数量多,涉及很多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如晶闸管、整流器、斩波器等。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必须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是实物、模型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对这些常用仪器、工具的运作原理、操作方法有熟练地掌握,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践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其中也包含了较多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而很多实验都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也就决定了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必须要做到学习理论为辅、动手试验为主,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除了包含较多的概念性、理论性知识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中还设计了较多的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一种是设计类题目,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设计任务,如电流调节器、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另一种是分析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如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启动分析等。教师在进行这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地完成课程实践任务。
近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学生,都对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关注。从企业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应届毕业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还要有丰富的实训、实习经验,以及具备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在入职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满足工作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从学校角度来看,在课程教学中还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没有密切关注现阶段的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不能满足企业的各项招工标准和用人需求而无法顺利就业,这也是造成当前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专业内容的逐渐深入,知识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加。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逐渐转变为带着浓厚兴趣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讲课质量较高,各种知识点都能够讲透彻、讲明白,但是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在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环境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课中,学生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学习自信心受挫。这也不利于今后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要求,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既要在理论课上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讲明白,还要在实践课上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实验,真正帮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合二为一。近年来,受到扩招影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配套的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却没有同步地改善。特别是在“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体化”教师数量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的现象。除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质量外,这也成为阻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还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终都是为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而服务。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等各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始终关注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可以让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最终支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当前很多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除了查看学历外,专业资格证书也是体现学生能力的重要证明。在了解了这一需求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报名参加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拿到资格证书,为自己的履历锦上添花。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知识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需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直流调速系统”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不能完全弄懂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原理,也就不能在后续的实践环节设计出调速系统。为此,可以联系数字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采用对比法进行讲解,以单片机控制的可逆PWM系统作为例子,让学生对控制原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课上先从单片机入手,讲解单片机是如何通过PWM口发出信号,达到调节直流电动机转速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展示单片机控制下不可逆PWM系统的简图。根据系统图了解控制原理后,通过与电动机同轴的直流测速发电机测量转速。单片机可以利用数模转换模块将速度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单片机识别数字信号后,将实时速度与给定转速进行对比,如果实时速度大于给定转速,则发布“减速”指令;反之则发布“加速”指令,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了速度调节。
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这门课中,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通过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时设计,灵活地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理论教学中学生课堂表现积极、问题回答踊跃,知识点掌握较好,则按照1:1的课时比例设计,完成理论讲解后立即开展实验,趁热打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技能。如果学生课堂学习比较吃力,教师需要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直到学生全部掌握之后,再进行实验训练。通过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训机会,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一来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例如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代替理论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二来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大有裨益。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偏好,例如学生更希望与教师建立平等关系,在课堂上可以平等地交流和讨论问题。教师就可以采用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丰富学习体验,加深知识印象,始终对这门课程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尝试和开拓其他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且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
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可以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以及加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外,还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因此,学校方面也要将“一体化”教师队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通过提高教师选聘门槛和提供较高薪酬待遇,吸引优秀的青年专业教师来校任职。这些青年教师既富有责任心,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其次,还要做好专业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切实调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扩大“一体化”教师队伍规模。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校内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校内实训也有其局限性。校企联合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实习环境,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又能够逐渐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岗位胜任力,在毕业求职时有着丰富实习经验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学校方面既要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自主选择的实习岗位,又要增加校企合作的深度,真正让学生在岗位上得到锻炼。
结语:在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改革也成为一项具有紧迫性的任务。学校方面要结合课程特点、关注市场需求,制定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包括调节课程设置,重视“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利用好校企联合这一特殊教育渠道等。通过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论课学习氛围,以及更加丰富的实训实习机会,真正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