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自伟
近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推广,痕迹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在基层中被广泛运用。它不但能优化过程管理,使工作流程更清晰,留下工作痕迹还能降低安全责任风险。
安全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只有将安全细节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才能检验工作好坏,才能汇总分析并持续改进。但现实工作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求痕迹化,对于痕迹管理应做到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现在之所以痕迹管理会出现形式主义,背离管理初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管理智慧,对新事物只管照搬照抄,最终导致痕迹管理被误用甚至滥用;二是基层员工日常工作只重痕迹不重实效,主要精力用于做资料、搞记录,疲于敷衍,实际上对工作没多大促进作用;三是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仅停留在查资料、听汇报层面,并未做到绩效奖惩、科学考评,未确保考核效果,自然助长了痕迹管理变形。
为使痕迹管理更科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防止痕迹主义泛滥,营造实干兴邦的工作氛围,笔者认为关键还要看落实,在此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前期做好工作策划,根据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要求合理设置工作记录,使记录依法合规,有据可依,又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第二,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梳理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尤其是职能交叉的部门,必须厘清职责,加强协作协调、横向沟通,打破工作壁垒,杜绝重复工作。
第三,强化监督考核,完善综合考评,运用好考核管理方法,坚决遏制“重痕迹、轻落实”“以痕迹代业绩”的做法。上级检查不能以资料多寡评判工作好坏,应多听取基层意见、群众呼声。
第四,痕迹管理不能简单一刀切,要视工作情况合理取舍。基层单位总是抱怨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填表格、做资料,现场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法切实为基层减负,这就有违痕迹管理的本质。无论资料多齐全、管控措施多先进,结果还是要看作业安全状况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
作为一名普通管理者,我们要重视痕迹管理,把履职尽责落到实处,但更应该注重实绩,使痕迹管理真正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抓手,而不应成为基层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