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19-11-24 12:17黄中改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黄中改

【摘要】我国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基数庞大,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文章以“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题,结合教育实践工作来做一定的分析探讨和总结,以期促进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贫困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农村贫困户子女在我国学生人数占比中比例很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关乎我国未来社会基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对这样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广大一线教师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要知行合一,共同给予农村贫困户子女关怀,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全面健康成长。

一、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贫困户子女主观的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成长环境大多是父母外出打工,由隔代亲人抚养,在一定程度上因成长过程中缺乏直系亲属的照料关爱以及教育,难免在心理发育和性格养成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诸如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易产生自卑甚至自闭,加之家庭条件的局限,在生活方式和物质精神需要上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凡此种种令其滋生过多的焦虑感和对待学习价值真谛的错误理解,更多地对学习持有一种功利性[1],从而导致价值观、人生观等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乃至行为和人格上的缺陷。

(二)农村贫困户子女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理念影响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子女的学习认知来讲,有着直接且持久而又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效果。但由于农村贫困户家庭的生活条件有限,父母的学历认知水平有限,养育子女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养育而不是教育,更别说心理健康层面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成长上客观的影响因素,即父母更多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又不在子女身边,导致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烦扰也就无处倾诉,更加容易形成压抑乃至抑郁的心理状态,使其的身心发育受到限制。

(三)农村学校教育对心理教育的不重视和错误方法

农村地区的学校受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少专门设置有效心理辅导机构,大多只有教导处和德育处[2]。农村贫困户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大多只能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请求帮助。然而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本就薄弱,班主任一般又肩负着繁重的带课任务,班级事务繁多,并且多数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教育培训,所以很难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专业性的引导。另外,现阶段农村小学还是处在以培养应试教育成果为主的体系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的综合性成长,学校心理教育体制普遍不健全。

二、解决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和学校应科学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云:“境随心转。”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问题,就需要家庭和学校首先改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转变过去只抓成绩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积极认知对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农村贫困户子女所最为依赖和信任的地方,所以家长首先就要抛弃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学会正确地激励孩子前进,在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尊重他们,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对子女进行心理疏导,时刻为子女营造一种轻松包容和欣赏的家庭教育氛围。另外,有的父母虽然在外打工,也要注意时常与子女联系,和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家校合作,助力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3]。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性的认识程度,不能只顾升学率,采用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更不能在片面地认为学校心理教育是“副科”。从学校教育中心到一线教师,要全面深化对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习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理论,才能真正满足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辅导需求。

(二)健全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

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重视的问题,不仅需要农村家庭和学校改变认知,做出行动,而且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切实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教育政策和要求,给予乡村学校相应必要的条件支持,例如帮助其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和管理机构,设立相应的辅导中心,从根本上建立起科学有效且适应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基础。学校要把教师绩效考核等工作要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增强教学实效性,避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形式化,确保对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患于未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广大一线心理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性和学校实际状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授课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人文本,即以农村贫困户子女为主体,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心理知识普及,要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体验出发,给予他们平等和关爱,促使他们保持对生活持久的热爱和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不同的贫困子女各有各的心理状况,因此心理辅导教师要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另类形式的“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要做她/他可以倾诉的树洞;对于外向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导。总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会为贫困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非常大的助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心胸,使其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三、结语

开展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现代科学教育观的重要体现,而且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完美诠释,反映了现代的进步教育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单探析总结了在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原因以及相应的教育处理措施,希望可以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最后祝愿广大农村贫困户子女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才,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汪照瑞.农村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校园(中旬刊),2018(03):188.

[2]张文能.农村贫困山区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现状及相应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10S):315.

[3]謝清.团体心理辅导在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6(02):17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