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社会环境和译者主体性

2019-11-22 01:38刘洋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京味译者主体性

刘洋

摘要: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界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从原先的原文主体和读者主体到译者主体性的界定,是翻译史上的一大革新。林语堂先生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语言大师,他的众多小说受到广泛关注,其文学著作 Moment in Peking便是其中之一。其中原文及原文,作者与译本及译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涉及到乱世沧桑与生离死别的社会环境背景,至交好友与至亲父子的人物关系。这些背景对译者的主体性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译者主体性;京味;文化意象

一、翻译的社会环境

1.原作者林语堂先生

林语堂先生的《瞬息京华》,在作品中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独立而又相融互补的观点,使西方读者从他们熟悉的阅读视角和文化层面上了解当时的中国。

2.感想

这本小说着重描写了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其中还注入了浓厚的道家思想,姚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曾出走去寻求道,人生的领悟,他看的比谁都要透彻,一切顺其自然,这也是林语堂先生的信仰。

例:语言风格

“What is the use of silver when you are dead?”Replied the driver.“Those bullets from foreign rifles dont recognize persons.Peng-teng!It goes through your brain-cap and you are already a corpse with a crooked queue.”

郁译:“人死了银子有什么用?”那个赶车的答道,“洋枪里的子弹才不认人呢。嘭腾一声打穿你脑袋,你就翘了辫子。”

本书主要的描述范围就是北京,所以在翻译时应注意本文所处的一个社会环境。“翘辫子”的说法,符合北京方言俚语中的“死”的说法,也十分符合车夫的人物身份。不了解此话的人如根据英语的 corpse with a crooked queue翻译成“一个弯着辫子躺在地上的死尸”,不怪异得很,哪里来的京味可言呢?

二、译者主体性

1.定义

译者主体性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2.文中对比

例:The ceilings,the woodwork,the hangings,the beddings,the curio cabinets,the scrolls,the low hard wood tables...

郁译:房间顶板,木物架构,窗帘床幔,床第铺设,古玩橱窗,字画条幅,硬木炕桌……

此例直译成诸如“天花板”,“床罩被褥”是现代的说法,而“矮脚硬木桌子”则指代不明。但译者在翻译时候运用了自己的生活常识,和自己的文学知识,在翻译时给这些物品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文学知识,将译文整句四字句排列,古朴典雅,所指明确,井然有序。

例:The grandmother laughed and said to Sunya,“Little Number Three,you are talking the official language before becoming an official.If you become an official,I shall arrange that Mulan becomes a titled lady.”

郁译:老奶奶笑了,对荪亚说:“小老三,你还没当官,已经在打官腔了。赶明儿你做了官,我一定让木兰做诰命夫人。”

作者运用自己的社会常识和对于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将此例有关特定人物身份语言的翻译,把talking the official language 译成“打官腔”而不是“官场应酬话”,传神又达意;把a titled lady译成“诰命夫人”而不是“有封号的夫人”,不会死译硬译,更是符合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物称谓规范。

例:”Thats something important,”said the driver.“Youd better give some of that medicine for the journey.”

郁译:“这倒是要紧的,”赶车的说:“您行个好给我们点,路上用得着的。”

本句是车夫与姚家管家的对话,车夫社会地位低,若把Youd better give some of that medicine 直译成“你最好拿点(药)给我们”就不妥,而郁飞运用自己对于中国称呼和社会等级的清晰认识,译为“您行个好给我们点(药)”则更符合人物的身份。

三、总结

本文从翻译的社会环境和译者主体性出发,阐释了翻译的社会环境以及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译者郁飞选择“宁可冒影响销路之险也要把书名恢复为林先生自己定下的《瞬息京华》”,认为“忠实表达原意便是应遵循的原则。”除去郁氏父子实际上的翻译活动之外,林语堂所做的注解以及书信介绍都为译文奠定了基础,如他“痛恨诘屈聱牙之物”的态度和对译文京味白话口吻的執着追求,成就了郁飞译本的简练直白的文风;他对译者需揣摩每句英文背后他想表达的原文原意的苛刻要求,成就了郁飞译文中文化意象的完美回归。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谈郑译《瞬息京华》[M]//瞬息京华.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783-785.

[2]郁飞.《瞬息京华》译者后记[M]//瞬息京华.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777-781.

[3]查明建,田雨.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 (1):19-24.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京味译者主体性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京味儿印象》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