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映雪
摘要: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岁月的积淀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潮剧是国内外演出最频繁的地方戏剧之一,拥有广泛的国内外受众。基于此,通过分析潮剧现有的英译现状,发现当前潮剧英译存在翻译不足、不当、不统一等问题,从而提出应灵活地使用归化和异化、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并重、“译+释”的综合英译策略,旨在促进潮剧的海内外传播。
关键词:潮剧 英译 翻译策略 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6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灵魂。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要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潮剧是中国地方戏曲中最具有特色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6年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潮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向国外友人推广。
一、潮剧英译的现状
潮剧是用潮州语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福建、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它是中国粤东地区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潮汕乡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既受潮汕地区百姓的喜爱,又是连结海外一千万潮籍同胞乡情的重要文化纽带。潮剧在海外影响巨大,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受众。潮剧能够走出国门,伴随潮籍移民的足迹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这不得不归咎于潮剧特殊的艺术魅力。加强潮剧的英译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又能促进潮剧的国内传承与国外传播,然而目前有关潮剧的英译却存在翻译不足、翻译不当、翻译不统一等问题,不利于潮剧的海内外传播。
(一)潮剧英译不足
1.潮剧英译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学者针对潮剧研究有三大方向:一是潮剧在海外的形成与发展。陈骅在其《海外潮剧概观之一到九》系列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海外潮剧的形成原因、早期的海外基地和海外傳播的现状及其发展。二是潮剧的传播情况研究。康海玲、陈清霞、杨晓青等基于背景资料探讨了潮剧在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传播情况和流变。三是潮剧的英译研究。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与“潮剧”的“译介”“英译”“翻译”等相关文章共有3篇,占潮剧研究文章的0.6%。3篇文章都来自同一位国内学者,在其文章中用有限的篇幅提及潮剧英译的可行性以及潮剧《陈三五娘》的和诗英译。
2.潮剧英译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研究潮剧:一是潮剧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与传播。泰国学者莎雅蒙乍能叻和马来西亚华人林瑞鸾在硕士论文中分别论述了潮剧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发展与传播。二是潮剧的海外演出情况。Lee Tong Soon在《新加坡的中国戏剧专业戏班与街头戏剧表演》一文中探讨了潮剧在新加坡演出的情况。1979年,泰中友好协会出版的《广东潮剧团访泰演出特刊》以图片的方式记录了当时广东潮剧团在泰国访问演出的盛况。国外学者针对潮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潮剧海外传播历史与现状的梳理,而涉及潮剧的英译研究却比较缺乏。
潮剧剧目众多,长戏有《荔镜记》和《苏六娘》,折子戏则有《扫窗会》《芦林会》等。却没有学者尝试对其剧本进行翻译,无论在广东潮剧院官网还是在其他网络上都无法搜索到潮剧剧本的英译版,关于潮剧的英语简介也少之又少。直至2019年3月才有新加坡学者李玉云对广东著名作家黄剑丰先生所改编的潮剧折子戏 《情断昆吾剑》进行字幕翻译。潮剧在其宣传,剧目简介、剧本等翻译的不足,影响了潮剧的海内外传播的效果。
(二)潮剧英译不当
潮剧行当齐全,生(小生、老生、武生、丑生)、旦(青衣(乌衫)、闺门旦(蓝衫)、衫裙旦、彩罗衣旦(花旦)、乌毛、白毛(老旦)、武旦)、净(文净、武净、丑乌面)、丑(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长衫丑、褛衣丑、老丑、小丑、女丑)都有自己独特的首本戏。各行当舞台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不仅富有写意性,又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在这些潮剧行当当中,花旦和丑行的表演艺术比较丰富,不但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富有地方色彩。然而有些英译资料将潮剧行当中的“小生”译成 “Xiao Sheng”,“青衣”译成“Qing Yi”,“花旦”译成“Hua Dan”,“文净” 译成 “Wen Jing” 等。这种直接用汉语拼音来翻译潮剧中的行当,虽说译文简单直白,让观众易懂,但是这样的译文却无法把潮剧行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国外受众,从而影响到国外受众对潮剧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接受。
(三)潮剧英译不一致
当前潮剧英译现状除了存在英译不足、英译不当之外,还存在英译不一致的问题。在百度上以 “潮剧英语” 为主题搜索可得以下三种译文: Chaozhou opera, Chao opera,Teochew opera。在维基百科里查得“潮剧”的译文Teochew opera or Chaozhou opera。如此不一致的英译情况不利于潮剧的海内外传播。潮剧是用潮州语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因此“潮剧”应译为“Teochew opera, a local opera performed in Teochew dialect”。
