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堂寓情于美的教学研究初探

2019-11-24 16:35陈慧
参花(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将针对声乐课堂中美育教学的缺失,直面审美教学困境,挖掘寓情于美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坚守审美的精神维度。

关键词:寓情于美 声乐艺术 艺术评鉴 教学模式

一、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实现了课堂价值重释

(一)声乐课堂审美与声乐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追求“无我之境”。声乐课堂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通过感性去认知世界,整合一切内容。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提倡宏大叙事或者元叙事,强调经验,追求统一性和一致性,消解声乐艺术构思中的自我。另一方面,声乐课堂崇尚对于意义确定性结构“有我之境”。声乐课堂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声乐课堂重视声乐教师的自我参与,对于音乐内容进行加工和概括,将喜怒哀乐融入声乐艺术中,直观展示主体情感诉求。

(二)声乐课堂审美的多样化特征

当下声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往往有较高的学历、艺术修养,教学理念较为先进,能够快速接受西方声乐艺术诸多全新概念,从而呈现出重情感表达、重符号化呈现的特质。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也发生了变化,强调消弭声乐艺术与非声乐艺术之间的局限性。声乐艺术与非声乐艺术之间的界限被逐渐消灭,技术和信息传媒等角度逐渐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媒介傳播中,在个人感知中美与丑之间相互转化,真与假之间相互沟通,所谓的道德美学实践及其文明标准都在这个符号体系中被弱化。

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第一,大众文化特征。审美文化的主流形态随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所主导的文化世界转向。这一转变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声乐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图像文化特征。当前,文化领域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为感受形式。在此基础上,声乐课堂中突破了传统声乐艺术表达方式。第三,非线性生命体验。声乐课堂通过间断式叙述方式,将元素与机构分离,并通过超链接将它们无须离散的机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意义上的具体性。

二、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丰富了师生自由表达

(一)声乐课堂人性自由的审美意义

一是审美的自由。声乐课堂审美理念突出了情感的自由,生命理念是形象化的理性观念,它本身就是审美的自由感。同时,声乐课堂审美的自由特性及其无功利特质,能够引起知觉性而显示出美的自由特质。二是艺术与救赎。在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本身的一种动态过程,它使我们能够变得更为自由而积极。三是内在的自由。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接近人类心灵自由,它在于审美的自由,美创造的境界,形成了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生命质感。

(二)声乐课堂审美与人的自由

首先,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抗争。基于审美主义的声乐课堂,通过审美的自由实现精神的解放,体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行动。只有自我的创造性的自由,才能让审美具有自身的超越性,从而真正将美感体现出来。再次,声乐课堂审美自由就是超越。声乐课堂自由是对主体的超越,审美自由就是一种超越性的自由、精神上的超脱。

三、寓情于美的声乐课堂完善了学生想象的表达

(一)声乐课堂中想象的价值

对于声乐艺术教学来说,声乐艺术想象是其必要条件,离开了想象的声乐艺术是没有创造性的、干枯的声乐艺术类型。审美想象具有幻觉性与逼真性、自由性与逻辑性、直觉性与审美性诸多特征。第一,虚幻性与真实性。声乐课堂想象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审美的梦想,是通过美的规律来营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声乐艺术幻象。第二,自由性与逻辑性。声乐课堂生命想象的自由性,体现的是审美思维,是对于常规生活和日常逻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第三,审美想象的价值诉求。声乐教学时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作用,体现出对于声乐艺术想象的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表现为假设式想象、对比式想象、夸张式想象。

(二)声乐课堂审美下想象的形式

一方面,理性审美规则与想象之间紧密相关。对于传统声乐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形制法则、操作方法都至关重要,决定了声乐艺术设计的基本面貌。对于声乐课堂的设计,我们应当既强调其规则执行,注重其规则性和想象性,接触情感目的要求和意图实现个人主观的想象。另一方面,理性审美规则反对直接性。我们看到现在声乐课堂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时,会将其置于各种形式的修辞之中,借助规则框架,用修辞来安排线条,超越个人主观情绪和日常生活标准,激发声乐教学想象力和灵感,创造出具有意味的声乐艺术。

四、结语

审美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价值评判意蕴。本文针对声乐课堂中美育教学的缺失,直面审美教学困境,将审美问题放置于理性审美与价值的交织互动中,挖掘出寓情于美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坚守审美的精神维度。

参考文献:

[1]吴诗中.展示陈列声乐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8.

[2]刘翰林.博物馆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0.

[3]彭娟.展示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4]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自未来的传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4.

(作者简介:陈慧,女,硕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声乐)(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