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响应国家召唤,服从国家需要,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1951年我参军的时候,就是这个想法。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国务院(当时叫政务院)发出知识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我也非常希望能够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开始时,我想报名参加海军,却被分配到了步兵学校,我当然服从分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空军的“绞杀战”,对我志愿军的作战和保障造成很大困难。党和国家提出要建设中国强大的人民空军,我有幸调入空军第二预科总队。这算是我跨入航空科技事业殿堂的第一步。
我在部队成长的最大收获,便是受其优良传统的熏陶,同志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后因受阅训练需要,我被调到了师修理厂。修理厂仪表组人手少、任务重,所以大家动脑筋想方法,提高维修效率,这个过程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所以,后来我考入哈军工学习了5年,毕业后来到601所搞飞机设计。其实一开始,所里没有飞机自动化专业,而我最后能成长为总设计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所里的学习资源不断充实自己。航空科研需要知识积累,所以我一有时间就抓住机会学习,使得自己不仅有专业专长,还将技术知识拓展到飞机设计的方方面面。
在601所,我主持领导了歼8系列飞机的多种改型和新一代戰斗机的设计,担任10个型号和预研的总设计师。其实有些预研项目、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重视程度、经费支持和成果级别上都无法与重点型号项目相比拟,但在技术难度、开发风险和团队付出上却大很多。我作为总设计师,为了搞好国防现代化建设,就要不计得失,不怕辛苦,带着团队团结奋斗,进行艰苦的探索和踏实细致的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并深入思考。这才有了后来打破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填补我国航空技术的空白,使我国第二代歼击机具备第三代歼击机的一些重要性能。想逐梦蓝天,想跨越发展,必须要忠诚奉献。
之前总结座右铭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三个词:学习、求实、创新。一辈子都得学习,对待所有知识都要求真务实,不能一知半解,更不可弄虚作假,在此基础上还要革新创新。我们想建设航空强国就要坚持创新,因为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条件下,我们很难制造出下一代飞机。一方面是原始创新,要从根本上让基础研究得以改观,这样研究人员就得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另一方面是协同创新,现在航空相关的专业被分得很细,专业之间又没有被真正打通,因此,好多能优化的东西没有被优化出来。这两方面的创新在深层次上还要依赖研究上体系的建立、经济上财力的投入和人力上高精尖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回想一下自己当年参加革命、从事工作的初心是什么,身上的使命自己还记得吗?一个人若是坚守初心,使命意识很强,那么,他的路往往能走得稳,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