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弥补药用无机化学教学课时数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尝试将微课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以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为例,从设置情境导入、知识框架设计、小结和课外拓展四个方面阐述微课教学设计,并交流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体会。
关键词 药用无机化学;微课;配位化合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46-0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for pharmacy major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the decreased number of class hours and the undiversifi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resently. While the intro-ducing of micro-lecture may solve the problem. Taking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in Inorganic Chemi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a micro-lecture in terms of the class leading, the reasonable knowledge frame, the summary and the expanding training. This paper also shared the experience of micro-lecture production for learning.Key words inorganic chemistry; micro-lecture; coordination com-pound; teaching design
1 前言
药用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三年制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近年来,高职高专大规模扩招,更多单招生和文科生选择药学专业,这为以理科思维为主的部分课程的教学带来挑战。据调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4—2018级药学专业的学生文理比接近6:4,2018级药学专业的单招比例高达40%。其中80%的文科生和单招生表示药用无机化学课程学起来较难,他们理科底子薄,逻辑思维差。
目前,药用无机化学课时数缩减,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解透彻;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多而抽象,比较枯燥,而上课形式单一,学生容易打瞌睡。在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课程的专业实用性不强,参与度相对较低。如果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相对于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方便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握课程要点。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参加学校微课比赛的体会,以药用无机化学中的重难点知识“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設计为例,交流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体会。
2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应该针对单个知识点提炼出重难点,短小精悍,目标明确[1]。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配位化合物在医药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配位化合物也相当普遍,“配位化合物”的知识点也是药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包括学习难点如配位键的定义及形成、配原子、孤对电子等抽象内容,学生难以形象地理解。同时,相关内容涉及较广,知识点之间相互连贯,若不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很容易顾此失彼。
基于上述原因,选取“配位化合物”这一主题制作微课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了解其在医药方面以及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既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又能体现微课短而精的特点。
接下来,本文将从微课导入、知识框架设计、小结和课外拓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置情境导入 微课的引入,使得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而学生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看微课视频,需要微课视频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微课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好的导入是微课成功的一半。本次微课首先用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和著名导演冯小刚患白癜风的两张图片引入主题:
配合物与人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体中的酶、微量元素等,都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控制体内极其重要的化学作用。如铜是络氨酸酶的催化中心,每个酶分子与两个铜离子配位。当铜缺乏时,络氨酸酶形成困难,无法催化络氨酸酶转化为多巴胺氧化酶,也就无法形成黑色素。缺铜患者黑色素形成不足,造成毛发脱色症;缺铜也是引起白癜风的主要原因[2]。
通过明星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配位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配位形成的动机。
知识框架设计 流畅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也是如此。微课并不是简单知识点的堆积,而需要制作者精心设计教学。由于微课通常时长为5~10分钟,比较精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呈现出所选取的主题?知识框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配位化合物”微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包括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首先,以故事《配位化合物的发现》入手,介绍德国人狄斯巴赫在无意中制成配位化合物普鲁士蓝的过程。写出普鲁士蓝的化学结构,对比一般无机化合物,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化合物?与常见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引出配合物的概念,并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配位化合物存在稳定的结构单元。紧接着提问:这个稳定的结构单元究竟是什么?引出配位化合物的组成。最后给出抗癌药物顺铂、卡铂、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并提出问题:这些配位化合物怎么区分?过渡到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在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时要注意三点。
1)以点带面,深挖知识点[3]。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内容应该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在“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中,除了书本中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知识,还可以适当涉及配位键、配原子等知识,并代入前面已学的化学键的形成、孤对电子等内容帮助理解,一方面强化原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以案例为纽带,运用知识点。微课是知识点的高效强化和二次构建,应当适当涉及临床案例,不仅体现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特色,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探索学习。在“配位化合物”微课讲解时,引入煤气中毒与配位、职业性铅中毒服用依地酸二钠钙解毒[2]、含钴维生素B12治疗血吸虫病、水杨酸衍生物等抗风湿药与铜配合后增加疗效、尿液中铅含量测定等与药学相关的临床案例,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以专业为导向,贯穿知识点。本次微课的学习对象为高职高专三年制药学专业大一学生,在微课设计中应当体现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思想。配位化合物相关知识点与药学专业课程息息相关,例如:药物分析课程中提到的《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用配位滴定法检测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中钙的含量;药理学课程中提到的二巯基丙醇作为良好的解毒剂,可与砷、汞以及某些重金属形成螯合物解毒;生物化学课程中酶与金属配位具有催化活性;等等。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所学知识在后续课程及专业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专业实用性,从而提高参与度。
小结 由于教学内容多而散,学生接受知识也是零散的。通过小结,一方面回顾教学过程,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配位化合物”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如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可与无机物从右到左的命名原则类比。并编译方便记忆的口诀:配离子的命名,配体数—配体—合—中心原子(氧化数)—离子。再分别分类外界是简单阴离子、复杂的酸根离子、阳离子情况下的命名原则,进一步加深印象[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微课时长限制,这部分不要过度发散,否则会造成主次不分的尴尬,精简的小结更能体现微课主题突出的优点。
课外拓展 好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课外拓展非常必要[5]。在微课的最后,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配位化合物在医药上还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索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与专业实际的紧密联系,不仅鼓励学生将知识点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生探索专业领域,拓宽知识面,延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 微课反思
当前,能在网页中搜索到的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繁多,这些微课视频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结合本次“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对微课制作进行反思。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与课程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应该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整合知识能力为教学设计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达到短而精的效果,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微课并不只是简单的视频,其制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微课制作不但要求教师对微课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屏幕录制软件(Camatasia Studio)的运用,视频编辑软件等技术的使用。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炫酷的信息手段而忽略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当具备的教学特点。
应该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目前,传统的授课模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微课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它是对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有力补充。把微课融入实际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良性引导,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必须要指出的是,微课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并促进教学,还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2]杨明.配位化合物在醫学药学方面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288.
[3]常海涛,巩学勇.微课在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129-130.
[4]陈晓姣,赵荣,罗建明,等.医用化学“配位化合物”微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51-52.
[5]李腾.微课在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