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初探*

2019-11-25 01:23黄东教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滨海旅游体育

黄东教

(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北部湾大学 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11)

国家旅游局、体育总局于2016年底共同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预计到 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影响力体育旅游目的地,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 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 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 1万亿元[1],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逻辑指向。而伴随近些年来休闲生活方式的倡导,作为体育旅游分支的休闲体育旅游也逐渐纳入人们视野,获得人们青睐。

在此背景下,立足自身资源条件进行休闲体育旅游的探索如火如荼的开展。广西作为西部唯一拥有滨海资源的省份,虽资源禀赋,但在“自身沉淀”不足与“外部竞争”紧逼的裹挟下,转型成为新历史时期下滨海旅游须臾正视的问题。我国海洋旅游长期处于海洋经济贡献率前列,其收入也占到了全国旅游收入的1/4以上[2],真实折射出滨海旅游的巨大发展潜力。 鉴于此,以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为切入口,以“带状”思维积极探索广西沿海区域联姻发展模式,对推进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践行滨海旅游转型与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1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内涵解读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是基于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3],而休闲体育运动为旅游活动提供重要内容[4]。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下位概念,是以滨海空间作为承载容器,将休闲体育元素合理纳入滨海旅游,并综合滨海资源的依赖性、休闲体育的参与性、滨海旅游的发展性等多重构面,是突破传统滨海观光游发展惯性的一种新型交融式产业形态,是时代发展诉求下滨海旅游发展的新阐释。

而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是基于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构建的一种发展形态,强调区域物理空间联结基础上的协同发展。在国外,“旅游带”相关提法并不多,但隐射着“旅游带”思维的旅游区域合作性研究并不少见,主要依托模型、数据等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影响因素、运行效率、互动发展、效益评估等方面的量化研究。在国内,伴随旅游发展的持续兴盛,旅游模式也由单一走向多元,传统单一景点或景区独立发展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旅游带、旅游圈等集群化模式,联合发展思维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越加凸显,也引起了业内共鸣。

广西滨海地区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简称钦北防),由于地缘空间的黏连性、滨海资源相似性、交通枢纽的贯通性等客观存在给相互间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也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基础与优势。鉴以此,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以共赢为发展准则,围绕三市沿海空间串并构成“带状”区域进行联动开发,降低开发成本,形成资源共享与互补,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实现旅游目的地客源间的相互导流,不断激发整体竞争力活力。

2 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构建内驱动力

2.1 政策引导的应答

政策指向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延展逻辑。国家宏观层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 年) 》(2013年 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8月)《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2016年5月)《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10月)《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2016年12月)等文件的落地,以顶层设计之力构建了休闲、体育、旅游面向的时代走向,拓展了我国“现代旅游强国”建设目标下的发展版图。广西地方视角,《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文件中倡导通过多元路径寻绎旅游经济建设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实现广西旅游产业的转型、优化、升级。无论是国家顶层设计还是地方发展需求,均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政策“借势”将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发展更加畅通。

2.2 产业升级的诉求

在内外竞争性压力下,旅游的精品化、效益化、协作化发展诉求驱动着多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体育、农业、亲子、养生、蜜月等主题联姻发展层出不穷,使旅游构筑了多面向的发展视域,这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与趋势。适者生存的发展铁律也时刻警醒旅游产业不可固守传统独立发展思维,注入异质基因阐释全新产业形态成为新时代产业化发展的应然选择。除了旅游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的传统体育产业也在社会演进与更迭中逐渐向观赏性、体验性为主导新型服务性体育产业转化。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紧随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主流,将休闲、体育、旅游元素进行互构,摆脱单一产业发展的劣势和瓶颈,以全新形态诠释不同产业发展优势,以产业竞争力提升延续产业生命力。

以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顺应市场需求的真切表达。广西区域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构建是通过不同产业耦合寻求滨海旅游业理性发展点的市场性行为,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滨海旅游朝着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方式,也是产业不断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纵深与横拓的现实表征。

3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发展取向

3.1 提升意识,凝结共识

对游客而言,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业态,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晚,加上大众耳濡目染下对传统旅游的固化认知,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有一定的陌生度,由此产生的号召力缺位也使得旅游市场与游客参与度并不旺盛;对政府、企业而言,过往体育旅游成功范本与本土条件存有差异,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投入进行本土化长期实践探索在所难免,成效也并非一蹴而就,缺乏清晰、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认知。由此可见,提升消费主体和开发主体意识,凝结发展共识,毋庸置疑成为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一方面,可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宣传推介,如利用省市旅游局网站,南国早报、广西日报等官媒,途牛、携程等大型旅游门户网站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政府的谏言平台、学术研讨会、旅游推介会、旅游企业交流会等进行推介,多视角度提升大众对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健体、养生、休闲等价值与功能的认知,进一步凝结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共识,积极推进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

