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研究

2019-11-24 06:55符丽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路径实施

符丽萍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教研室对学科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比重较大,备课组是设计、研究、规划教学的主体,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有许多优势,若抓不实、抓不细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其内涵和意义。因此,发现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提出实施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路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067 03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成为教师群体的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技能不够成熟,如何快速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学校在教师管理上采用学年组、教研室、备课组三级管理模式。备课组是设计、研究、规划教学的主体,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一、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有许多优势,若抓不实、抓不细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其内涵和意义。在各种时间节点教务处对集体备课检查时,管理者会发现,一定比例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记录过于简单,只有备课时间、备课内容的条目等,从记录中体现不出集体研讨、交流的内容以及通过集体备课解决的问题。从高考命题的趋势可以看出在命题上充分地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如何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如何以主题为引领,如何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如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应该是集体备课应该研究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为了研究解决当前的问题,采用与不同层次教师进行交流调研、一段时间内与各管理团队一道听同学科同内容的不同教师的课、深入集体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等方式深入了解当下集体备课中的问题。汇总如下:

(一)备课人准备不充分

这里的备课人包括了主备课人和非主备课人,主备课人准备不充分表现在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细化教学目标、研究课的思路,没有形成个人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单元设计,这样就造成集体备课时泛泛而讲。其他备课组成员的准备不充分,没有对教材的理解,集体备课时只能是听众而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备课中,也就无法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内在的教育资源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集体备课不够深入

有些课备了进度,但并不统一执行;备了例题但精选不够;备了教法,但研究不深。尽管班级多,层次多,教师可以随需要调整进度、例题、练习等,但有些基本要求是始终如一的,有些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是不能更改的。更难以涉及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素养目标的落实等等。

(三)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

有的备课组统一打印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都一样,不管你教的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集体备课是大家智慧共享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并且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这是自己二次备课的基础。

(四)教学资源的积累没有成为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各种手段、平台、软件的使用等,需要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中留存下来,建立学年教学资源库,也为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可能。

二、集体备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有效地解决问题,学校开展以“立足备课组学科教研,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的主题研究,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提出对集体备课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阶段:学校教学评估组参与或督促检查集体备课活动,争取尽可能地参与旁听各学科集体备课,与备课组教师研究交流,目的是搜集更多的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参与度、研究深度、解决的问题等教研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选取1—2个典型的备课活动,组织全校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参加观摩,为集体备课提供研究的案例,同时也是一次针对集体备课实效性研究的校本培训。

第三阶段:学习先进的集体教研的理论或同行的有效做法,总结提升学校不同学科备课组的典型做法并加以推广,教务处确立集体备课的原则、流程草案,让全体教师共同研究确立最有效的备课内容及备课程序,依据方案推进实施。

第四阶段: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开展备课组内集体听课、评课等“磨课”活动,通过听同一备课组的课,看集体备课成果落实情况,达到教师之间才学互补,备课组内教学资源共享,全校范围内整体优化的效果。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

1.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考试說明》的全部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高三要含考试说明要求,要含学科素养目标及教学评价目标。

2.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他章节及其他学科的关系;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3.要有对上周备课及周测的反思。

4.对本周授课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包括:(1)确定学习主题有哪些;(2)围绕学习主题如何重组教材内容;(3)选取哪些情景素材;(4)设计了哪些问题驱动系统;(5)制作PPT等教学资源包;(6)实验学科对相关实验教学的安排与研究。

5.研讨本周的课后作业题、测试题,作业中要包含部分项目研究型作业,修改并统一周末家庭作业及周测,同时做好周末作业微课讲解的任务分配等。

6.可以对本组公开课进行集体研讨、分析、修改、评价,或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文章,观看优秀的教学录像等。

(二)集体备课的程序要求

1.各备课组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中心发言人后,由中心发言人准备讲课的内容。

2.中心发言人完成讲课内容的准备以后,备课组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扼要介绍教案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训练习题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知识、能力、素养内容。

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实际,二次备课,认真修改、制定课时教学设计、编写学案,搜集整理教学资源。

4.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汇总备课组教学资源,教务处及相关部门定期检查评估。

(三)集体备课展示实录——高一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主备人:今天的备课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对上周的备课、教学内容、pad作业讲解、周测、大型考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

第二环节:由李老师对立体几何部分的教材重组、顺序调整、教学进度等进行说明;

第三环节:由李老师对该部分知识体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建议、数学素养、《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要求进行阐述;

第四环节:对下周授课内容进行系统分析;

第五环节:研讨本周的课后作业题、测试题,修改并统一周末家庭作业及周测等。

主备人:上一周的教学主要是对数列部分进行收尾,立体几何起始教学,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立体几何学习的不适应,不适应的地方在于对推理的严谨性和对定理应用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还有学生的作图不够规范。建议教师要注重推理和作图的规范性的引导、要求和板演。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建议多画图,用筷子和竹签做模型,用ggb软件制图。

张老师:我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学案上作业书写不够规范、作图不够规范、定理应用不严谨。我的办法是一些证明题在纸上书写和作图。上课例题至少有一道题完整板演,用直尺规范作图和展示。

李老师:虽然该部分的推理证明不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但是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公理化思想的规范使用是有价值的,也对后面平行、垂直等推理证明都有积极意义。

