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思考

2019-11-22 14:33潘美玲
绿色科技 2019年18期

潘美玲

摘要:根据相关资料,对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的调整计划进行了论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优化保护区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屏南宜洋;鸳鸯和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论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P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057-02

1引言

自1984年经过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在1991年建立屏南县鸳鸯溪风景名胜区,到2005年,屏南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重新确界,并经过福建省政府批准,将保护区面积扩增到1457.3hm2。经过国家对保护区的多年合并开发,从屏南宜洋的景观出发,可衍生出白水洋游览区、鸳鸯溪游览区、叉溪游览区、考溪游览区、鸳鸯湖游览区5个不同植物配置的景区,吸引了众多热爱保护动物的游客到来。

2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及范围

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鹫峰山脉,位于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处偏僻山区。涉及屏南县的双溪镇、周宁县的礼门乡、政和县的杨源乡等3个乡镇7个行政村。经2005年保护区的重新确界,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达1457.3hm2,保护区呈一弯曲狭窄长廊状,保护区核心区406.46hm2、缓冲区286.14hm2,实验区764.7hm2

2.2植物配置

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9.0%,且包含多种生态系统及景观。保护区常年温凉湿润,水热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查证,保护区内有8个植被型以及21个群系,常见群丛就有32个。保护区的植物种类有745种,隶属于150科431属。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榈木、喜树、闽楠、福建柏、长叶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银杏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花伞花木等6种,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福建樱桃、柳杉、三尖杉、刨花润楠、油杉、江南油杉、红楠、绞股蓝等8种,境内兰科植物有30多种。

2.3野生动物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鸳鸯、猕猴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30目52科180种,两栖动物有11科31种,爬行类动物有15科30种,鸟类30科90种,兽类19科35种。隶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1种,国家工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蟒蛇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鸳鸯、白鹇、猕猴、豺等。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7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山蛙、黄腹鼬、黄斑苇璃等。

3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必要性解析

3.1解决区域问题

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已将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扩增到1457.3hm2,再融合非林地面积,总面积高达1620.97hm2。此次规划调整所涉及的县域面积是236.06hm2,根据相关政策可知,已规划的面积解决了先前自然保护区的跨市、县的管理问题,也规避了此期间内的利益纷争,有效的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的合理有序的管理。

3.2解决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问题

(1)到2005年为止,扩增的保护区范围水土温润,拟调入地块大都以常绿林和灌丛为主,生态环境优越,适合鸳鸯、猕猴嬉闹玩耍、繁衍生息。

(2)保护区在拟调入后,生态环境和水域发生实质变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觅食、调养。截至2018年年尾,鸳鸯的数量明显增多,猕猴的繁衍数量也逐步增加。

(3)扩增后的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增加,森林植被的种类稳步上升,保护区的水位变化也在日益更新,多年的更迭变换使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交替更新,更加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

(4)保护区经过长时间的地貌变化,与其他相邻的景区公园地块上有重叠现象产生。

(5)保护区与社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良好的经济价值能带动保护区的旅游发展。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涉及的景区种类也在同步增加,鸳鸯和猕猴的数量也增至了一倍。

4调整原则

要实行保护优先和兼顾地方发展的原则;保证性质不变、范围不减的原则;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调整手段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原则;保护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5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设计

5.1调整方案

此次调整融合保护区的调出范围和拟调入范围;南平市政和部分划出的区域范围为236.06hm2;拟调入增加的686.18hm2面积区域位于鸳鸯溪下游后垄溪到洋坪水库大坝处。

5.2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5.2.1自然保护区范圍功能区调整的变化

结果显示,拟调入的功能区域面积达到2073.68hm2,同原区面积同比增长42.33%。

5.2.2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1)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达到2073.68hm2,在屏南县境内的林地面积为1767.46hm2,疏林地面积39.33hm2,灌木林地面积54.9hm2;周宁县境内的林地面积为75.39hm2,疏林地面积62.7hm2,灌木林地面积24.65hm2

(2)调整前的保护区,包括屏南县双溪镇岩后村潭头村自然村以及宜洋村杨坪村自然村的人口,大概有100人;调整后的保护区因区域变化,仅仅包含潭头村和风景区的工作人员,大约50人。

5.3功能区分区展示

5.3.1核心区

核心区主要划分为:①受到保护的植被及野生动物、集中区域、调整的地域相连。②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无限循环。③植被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动物有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④区域内没有不良因素的干扰。⑤野生动物的不同种群都有可供其生存的容量。⑥外围有良好的缓冲条件。

结合保护区的实例及条件,可将鸳鸯、猕猴的生存栖息地划分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其总面积为704.06hm2

5.3.2缓冲区

在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外围设置缓冲区,其目的在于减少和阻碍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和影响,并结合植物配置和村民数量规划缓冲区面积,其总面积为425.33hm2

5.3.3实验区

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是为开展科研教学和生态旅游,通过和核心区域缓冲区的结合开发利用的区域,其总面积为944.29hm2

6功能区调整的影响

6.1对鸳鸯、猕猴的影响

保护区在拟调入后,增加了511种维管束植物,再配合适宜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许多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后垄溪区的山体陡峭,且少有人烟,不受干扰的环境成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鸳鸯越冬的首选栖息地。猕猴的食物种类来源复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知晓猕猴大多以乔灌木为主食;在后垄溪区有很多食物都可供猕猴食用,因此影响相邻的自然保护区的猕猴都往后垄溪聚集,使得后垄溪成为猕猴的最大栖息地。

6.2对保护区管护工作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保护区的调整方案提升了其保护及管理能力。调整后的保护区在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划以及一挤保护措施上都有明显提升,保持了自然保护区的连续、完整性,有利于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但由于区内的野生动物和植被需要很好的保护,因此应及时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协调发展目标和要求。对保护区的划分手段过于保守,加大了对保护区的管理难度,此次制定的调整方案能协调保护力和发展的关系,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实际效益。

7结语

屏南宜洋鴛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加快了屏南县的旅游业的发展,对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调整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扩增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往复,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和利益纷争,同时加快了科研教学的进度。综上所述,此次调整有利于解决保护区间的区域划分问题和增加野生动物的繁衍数量,有助于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