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PCI介入术后不同减压时间干预探讨

2019-11-23 03:34祁美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桡动脉舒适度局部

祁美兰

近年来,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accesp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PCI)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成为临床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首选治疗方案[1]。TRA-PCI 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局部穿刺处加压止血措施和时间选择不当,可引起局部出血、皮下血肿、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直接影响患者病情进展和舒适度,严重者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急性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2-3]。但是,目前临床文献对TRA-PCI术后减压时间研究意见尚未统一。我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心内科护理组将TRA-PCI 术后减压时间观察研究项目,作为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和舒适护理的举措,也为临床专科护理实践提供证据支持,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2 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心内科60 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标准,首次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人诊疗,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均给予TERUMO 泰尔茂TB Band 桡动脉介入穿刺点止血;(2)入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8 kg/m2,术前,血小板、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术前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口服,急性心肌梗死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5];(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为47~86 岁,平均年龄(65.34±11.32)岁;合并症:糖尿病18 例;高血压23 例,高血脂24 例;BMI 指数(28.22±2.89)kg/m2。观察组男17 例,女13例,年龄为46~85 岁,平均(66.86±12.14)岁;合并症:糖尿病19 例;高血压24 例,高血脂23 例;BMI 指数(28.31±2.8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桡动脉穿刺行TRA-PCI 介入手术,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采用TERUMO 泰尔茂TB Band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A-PCI 介入术后,手术操作者将导管退出2~3 cm 时,将止血器球囊中心对准桡动脉穿刺点,将绑带环绕手腕固定,以专用注射器向球囊内充气14~18 mL,之后拔出动脉鞘管[6]。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局部如无出血,桡动脉搏动良好,穿刺侧肢体局部皮温颜色正常,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表情并询问舒适度。返回病房,取平卧位,抬高术侧肢体,腕部伸直,避免遮挡,方便观察,嘱患者穿刺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及屈腕动作,禁止测血压以及行静脉输液。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7]。

1.2.1 对照组 患者于介入术后4 h 行首次减压,隔2 h 后行第2 次减压,之后每隔2 h 再次减压2 次,共3 次。每次减压放气量2 mL,术后12h 内将剩余气体放完。

1.2.2 观察组 患者于介入术后2 h 行首次减压,隔1 h 后行第2 次减压,之后每隔1 h 再次减压2 次,共3 次。每次减压放气量2 mL,术后10 h 内将剩余气体放完。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压迫开始时间、止血情况、初次放气时间、放气量,以及穿刺侧肢体手指活动、末端血运、局部血肿、局部水泡、瘀斑、温度和颜色以及运动感觉等情况。(2)以指脉氧监测穿刺侧食指术后2 h、4 h 的血氧饱和度SPO2。(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8](visua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舒适程度,评价内容包括穿刺处疼痛、穿刺侧肢体麻木、肿胀程度3方面主观感受,舒适度评分:无任何不适为0 分,轻度不适为1~3分,中度不适4~6 分,重度不适为7~1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成功止血率比较

术后减压总体时间内,观察组患者一次成功止血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一次成功止血率为90%(27/30),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价及SPO2监测结果比较

术后2 h,两组患者舒适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两组患者舒适度评价及SPO2监测结果有明显差异,观察组舒适度评价得分及SPO2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术后2 h 和4 h 两组患者SPO2监测结果比较(%,±s)

表1 术后2 h 和4 h 两组患者SPO2监测结果比较(%,±s)

2.3 两组患者压迫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减压总体时间内,观察组患者压迫处局部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的临床报道,TRA-PCI 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股动脉途径明显偏低,术后穿刺点止血相对容易操作,但是,目前由于临床对穿刺点止血器使用不同,在穿刺部位成功止血的基础上,如何掌握术后穿刺处减压时间,既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又能使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明显提高,成为术后专科护理观察和研究的工作重点[9]。

随着PCI 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术后患者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不断完善,相比以往,介入术后并发症已经大幅度减少。我院心内科自2015 年1 月开始使用日本TERUMO 泰尔茂TR-Band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用于桡动脉导管插入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临时性止血,该止血装置由透明的特殊材料制成,对穿刺点出血情况可直接观察,穿刺点一旦发现出血,可使用球囊进行精准定位压迫止血,总气体量小,压迫范围小,患者感觉舒适。但是,对于术后首次减压时间,减压气体量及频率,尚未达成统一标准[10]。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通常会参照术后4 h首次减压,之后每2 h 减压1 次,连续3 次,余气在术后12 h 内放完。

2017 年起,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推进,专科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心内科专科护理实践中,我们参照卢晓虹等[11],葛文贤等[12]术后减压时间宜定为2 h 左右文献报道,将TRA-PCI 术后穿刺点首次减压时间提前到术后2 h,将余气控制在术后10 h 内放完。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效果相当,过程中,两组分别有2 例和3 例患者1 次止血失败,而改用5 cm×5 cm 双边三折共12 层成方块的无菌纱布压紧覆盖于穿刺点,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达到止血效果。本研究中术后2 h 的患者舒适度评价和SPO2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4 h 的患者舒适度评价和SPO2监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止血总体时间内观察组术后局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舒适度评价明显上升,为探索TRA-PCI 术后最适宜的首次减压时间提供了临床观察和研究经验和线索,可推动临床规范化应用方案的进展。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患者身体状况及共同对疼痛耐受差异研究尚欠缺,缺乏个体化指标以及人性化关怀研究,而且观察记录路径式表格化设计还不够完善,以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待于下一步深入研究。

表2 术后2 h 和4 h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例(%)]

表3 术后减压总体时间内两组患者压迫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猜你喜欢
桡动脉舒适度局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