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洋
摘 要:《钱塘湖春行》注重词语的遣用,抓住钱塘湖早春的特点,选取典型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钱塘湖春行》的句式结构复杂,富有变化,既有句型的变化,又有句际关系的变化,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钱塘湖春行》按照路径意象图式进行空间层次的安排,通过对路径中景物和终点景物的递进关系的描写,取得词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钱塘湖春行》;遣词;句式;空间层次;路径意象图式
白居易闲适诗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屡屡被后人称道。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又出任苏州刺史,所以《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现把全诗抄录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钱塘湖春行》的遣词
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绝对的优势,一个词往往即是一个字。古人把词语的调用叫做炼字,用现代的术语应该是遣词。一切语言文字的意义,平常都是抽象,只有这些语言文字进入实际的运用过程,抽象的意义才能转化为具体的意義。在整个语言体系中,语言文字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但是进入具体的应用过程,在表达效果上就具有了优劣高下之分。我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就要对作者的遣词进行深入的分析,体会其遣词的缘由,享受成功解读的愉悦。
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副词。刚刚,才。用“初”来修饰“平”,表示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指出了白居易春游的季节是早春。
脚:本义指人和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转指物体最下面的部分。这里指低垂的云。云脚:指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指出了出行的时间是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沌中,天空中舒卷的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的波澜连成一片,这句诗勾勒出了早春钱塘湖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选择早春钱塘湖周围典型事物,莺是歌手,声音婉转动听;燕子富有季节的敏感性,是春天的象征。
争:争夺。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这里虽然没有对声音进行描写,但是凭借着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想象到,早莺在争夺暖树的过程中,一定鸟鸣不断,并且早莺的歌声婉转动听,作者在进行动作描写的同时,也间接进行了声音的描写。
新:指新到。只有新到的燕子才忙着啄泥衔草,营造新的家园,给人一种乍见的喜悦。
乱花指纷繁的花,浅草指刚长出的草,通过浅草和马蹄相比,写出了浅草的高度。
“渐欲”“才能”,用词准确,草生未密、花开未繁,却显示出勃勃生机,春意正在急剧酝酿中,十分喜人。
诗歌抓住钱塘湖早春的特点,选择典型的事物,由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形成一条语义连贯的线索,写出了钱塘湖早春的蓬勃生机。
二、《钱塘湖春行》句式的变化
词和短语只能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概念,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是交际中基本表述单位。表达者为了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必须要适应交际语境,要讲究句子的修辞,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中,不完全句是经常出现的,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这两句诗,第一句是一个不完全句,是地点状语,用地点状语“孤山寺北贾亭西”来修饰“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西湖上的著名景点孤山寺和贾亭来指明春游的出发地点,并暗示了春游的路线是由西北向东行进。“水面初平云脚低”是并列关系的紧缩句。一是写湖面,一是写云脚。湖水上涨,湖面变得开阔,才会产生水和云相接的景象,“云脚低”才会是恰当的描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格律诗要求对仗,也就是对偶,这四句诗结构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对称的排列,形成两组对偶句式。第一组写天上的鸟,通过“争”和“啄”强调了动感和声音;第二组写地上的花和草,是一种静态的描写,既写了花的纷繁,又间接突出了花香和青草的味道。两组对偶句式的安排,能让人注意到视角的转换,有高处的描写又有低处的描写,有动作的描写又有静态的描写,有听觉的描写又有味觉的描写,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特有的表现力。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们把“最爱湖东行不足”看作是一个致使结构,翻译成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那么“绿杨阴里白沙堤”和“湖东”是同位语,我们就可以翻译成诗人最喜爱的杨柳绿荫里的白沙堤景色迷人,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句诗看作是因果关系复句,把“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作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的原因,诗人最爱在湖东流连忘返,不愿离去,是因为喜爱“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的句子结构复杂,句子结构的变化比较多,有不完全句,有紧缩句,还有对偶句。这些结构复杂、变化较多的句式虽然增加了读者的解读难度,但是也增加了诗歌的审美内涵,让读者耐心地去解读,愿意去追逐文本的深层内涵,享受审美的过程。
三、《钱塘湖春行》空间层次的安排
空间层次指按照客观事物和事件物理空间或运动的情况来安排语篇的层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处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人类对空间范围内的事物和事件的认知遵循着固有的模式和常规,意象图式就是反复出现的模式和规律。意象图式与身体运动密切相关,它产生于概念产生之前,并独立于概念。意象图式包含特定的成分和关系,这些成分借助关系形成特定的内部结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白居易借助路径意象图式(图1)进行空间层次的安排。
起点:孤山寺北贾亭西。
方向:湖东。
路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终点:绿杨阴里白沙堤。
关系:春行。
《钱塘湖春行》以“孤山寺北贾亭西”为起点,以“绿杨阴里白沙堤”为终点,从点“孤山寺北贾亭西”到面“水面初平云脚低”,又由面回到“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里白沙堤”等点的描写,如清薛雪所指出的: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这种章法的变化,也就是内容层次的安排要基于反复出现的模式和规律的路径意象图式,才会有条理井然的表现。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组对偶句所描写的景色为白居易在路途中所看的景色,这景色优美,既有空间的变化,又有听觉和味觉的间接描写。即使这样优美的景色还是没能阻止诗人前进的步伐,因为前面有诗人白居易最爱的地方,那里有更加优美的景色。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两句诗和前面的两组对偶句所描写的景色相比,两组对偶句对景物的优美是直接的描写,后两句对景物的描写是间接描写,形成递进关系。路途中的景色优美,“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色更加优美,“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让诗人流连忘返,这就需要不同的读者结合自己的审美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不同的读者对“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色解读是不同的,因为白居易没有对“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色进行直接的描写,给读者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间。
利用路径意象图式对空间层次进行安排是很多古诗所采用的意象图式。关于路径意象图式所包含的内容和关系,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修辞需要,采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不同的突显对象,因此《钱塘湖春行》显现出特有的艺术特色和修辞特点。
四、结语
白居易闲适诗的艺术风格极为明显,在用通俗平淡的语言组织诗句的同时,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表现力。本文从《钱塘湖春行》的遣词和句式的变化入手进行研究,遣词和句式变化的修辞效果应该放在更大的篇章语境中进行评判。刘勰在《文心雕龙》指出: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本文从篇章的角度,用路径意象图式,对《钱塘湖春行》的层次安排进行分析。本文对《钱塘湖春行》的修辞特色的研究是粗浅的,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方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4.
[2]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38-341.
[3]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30-235.
[4]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3-216.
[5]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229-232.
[6]王锳.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63-70.
[7]袁行霈.中國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94-296.
[8]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319.
[9]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401-404.
作者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