二、潮剧英译的策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的英译必须以戏剧的保护和传承为根本发点。译者既要尊重潮汕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又要保证潮剧文本、节奏和韵律等独特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进行潮剧英译时,译者应灵活遵从“三贴近原则”,即进行潮剧英译时,既要保证译文贴近潮剧文化自身发展实际,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同时还要让译文贴近国外受众了解潮剧文化的目的和需求;又要保证译文贴近国外受众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一)基于国外受众的需求,灵活使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归化和异化策略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归化是指译者要把源语言进行本土化,而以译文读者或者目标语为归宿,采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在进行戏剧英译时,归化翻译策略能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文化,从而增强戏剧剧本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是指“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因为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性,而采用异化策略进行戏剧英译可以保存和反映戏剧文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民族特征。潮剧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艺术博大精深。要使国外受众在短时间内理解潮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那么归化策略是最佳的选择。然而,潮剧是特色异常鲜明的地方戏曲,承载着潮汕地区文化特色,因此在潮剧翻译时为了保留潮剧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译者又需采用异化策略。所以在进行潮剧英译时,译者应基于国外受众的需求,灵活使用归化和异化策略。若国外受众对潮剧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潮剧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译者就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保留潮剧特有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目的。必要时可在译文后面做相关注释,让国外受众更好地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若面对的是不了解潮剧传统文化的国外受众,译者就应采用归化策略对潮剧剧目介绍、宣传册、字幕等进行翻译。从而让国外受众能够找到文化认同感,激起他们对潮剧文化的兴趣,有助于潮剧在国外的传播。
(二)基于不同传播目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并重
戏剧的体裁有别于单纯的文学体裁,其语言既具有文学语言的特性,又具有戏剧艺术的特点。观众既可以通过阅读戏剧剧本感受戏剧的文学魅力,又可以通过观看戏剧的舞台表演等形式感知剧中的人物情感、故事情节等。于是,在进行潮剧英译时,译者就会面临两难选择,是关注潮剧可读性还是注重可表演性?還是可以在这两者之中寻得平衡点?也就是说译者既要保留潮剧剧本的独特的唱腔以及韵律,又要考虑与潮剧编剧、导演、演员等业内人员联系沟通甚至是合作,从而达到可读性与可表演性并重,在翻译潮剧时既保证了潮剧的文化、语言特性,又兼顾了观众对潮剧舞台演出的需求。
但是,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并重这种翻译策略只适用于大部分潮剧剧目,而对于某些文学性特别强的潮剧作品则不合适。对于国外受众而言,观看潮剧的表演跟阅读潮剧剧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潮剧的台上表演属于瞬时的,为了让国外受众在瞬时间了解潮剧,那么潮剧字幕的翻译就要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国外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基于可表演性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然而,潮剧剧本的翻译就需要基于可读性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才能达到保留潮剧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蕴含的目的。
(三)基于“三贴近原则”,采用“译+释”英译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忠于戏剧原文,为了保留戏剧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韵味,又为了达到让国外受众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戏剧文化,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注释”翻译策略进行戏剧英译,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戏剧文化。以新加坡学者李玉云对广东著名作家黄剑丰老师改编的潮剧折子戏《情断昆吾剑》的字幕英译为例。
例1:鸟声!是清明鸟在叫!
译文:I hear the Qing Ming birds chirping.
例2:原来是到了清明时节!
译文:It is because Qing Ming Festival(All Souls Festival) is here.
例3:隐居在千里之外的贺兰山中
译文:He hides in He-Lan Mountain,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在此译者直接把“清明鸟”直译成“Qing Ming birds”、“清明节”直译成“Qing Ming Festival”、“贺兰山”直译成“He-Lan Mountain”,这种直接用汉语拼音直接拼写相应的节气名或者地名,其他单词则用相应的英语单词代替的直译策略对国外受众而言易懂易接受。然而直译策略虽然简单易懂,但也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文化因素流失。因此为了保留戏剧原有的文化蕴含又为了让国外受众易于了解和接受戏剧文化,在进行戏剧英译时,译者可以采用“译+释”的翻译策略。基于此可以把“清明鸟”译成“Qing Ming birds”(Qing Ming is one of the Chinese Twenty-four Solar terms.)、把“清明节”译成“Qing Ming Festival”(Qing M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omb-sweeping Day falls on either April 4th or 5th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把“贺兰山”译成“He-Lan Mountain”(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三、结语
通过潮剧英译能够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潮剧传统文化,能有效促进潮剧的保护、传承和对外传播,促进潮剧走出国门。潮剧走出国门,不但要加强潮剧宣传文本、潮剧剧目以及潮剧剧本的英译,而且还要注重潮剧舞台字幕的英译,因此基于潮剧英译不同的传播目的,基于国外受众的需求,潮剧英译应灵活地使用归化和异化、可读性和可表演性并重、“译+释”英译策略,从而达到良好的海外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潮剧百年史稿(1901-2000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陈清霞.潮剧在泰国的发展和流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年.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