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
【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路径, 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配合差错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5.51±5.35)min及住院时间(3.95±1.05)d均短于对照组的(37.20±6.75)min、(5.87±1.65)d, 术中出血量(19.50±2.80)ml少于对照组的(24.95±3.05)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配合差错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 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降低护理配合差错率,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88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成年女性, 是一种良性病变, 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痊愈, 该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很多妇科疾病, 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现在最常用的息肉切除术, 但该手术方法较为精细, 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为严格, 常规的护理并不能满足该要求[1-3]。因此本文以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目的展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68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2.33±8.56)岁;病程最短9 d, 最长20 d, 平均病程(12.31±2.57)d;单发息肉19例, 多发息肉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43.35±8.55)岁;病程最短8 d, 最長19 d, 平均病程(13.42±2.52)d;单发息肉18例, 多发息肉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传统护理路径, 进行切除术相关知识的宣讲, 并做好手术准备, 一切护理过程均按照医院的章程完成。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工作年龄较长的护士组成手术室护理路径小组, 制定护理路径表:①手术前1 d, 告知患者进行手术的准备工作, 主动与其沟通, 观察其心理状态, 并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将手术的大致流程告知患者,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并通过不断地鼓励患者, 增加其自信心, 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②手术前30 min, 提前告知医生准备手术事宜, 调节室内灯光, 保持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手术床和仪器的消毒情况, 并检查仪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对于药物及物品进行核对, 当患者推入手术室后, 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确认, 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工作;③手术中, 协助术者给患者取截石位, 保护腓总神经, 连接固定好电凝器, 调节好宫腔镜摄像系统, 确保显示器清晰成像, 术中遵医嘱调节膨宫液压力、流速及电切电凝强度等, 注射膨宫液时, 务须排空膨宫管中空气, 并保证膨宫液输注顺畅, 观察膨宫液情况, 防止宫腔内进入空气。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高度的集中, 预防术中并发症及水污染情况,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 为了避免电灼伤, 在负极板位置的选取上, 以大腿外侧肌肉较为丰满的地方为主, 在全程护理的过程中, 保证无菌操作;④手术后, 核对物品数量, 做好术后记录, 协助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水中毒等情况, 确保无误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 并做好交接工作, 对患者创口进行消毒和换药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情况, 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保持室内通风和温度, 根据恢复情况, 使患者尽快下床运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配合差错率。护理配合差错率=出现差错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差错率比较 观察组中2例出现护理配合差错, 护理配合差错率为5.88%;对照组中8例出现护理配合差错, 护理配合差错率为23.53%。观察组护理配合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病, 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 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 蒂长短不一, 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并伴有疼痛[4-6]。本文的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于息肉的切除有较好的疗效, 对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 其只需要对患者行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 保证了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也较小, 利于术后创口的恢复。但该手术方式需要精细的操作技术, 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 由于常规的护理不能使患者得到精细的护理服务, 从而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 影响恢复[7, 8]。所以本文选取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展开研究, 该护理方式可以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距离, 缓解患者的心情, 提高患者配合度, 并且通过对患者的伤口和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 使患者手术期间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5.51±5.35)min及住院时间(3.95±1.05)d均短于对照组的(37.20±6.75)min、(5.87±1.65)d, 术中出血量(19.50±2.80)ml少于对照组的(24.95±3.05)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配合差错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降低护理配合差错率,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翠仪, 黄柳. 优质护理理念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4):129-131.
[2] 王富云.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1):119-120.
[3] 郑莉. 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9):1492-1494.
[4] 张宇虹.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0(9):199.
[5] 孙莉莉.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健康之路, 2017(6):193.
[6] 盘春春, 胡俊.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人人健康, 2016(20):199.
[7] 徐宝兰.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康之路, 2017(1):211.
[8] 杨玺, 鲍柳春, 俞玲红, 等.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应用于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护理与康复, 2017, 16(12):1331.
[收稿日期: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