主备人:立体几何部分内容在必修二和选修2—1的空间向量及应用中。该部分教学将对教材进行重组,把必修二部分与选修2—1进行整合。主要考虑到空间向量的主要应用是证明空间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平行和垂直,以及求解空间角(异面直线成角、直线和平面成角、二面角)和距离(点面距)。把两部分整合也是为了避免重复回顾浪费时间,并减少学生思维转换。

评价:对教材的教学顺序做出调整、重组及删减和变化,体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意在降低三视图的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

主备人:下面由李老师对该部分知识体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建议、数学素养、《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要求进行阐述。

李老师:从知识体系、课标要求、教学建议、数学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中,第三方面——教学建议:

(1)建议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实物模型,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

(2)正对解答题的书写规范性要求,建议制定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思维及书写习惯。

(3)以公理、定理为依据强化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四方面——数学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1)数学抽象,主要体现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在具体实物模型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概念、方法、体系。(2)直观想象。一是养成画图的习惯,利用图形描述问题;二是借助几何画板直观理解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四是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备人:针对第四环节对下周授课内容进行系统分析。(1)确定学习主题有哪些。(2)围绕学习主题如何重组教材内容。(3)选取哪些情景素材。(4)设计了哪些问题驱动系统。(5)制作PPT等教学资源包。明确所教章节(本节备课主体内容为6课时新课,1课时习题课)的内容在立体几何中重要的几何法求角,对学生重要的推理和证明能力培养,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

主持人:由我对所编制的学案“空间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课时)”学案设计意图、使用建议等进行说明。

空间直线和直线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研究空间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位置关系的起始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物模型和教学软件,加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该部分教学要注意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调整教学速度和节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空间直线位置关系及定义、等角定理、异面直线成角的定义,如果学生对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有困难,可以把异面直线成角定义放在下一节。教学中注意等角定理的内容是“两角相等或互补”,该定理内容教材有过几次变化,还有在旧教材中有等角定理的推论,新教材中没有提及。另外,教材中对等角定理的内容是不要求证明的。

本节课学案中共有4道例題。例题1主要是对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定义进行考查。例题2主要是借助空间四边形,研究空间线与线的位置关系、成角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理解能力进行选择性讲解(5)(6)。例题3、例题4是考查等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课标中对等角定理的要求是理解和简单应用。

主持人:下面由王老师对制作的PPT课件“空间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课时)”使用和设计进行说明。其他教师补充说明。

王老师:本节课的PPT中主要以问题串作为驱动系统,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对空间直线位置关系进行探究分类。通过问题1使学生把平面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与空间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对比,并发现空间直线异面这种位置关系,探究异面直线的定义,对画法的合理性进行探究等。通过问题2加强学生对空间直线定义的严谨性和合理性的认知。可以通过实物加深对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通过问题3使学生借助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重新认识和理解初中的一些重要的特殊四边形的定义,进而学生通过定义对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对比,加深学生对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对比认知。问题4等角定理的引出和适当证明。通过问题5引出刻画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一个方面,借助相交线成角的大小刻画异面直线成角的关系,并总结异面直线成角的定义、成角的范围、求解方法等。

刘老师:课堂使用的PPT可以通过PAD进行播放,也可以拷贝到希沃进行放映。但是文件传输过于麻烦,还得携带优盘。今天我介绍一种通过希沃助手把保存到手机里面的文件直接传输到希沃屏幕上。无论是Word文件,还是PPT都可以直接上传,并可以结合希沃中白版5的书写和标记等功能。操作过程是,打开白板5的Wi Fi与手机连接,用手机上的希沃助手扫描二维码与手机连接。从手机中找到添加文件,并打开发送到希沃中。

主持人:研讨本周的课后作业题、测试题,统一周末家庭作业及周测等。PPT任务分配、周末PAD作业录制任务等,都已经发至备课组群,请大家留意并及时提醒。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收集整理,留存到备课组的教学资源库中。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以问题的发现解决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四)评价

1.集体备课在形式上很普通,但形式的背后却蕴含着交流、互助、分享、反思、合作。集体备课是在个人独立备课基础上再加工的过程。

2.这种集体备课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我怎么做,别人怎么做,我吸收了哪些。”

3.集体备课中要拿真问题、要有真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学科素养,要把学科素养进行具体化,要注意学科素养的落实。

4.重视对教材和学案的结合使用,通过研读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度,不能只重视学案的强化训练的作用,还要重视教材中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呈现,通过阅读教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体验。

5.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有三个要素: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并开展探究学习或问题分析、探究活动、整理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要基于以上的研究与要求进行二次备课。

三、集体备课问题解决的反思

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作为管理者常常忽视教学研究过程的参与,经常性地听课,个别指导虽然对个体的成长会有一些帮助,但对学科整体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集体的力量,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提升是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对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要本着管理即服务的观点,在发现问题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调研,从教师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基于学校的具体情况,既有自下而上的建议,又要有统一思想的沟通,更要有实践过程的建模打样以及集体认同。

集体备课教师的参与热情,与主备人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态度息息相关,只有每一位教师积极投入,做好集体备课前的各种准备,才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碰撞出教研的火花,让所有教师都受益,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提升了教师参加集体教研的热情与归属感,为学校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当好校长曾有一句经验之谈:“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集体备课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校本研究活动发生的主阵地。学校要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展开研讨和对话,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集体备课学术的殿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形成共生的、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參考文献:

[1]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56.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有效路径实施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