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华
摘 要:随着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设置禁毒教育课程,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禁毒效能。而如何在禁毒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将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根植于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之中,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禁毒课程
一、禁毒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2019年6月17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该报告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下降5.8%。其中,35岁以上114.5万名,占47.6%;18岁到35岁125万名,占52%;18岁以下1万名,占0.4%。从数据可知,青年人群占国内吸毒人群总量已经超过50%。面对毒品泛滥的情势,国内高校也非一方净土,也出现了吸贩毒现象。例如,2018年5月26日,广东珠海某大学的大学生赵某用微信联系同校学生梁某购买大麻,梁某与其舍友谭某商量后,决定由谭某出两个大麻,梁某出一个大麻,共同贩卖给赵某。所以,从提高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预防和打击毒品泛滥的目的来看,针对高校大学生开设禁毒教育课程也是非常有必要。当前,根据院校和专业特点,以及《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等政策文件的规定,不少高校都开设了禁毒教育课程。例如云南警官学院开设有《毒品学》、暨南大学开设有《禁毒与戒毒》、上海海关学院开设有《禁毒基础》。这些禁毒教育课程地开展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识毒、辨毒和拒毒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主力军,必须要具备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这种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授课教师关于毒品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停留在识毒、辨毒的阶段,还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禁毒事业的崇高意义有着深刻认识,要具备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在上海市全市各高校推广“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将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相较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明确、突出展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不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政治理论教育和非思政课程教育的同步性,授课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国家人文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并贯以行动中去。因此,在禁毒教育课程中紧密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践行关于禁毒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讲话精神。禁毒教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这是其应有之路。
二、禁毒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响应民族复兴中国梦
毒品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一旦沾染上毒品,它将严重危害吸食人员的身心健康,并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晚清时期,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正是通过鸦片地倾销在我国攫取了巨额经济利益,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这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必然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避免毒品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危害,这对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意义。
(二)正确的人生观
毒品中含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吗啡等成分,它使得人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作用可以短时间使人产生一种愉悦感,令人飘飘然而忘乎所以。许多吸毒者为了暂时逃避现实生活,摆脱烦恼的困惑,寻求非生理性刺激而寻觅和吸食毒品,染上了毒瘾。我们要告诫学生们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非通过毒品来自我麻醉,逃避现实。
(三)培养法治观念
毒品的一大特征是“非法性”,非法性的确定依据来源于国家管制,国家管制的体现来自于法律的明文规定。因此,禁毒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法治观念的树立。有的涉毒人员往往法治观念薄弱,禁不住他人引诱或为了所谓的“人情、友谊”,而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卷入涉毒案件之中。禁毒事业不仅仅是禁毒人员的工作,这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昌盛、家庭和睦幸福、个人健康生活的大事,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自觉抵制毒品,不吸毒,不贩毒,不非法种植毒品原株,不制毒,積极同非法涉毒行为人做斗争。
(四)健康的生活理念
年轻人好奇心强。有的高校大学生没有对吸毒行为和毒品的危害产生客观而理性的认识。有的认为“吸毒能减肥”而尝试毒品从而沾染毒瘾;有的则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心存侥幸心理,认为一次两次不会上瘾,“尝一尝又不会怎么样”;有的则是去不规范的娱乐场所游玩,没有防范意识被他人陷害,等等。由于各种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导致有的高校大学生沾染毒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要告诫学生们清醒认识毒品强烈的成瘾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永远都不要去尝试第一口;不要去危险场所给他人可乘之机,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五)正确的友谊观
现实中有不少案例体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吸食毒品是从朋友聚会开始的。这是因为年轻人初始脱离了家庭的管理,远离了家长的保护和束缚,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同龄人的影响。因此,一旦他们交友圈子的不良人员引诱他们尝试吸食毒品或者协助贩毒以谋取蝇头小利,他们很容易走上吸贩毒的不归路。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要经得起诱惑、拉得下面子,要拒绝涉毒人员的不正当要求并积极举报其不法行为。本人认识一位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后,拒绝了以前毒友庆贺聚会的邀请并断绝联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导游,成功摆脱了毒品复吸的危险。
