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岚 权亚雪 张莉苗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凝聚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文章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现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价值观思想,从把握价值观养成规律、高校协同育人新方式、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和青年自身的理想、本领和担当等多个角度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每个社会中的统治阶级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核心,在思想层面上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价值规范和引导,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体,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是党的各界领导人的一贯作风,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其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动摇,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能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找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使他們少走弯路,避免因为网络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选择错误的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青年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书写自己人生的精彩篇章。
(二)有助于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中国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形态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极大重视,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频频打压,美国更是甩出贸易战事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西方思潮蛊惑,对网络上的过激言论失去判断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有助于青年人实现中国梦
从国家发展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能够给出中国智慧和方案,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中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利用好这些机遇,迎接挑战,底气来自于中国的实力,而大学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价值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水平,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带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迎风破浪,披荆斩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关于青年价值观养成的核心要义
关于青年价值观养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青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青年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了青年价值观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青年价值观要像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样,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准,强调青年应该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应该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高校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使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鼓励青年大学生不怕吃苦、在基层中磨练
基层是大学生们接触人民群众的最佳地点,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青年在基层中磨练自己,一方面是想通过基层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做好基层群众的工作,静下心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基层经验告诉我们,基层是最能够锻炼人的地方,在农村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和村民们一起生活,切实感受村民们的不易,锻炼自己不怕吃苦、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能够使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时,能够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最终克服困难,从而开辟自己精彩的人生道路。
(三)教育青年要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鼓励广大青年要有信念、有本领、敢创造、能奋斗、高品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结尾部分提出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强调了青年的强大之于国家强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位60岁老人的内心声音,更代表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表达了青年在国家未来发展中重要作用,鼓励青年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种特征,总体上,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价值观趋于理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价值观总体趋于理性。大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同爱国、民主、和谐等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压迫剥削,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能够与主流价值观相融合,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指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大学生价值观总体呈现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同时,中国社会也受到多种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诸如美国的“超前消费”理念,主张此刻的享受,而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大学生在形成自己的消费观念时有可能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三)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传统文化的缺失
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还体现出传统文化缺失的特征,这会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建设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感触不深,印象模糊,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内涵鲜有人提及。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不应该成为只用来诵读的文字,更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应该通过思想教育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的文化底蕴,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内蕴。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路径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不可忽略的一股强大力量,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认真践行、脚踏实地,是时代的重任,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总体和局部特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提出以下四个方面建议。
(一)抓住认知—认同—践行这一价值观养成规律
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是先认知,再认同,最后达到践行的过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规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和教育,先使大学生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收进耳朵里”,即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其次,高校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青年的聚集地,高校应该努力做好培育青年价值观的工作,一方面通过课堂展示,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最终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了认知和认同的基础,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大学生就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从而达到践行的目的。
(二)高校协同育人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
高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殿堂,以往的教育方式往往只重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导致老师所讲与学生所需相脱节,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更准备的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结合学生需求,更好地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使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灌输在思想层面上使大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达到解惑的目的,通过学习课本知识以及接受老师的课堂灌输,学生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历史,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心理疏导解决的是大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種困惑和症结,包括人际关系、恋爱关系、人生方向等,从而使大学生对现在乃至未来有更明确的认识和看法,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精神追求的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的基奠,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而是在新时期有新的体现,高校应该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向青年大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的价值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才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一名充满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青年。
(四)利用新媒体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不同的思想也接踵而至,因此,利用社交平台、广播等新媒体形式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不失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方式。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特征,高校应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正能量,采用幽默、诙谐的风格,通过消息推送的方式,使大学生们爱看并且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向他们传播诚实、勤奋、明德等良好的价值观,教育他们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并通过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2).
[2]翁淮南,刘文韬.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J].党建,2014(03).
[3]简福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08).
[4]刘恒山.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07).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习近平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X2018133);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党建课题“高校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研究”(项目编号YB2018-09)。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