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垃圾分类困境分析

2019-11-22 14:33姚家宜张嘉德王笃明
绿色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姚家宜 张嘉德 王笃明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700名大学生,分析了其垃圾分类知识水平、行为水平、行为意向水平。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平均正确率为67%;行为水平平均得分为44.3分(百分制);分类意向程度平均得分为3.4(5分制);行为满意度为5.4(10分制)。指出了大学生垃圾分类存在意向与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即行为意向相对尚可,但总体分类行为水平偏低;大學生垃圾分类现状存在主观认识与客观现状相分离的现象,即满意度偏高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学生分类知识水平较低,这或许是制约其分类行为水平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垃圾分类;知识水平;行为水平;行为意向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107-0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猛增,“垃圾围城”现象日益普遍。在当今资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通过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置,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有助于建设“低碳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0年,中国就启动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并在全国加以推广,但最后的效果也都不尽如人意。其中杭州市从2010年3月25日重新启动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类型。尽管垃圾分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市统计局及城管办等相关政府机构及民间进行的部分抽样调查的结果发现,市民分类行为却并不理想,垃圾分类工程还存在着二次分类等现象。

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浙江省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高校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在此之前,相对于社区及中小学,高校作为相对独立与封闭的特殊单位,其垃圾分类工作相对被忽视,而大学生作为各级学校中受教育程度最高且即将踏入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其垃圾分类知识水平是否也相应较高?其垃圾分类的行为水平、行为意向是否也相应高于其他群体?

分类行为水平、行为意向、分类知识水平这三者间既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往往出现彼此分离脱节的现象,如行为意向高而知识水平低、或知识水平高而实际行为水平低等,最终导致分类行为的难以实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现状,本研究以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研究基点,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现状、分类知识现状、分类行为意向三个方面进行调研。

具体调查目的如下:(1)确定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行为水平现状;(2)确定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行为意向现状;(3)确定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的分类知识现状。

2对象与方法

2.1被试

被试选自杭州市下沙大学城14所高校的大学生700人。经数据检验剔除无效数和有缺失数据后得到有效被试共619名。

2.2材料

本实验主要采用问卷法。问卷共分为知识水平、行为水平、行为意向3个分问卷。

知识水平分问卷共10道题目,要求被试回答“废旧电池是何种垃圾”、“纸巾是何种垃圾”等问题。

行为水平分问卷共12道题目,要求被试回答生活中每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的比例,并要求被试对大学生目前的垃圾分类行为的满意度进行打分。该问卷采用1~10级的评分方式,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行为意向问卷共有11道题目,要求被试回答未来几个月采取各种垃圾分类行为的可能性。所有题目采用从“完全不可能”到“完全可能”的5级评分方式,分数越高表示可能性越大。

3结果与讨论

3.1分类知识

3.1.1分类知识总体概况

619名样本总体垃圾分类知识如图l所示。

由图1可见,垃圾分类知识总体正确率为67%,处于较低水平。对吃剩的食物、废纸及旧衣物的分类正确率最高,但对一次性快餐盒、纸巾和废旧电子产品的所属分类正确率最低。

3.1.2认知误区分析

(1)一次性快餐盒。图2所示为被调查者对一次性快餐盒所属垃圾种类的认识分布。

一次性快餐盒一题只有36%的正确率。一次性快餐盒正确分类是其他垃圾,但调查群体中多数认为其属于有毒有害垃圾或者是可回收垃圾。

(2)纸巾。图3为调查对象在纸巾这一题目上的答题情况。

纸巾一题正确率最低,为35%。纸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但是绝大部分人误以为是可回收垃圾,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较大误区。

(3)废旧电子产品。图4为调查对象在废旧电子产品这一题目上的答题情况。

废旧电子产品一题正确率为40%。废旧电子产品其实是可回收垃圾,但是人们往往误以为它是有毒有害垃圾,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误区。

如果将正确率最差的这三题排除掉,问卷总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0%,与之前的67%比起来有较大的提升。

