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 方怡萍
福建南安晋江金溪两岸,分布着丰州镇与霞美镇。丰州金鸡村有“送王船”习俗。
金鸡村顺正大王公宫,始建于明代,供奉順正大王。据说顺正大王姓黄名志,祖籍广东潮州,为谋生计,父母迁至晋江青阳。他悉心学道,坐化于青阳山石鼓庙门外。传说金兵犯境,黄志助宋军击退金兵有功,累封为顺正大王。此王公宫距离金溪仅有百米左右。
顺正大王为九日山中第一任海神通远王之辅神。通远王,为宋代海上的祈风护航神灵。九日山上现有祈风石刻记载了1174年至1266年的祈风盛典。
金鸡顺正大王公宫“送王船”习俗亦是顺正大王巡游人间、遣送瘟神,护佑当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仪式。此仪式由当地燕山黄氏族老主持,全村百姓共同参与。
金鸡顺正大王公宫“送王船”习俗,为当地族老通过掷仪式,询问顺正大王是否该年需要举办“送王船”仪式。如果顺正大王首肯,他们便制造出一艘王船。王船一般采用纸糊,两三米长,内有各种符咒及人物造型。在相关仪式举办后,于金溪古港遗址处焚烧,为瘟神送行。九日山登台庙内保存有一艘木质王船,船上有仪仗、人物塑像等,为金鸡顺正大王公宫王船制式。
原属丰州管辖的霞美镇张坑村静安宫,现也保存着一艘王船(旧时出巡之用)。位于金溪边的杏埔村,有着不少王爷船传说。例如王爷船代表着凶神存在,可号令鬼神,惩戒恶人,让人畏惧,也令人崇敬。
金鸡顺正大王公宫“送王船”过程,丰州百姓会自发举办类似踩街的仪式。锣鼓队、高跷队、腰鼓队、南音社、火鼎公婆、舞狮队、舞龙队等皆会进行表演。有当地老年妇女手拿扫帚,结队一路游行,表现清扫姿势,意为将当地不吉利的“阿针”(脏东西)扫去,一直扫至溪边,归入王船,最终为之送行,并祈福。
在送王船的同时,当地伴随有“牵庄”习俗,为每一户金鸡村人家都请人糊出一个“庄”。其为筒形,彩纸上画有人物造型。百姓将“庄”集中于江边,有师公(道士)往来念咒语,百姓则牵“庄”转圈,其主要作用同样是去除不吉利的“阿针”。另有说法,“牵庄”是为了让亡魂由地府前来阳间,享受亲人们给他们做的功德,包含接受功德厝等。
石狮博物馆馆藏中,有“康熙四十一年送王船木雕版”一方。其上有文字“十二年主”,大意为其习俗在当年已轮流至第十二年,其木雕为目前泉州地区已发现历史最悠久的“送王船”场景刻画图。
2018年,南安举办“三王文化研讨会”,马来西亚马六甲怡力勇全殿苏文财秘书长在研讨会上讲述了“王船纪事”。他说:当地送王船的历史,传承自南安,于1846年沿袭至今。送王船那一天,只有三万多常住人口的马六甲,有十万多人50多个团体参与。当地保留着道光年间不少相关历史遗留。在送王船仪式中,他们邀请的道士,全部由南安聘请过去,每一位道士的姓名现今依然记载在案。
从民间意义而言,送王船习俗,与丰州当地百姓每月初一、十五的“犒兵、犒将”相似。在丰州,初一、十五两天的傍晚,人们会在自家大门前摆上长案(一般为条椅),将家中美味食物献给阴界兵将,名为犒兵、犒将。他们虔诚地点燃三炷香,俯首叩拜,用心祈求。
可以说,丰州金鸡顺正大王公宫“送王船”习俗,是闽南民间海洋文化的一方剪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梁安古港重要的一份遗留,是丰州百姓祈求生活幸福安康强烈意识的体现。同时,它起着凝聚百姓情感的作用,让百姓心灵变得安宁。它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信仰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是闽台地区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五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