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蝈 小敖
在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银河”机房里,矗立着一台由7个机柜组成的圆柱形机器。这就是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这就是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它填补了我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1993年,我国又成功研制出了每秒钟运算10亿次 的“银河-II”型巨型计算机,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中期数值预报的国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78年,我国开始了首台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巨型计算机?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我国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送到国外去处理,费用昂贵还受制于人。在技术落后、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了解国外巨型机的研制情况十分困难。以慈云桂所长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通过5年的顽强拼搏,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结构,大大提高了机器的运算速度,提前一年完成了研制任务,系统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性能指标,机器稳定可靠,且经费只用了原计划的五分之一。1983年,银河计算机秒算次数上亿;1993年,全数字仿真“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银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银河-II”巨型机已为航空航天、水利、水电等许多部门进行了各种大型科学工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完成重大研究课题100多项,并直接为“银河-III”巨型机的研制提供了早期试验验证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银河-III”百亿次巨型机于1997年6月通过国家鉴定后,先后在国家气象中心、军事气象部门等单位安家落户。现在,“银河”系列巨型机已成为中国应用领域最广、销量最大的国产巨型机之一,它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使中国在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领域牢牢地占有了一席之地。
191 年,慈云桂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他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第一台百万次级集成电路计算机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套舰用雷达和声呐总设计师,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1978年3月,慈云桂担任了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经过5个春秋的奋斗,终于取得研制工作的成功,填补了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为此中央军委授予他科技成果特等奖,并记二等功。20世纪80年代,他建立中国智能计算机学会和智能计算机专业组,为多种型号计算机的研制开拓出新的途径。慈云桂等先辈开创的事业在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新的成就,诞生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機等一大批重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科技人才。
历史回顾
超级计算机是国之重器,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10年,“天河一号A”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项工程应用于辅助中国的空间探索、健康研究、城市规划、高速交通系统建设等。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得冠军。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中国“神威·太湖之光”以每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夺得三连冠,并且和“天河二号”第三次携手夺得前两名。美国超算则20年来首次无缘前三。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神威·太湖之光”是“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