(六)爱与被爱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不少人员吸食毒品甚至在毒品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情感孤立、冷漠。如果他们在遇到困难彷徨前得到关爱,可能就不会奢望借助毒品解决烦恼;如果他们在初始吸食时得到关爱,可能就不会自暴自弃越陷越深;如果他们成为瘾君子后得到关爱,可能就会浪子回头。所以我们要教导学生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拆除情感交流的障碍。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羞耻心而羞于启齿寻求帮助,要主动积极向家人、亲朋和老师倾诉求助;当他人遇到困难问题时,要热心帮助施以援手,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
三、禁毒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一)要注重授课教師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授课教师本人就是课程思政授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身就应当具备相应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相应的思政教育授课能力。只有不做“两面人”,具有坚定信仰、对党忠诚、言行一致的授课教师,其传播的思政内容才会被学生接受。因此,授课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系部要强化授课教师的党性修养,要有组织地开展授课教师参加校际和校内专题培训,建设专题网络交流平台,加强思政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组织授课教师和缉私部门、地方公安机关聘请的业务专家、兼职教师的交流,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形成教学合力,提升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
(二)授课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护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强化纪律意识就是培养法治观念的过程。所以,授课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到: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请示报告制度,规范着装;按要求提交实验训作业和课程考核材料;授课过程中认真听讲。这些似乎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但是从这些小事入手,却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严从实的精神风貌,在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融入
课堂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要让学生有收获。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学生对相关德育教育的主动融入。北宋理学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可以进行讨论,师生之间可以坦诚交换各自意见,例如,“我借钱给朋友买毒品吸食,对不对?”、“朋友吸毒我应该继续和他来往吗?”、“遇上吸毒人员抢劫,我该如何应对?”等等。这样的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热烈明快,在讨论之中将道理释明,提高了教学效果,确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友谊观和爱与被爱的理念。
(四)课程思政教学要注意授课内容和德育的融合
课程思政的德育传导要注意结合授课内容来实施,要在尊重课程自身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讲解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实现德育价值引领的作用,避免“两层皮”的现象。例如在教学“毒品的危害性”时,结合晚清时期开始的西方列强以鸦片贸易为手段,从中国攫取了大量财富,挑起中国内部战争,破坏中国人民的体质,“东亚病夫”曾经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侮辱,当时中国被欺压被凌辱的国际地位,中国人对毒品泛滥的抗争,等等,激发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憎恨;进而延伸到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政权领导下的禁毒成就,辩证看待当前国内的毒品发展情势;更深入拓展讨论如何理解和践行带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地互动,阐述了我国全民动员遏制毒品泛滥,既造福国家,也造福全人类,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充分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整个过程充分论证“民族复兴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理应承担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精神品质和专业技能。这样,课程思政就和课堂教学自然衔接紧密结合,实现了课程思政需要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思政教学要延伸到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思政的教学不仅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也要向实践教学环节延伸,在实践教学环节抓住德育教育的机会。例如在参观“海关缉私实验室”的时候,可以结合海关缉私人员跳帮查缉走私船的图片、“橄榄船”(走私船)的模型、“铁蒺藜船”(走私船)模型,指出缉私人员查缉走私行为时所面临的危险,以及虽然面临危险,但是缉私人员义无反顾的不畏牺牲的精神来激励学生和走私人员斗争的信念。又例如,在我学院和海关已经多次表演的话剧《关魂》,该剧演员都是在读的我学院普通大学生(有的选课的学生也是参演的演员),展现了在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下,各民族群众协助海关工作人员在雪域高原不畏艰险打击毒品走私入境的故事。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讨论参演和观演的体会,结合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来讨论如何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奉献担当”的职业观,如何践行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
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禁毒知识竞赛、禁毒演讲比赛、禁毒宣讲等活动,通过具体的多样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德毅 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Z3期。
[3]沃耘.高校法学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天津日报(第09版:理论创新).2019年3月4日。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上海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