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护民生

2019-11-23 05:59张诗
当代贵州 2019年31期
关键词:铜仁铜仁市水利

文_张诗

铜仁市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为实现“美好幸福新铜仁”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铜仁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丰富,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之铜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导致十日无雨就旱、五日下雨就涝,水旱灾害频繁,尤其是干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之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投入严重不足,铜仁长期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是一个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铜仁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抢抓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攻坚奋进破难题,提档升级谋发展,强基固本守底线,改革创新增活力,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夯实,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建设“一区五地”目标,实现“美好幸福新铜仁”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水利扶贫担重任

为搞好水利脱贫工作,水利部和省政府切实加大了对脱贫工作的指导力度,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监测评估机制,铜仁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多项措施抓落实,有效推进脱贫工作顺利开展。

水利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自2006年以来,铜仁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扶贫投资268.88亿元,是建国以来到水利扶贫试点前水利投入总和的15倍多。全市开工建设了16座中型、33座小型水库,实施了3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源工程累计达到38724处。已建成水库408座、山塘2216处,总库容3.7亿立方米;新增水电装机30.36万千瓦。水利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水利工程供水量由试点前的6.86亿立方米提高到10.9亿立方米,增幅达59%;人均供水量由180立方米提高到274.59立方米,人均增加94.59立方米;有效解决36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3.86%;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6亩提高到0.65亩;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从0.24亩提高到0.43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2.3平方千米;解决了7201户2.81万人代燃料用电。

仅2018年度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就达34.71亿元,较2017年增长44.08%。经济效益明显增强,2018年与2005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28.1亿元增加到1066.52亿元,增长733%;财政总收入由12.6亿元增加到130.09亿元,增长9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00元增加到9267元,增长445%。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脱贫116.6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30.45%下降到2018年的4.4%。

水利改革出亮点

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各项水利体制改革,如2010年铜仁在全省率先推开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如2014年探索出的“以水养水”模式,回答了农村水利工程“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使工程长期发挥效应,确保了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住、养得活、用得上。

思南县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饮水和灌溉用水一体化、‘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现代水利格局,积极探索“骨干水网”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民心党建+河长制”创新治水模式,铜仁市委党建办联合市河长办印发了《铜仁市关于全面推行“民心党建+河长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小江干流的江口县快场村试点推行的“垃圾兑换超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农村垃圾“不入河、不裸露、不污染”,为铜仁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的绿色基础。

水生态环境大治理

通过水利工程的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供水保水能力明显提升,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和2013年两年,铜仁市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降雨量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的两年,由于有大批水利工程的支撑,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特别是人饮安全工程保证群众有水喝,稳定了民心。

德江县煎茶镇,过去只要多晴上几日,集镇供水就成问题,居民要到离集镇5里远的地方挑水吃,集镇供水解决后,通过这两年的干旱检验,煎茶集镇人饮得到了保障。

江口县在地落水库未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和灌区改造前,有效灌溉面积只有800亩左右,通过改造后,现在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近1万亩,几十公里外的末节渠系都能通水进行灌溉,近年的大旱,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收,灌区一片丰收景象。

此外,依托水源和水利设施的改善,铜仁实施了大量的种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干旱不减产、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为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收费难”的问题,2014年起,以思南塘头农业园区为试点,着手开展山区现代水利“建、管、养、用”一体化改革探索,通过改革,试点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政治、文化等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试点前,只要突降暴雨,园区就发生内涝,种植的各类作物基本没有收成,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都在600万元以上。试点后,完善了园区内水利设施,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精准灌溉,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园投资,促使了土地流转资金的提高,以前每亩三四百,现在每亩要八九百。

为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收费难”的问题,铜仁市以思南塘头农业园区为试点,着手开展山区现代水利“建、管、养、用”一体化改革探索。图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铜仁市水务局供图)

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后,为土地流转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群众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增加收入,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和夫妻在外打工两地分居的问题。试点区不仅彻底解决了塘头关中坝片区多年来的内涝问题,还结合防洪工程建设,将水患连连的小溪沟建设成生态走廊和亲水通道,打造成了可发展乡村旅游的生态湿地公园,成为水利工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建成的典范。实现了环境向优、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民心得到稳定,社会稳定得到加强。

猜你喜欢
铜仁铜仁市水利
系统谋划 整体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水利担当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发现非遗之美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诗书画苑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