对于纸巾及一次性快餐盒错误较突出的问题,研究者做了进一步探究,发现多种垃圾分类手册说明中存在不一致,例如一次性快餐盒,在百度百科搜索结果中属于可回收垃圾,但在杭州垃圾分类标准中属于其他垃圾。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认识出现混淆错乱的原因之一。

3.2分类行为

3.2.1分类行为总体概况

垃圾分类总体行为得分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在本份问卷中,将A(单独分类收集,投入相应垃圾桶或变卖)、B(单独分类收集,但投入任意垃圾桶)、C(不单独分类收集,投入任意垃圾桶)、D(不单独分类收集,随意丢弃)这4种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加权赋值,A为100分,B为50分,C为0分,D为一50分。由图5可知,整体平均得分只有44.3分,处于较低水平。

各类垃圾中,分类行为得分最高的是废旧电池,63.8分,分类水平不高。得分最低的是果皮果核,具体分析如图6所示。

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果皮果核这类垃圾采取不单独分类,投入任意垃圾桶的做法。

图7所示是将各种垃圾进行归类后所得的4类垃圾的总体分类现状。

从图7可以看出,得分最高的是有毒有害垃圾,表明大学生对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得最好,但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得分最低的垃圾分类是厨余垃圾,31.6分。这表明大学生平时普遍对厨余垃圾并未特别区分处理。具体分析如图8所示。

由图8可见,大学生对厨余垃圾采取不分类随意投入垃圾桶的行为居多,行为比例占据一半。

3.2.2各类行为总体占比情況

如图9所示,大学生这个群体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是不单独分类收集,投入任意垃圾桶,占比40%。排第二位的行为才是单独分类收集,投入相应垃圾桶或变卖。再者,仍有17%的情况会单独分类收集垃圾,但投入任意垃圾桶。现在还仍有一些人还存在随地乱扔的行为。

3.2.3理想分类行为分析

图10所示为各大类垃圾的理想分类行为比例。

分类收集并分类投放(A选项行为)是垃圾分类的最理想行为。由图10可见,4类垃圾分类收集与投放的总体比例为38%,且该数据主要是因废旧电池这类有毒有害垃圾分类行为程度相对较高而拉升,若考虑到实际生活垃圾中废旧电池比例很低而单独分析其他三类垃圾,则会发现分类行为水平更低(25%,29%,40%)。

将垃圾细分可得图11,所得结果与图10总体一致。

细分之后,属于有毒有害垃圾的废旧电池被处理的最好,A行为比例最高;果皮果核属于厨余垃圾,它的理想行为比例最低。

3.3分类行为意向

由图12可见,在未来一个月进行分类的行为意向中,被试对这11种垃圾进行分类的可能性保持在3-4左右,即不确定到比较可能之间,平均水平为3.4,这意味着被试具有一定程度的垃圾分类的行为意向。果皮果核的分类意向最低,可能性低于3,即行为意向上倾向于不进行分类。

3.4行为满意度

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满意度的分布如图13所示。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现状的满意度平均数为5.4,偏度系数为-0.163,数据较为集中,分布属于负偏态。在进行单样本K-S检验后发现ps<0.01,数据不属于正态分布。以上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评价在满意度衡量中属于“一般”评价,略偏向满意一侧。

项目组实地调研情况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大学生群体却做出“一般”甚或略偏满意的评价,说明大学生群体本身对于垃圾分类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不清楚垃圾分类工作该达到何种水平,导致其评价标准明显偏低,因而才会对根本没有开展垃圾分类的现状也评价为较满意。

这一评价结果恰恰反向衬托出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认知现状水平较低。

4结语

(1)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水平较低,最大的分类知识误区是对一次性餐盒、废旧电子产品等所属分类的判断有误。

(2)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行为意向相对尚可,但分类水平相当低下,存在分类意向与分类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
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道德思考和建议
专业运营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推动呼和浩特市居民分类行为转变研究报告
不是后G20时代杭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建议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