3.2 三市联动,统一运行

钦北防三市政府以信任、共赢为基础,建立联动的协作开发机制,保障理念、运行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合理考量经济与社会效益下,以先进发展理论与经验为先导,共同致力于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长远规划,整体性关注旅游社区的和谐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性、空间利用的有效性、自然风貌的匹配性等多维需求;(2)联合三市体育、旅游、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加强引导、协调、监督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实现定位开发的一体化、宣传推介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收益共享的一体化,通过优势叠加与劣势弥合优化资源配置;(3)构筑三市官方、官民混合、民间等层次和视角的合作开发机制,形成科学对话与分享,在保障各自发展权益的同时,通过遵循共同发展框架建立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秩序;(4)共建科学、完善、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避免权力交错造成“多头”推诿性的办事低效,积极推进制度与政策的联合供给,确保开发形成统一共识与合力。

3.3 高优产品,提升品质

旅游产品是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开发的核心组成,是竞争性与市场性的真实验视,能否形成高优的产品体系是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建议:(1)借鉴先进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尊重资源的现有存量与发展增量,建立资源的论证、优选及重点开发机制,改变传统空间使用惯性,将滩涂、海面、空中、海底进行模块化分区,建立不同板块化产品;(2)根据旅游淡旺季、冬夏冷暖季、“黄金周”等时间差异,结合不同消费层的需求性设计差异化产品系列,迎合市场需要;(3)形成大众、高端、特色、主题等休闲产品系列,大众产品关注海泳、海钓、潜水等大众性需求,高端产品则着眼于游艇、帆船等高端项目的衍生,特色产品聚焦渔民文化、蛋家文化等为切入点的本土文化融合;主题产品侧重于“亲子性”、“爱情蜜月”等主题内容的产品延伸。通过不同产品体系的创建提升市场竞争力。

3.4 均衡受益,实现共赢

均衡受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市投建过程中的均衡受益,二是不同配套产业间的均衡受益。就前者而言,为了避免三市间的无序与恶性竞争,开发过程中必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短视,共同研讨与制定不同层次的开发目标、开发内容、开发形式,推动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朝效益化、大众化、集约化方向转化,并正视各自在建设中的贡献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与分配制度,使各自投资获得应有的收益,并通过合理化的收益激励再投资,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对于后者,清晰认识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含括衣、食、住、行、娱、购等方方面面,行业间的衔接度和关联度很高,因此在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中需建立不同行业之间投资主体畅通的沟通渠道,实现不同产业投资主体利益的合理化,使配套产业积极服务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

3.5 共筑品牌,联合营销

品牌凝结顾客情感投入,形成亲密与依赖度,是一种超越经济层面的力量[5],品牌营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具备多重优势,不应成为小众旅游方式,而应建立品牌认同,以联合营销方式推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认知,扩大潜在客户群体。建议:(1)以品牌理念为牵引,不断推进品牌形象、品牌计划、品牌内容、品牌服务的生成,以品牌影响力不断激发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发展活力;(2)摒弃三市营销观念差异,通过沟通对话建立共识性的联合营销战略,通过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等全新传媒手段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智慧、通俗、广泛的宣传,提升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认知度,减少个体宣传营销的成本支出,提升新型产业化影响力,促进品牌效应的生成与延续;(3)跨界实现更为广域的品牌营销,如将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与桂林山水游、百色红色游、巴马养生游等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线路串线营销,不仅形成客源相互导入,更能通过原有品牌的“借势”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

3.6 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6]。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姿态在发展大流中找寻到发展方向,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建议:(1)破除传统资源开发论,以创新发展审视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开发,以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内容创新等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实现资源重构与高效利用,加速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跨越式发展;(2)加大新科技、新技术在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建设中的导入,利用互联网+、VR(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拓展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带的生存与发展空间;(3)通过人才加速创新生成。加强招纳贤士力度,利用广西引凤入槽制度将有能力、有远见、有经验的人才引入,并加强与全国、全区高校合作,共同培育懂体育、会旅游、通管理、悉经济的需求性人才,以人才提供智力保障,以人才加速创新。

猜你喜欢
滨海旅游体育
滨海白首乌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年“希望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