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君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特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国家财政拨款来实施各项经济活动,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粗放式预算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政策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核心,提出优化预算管理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面向社会实施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加强内部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效能化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方面可以促进单位规范化建设,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下,不仅可以提升財政资金的使用价值,还可以推动廉政建设,使单位内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另一方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通过将预算工作细化落实到各个责任岗位上,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金困境,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在社会服务中[1]。
新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按照要求,对上一年度的预算采取零基础预算和综合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并做好资金调配工作的有效监管;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不得随意更改,超预算情况也要进行严肃处理,向个人追究责任;对于除国家拨款以外收到的财务收入,这一部分资金的收支情况也需要建立明细账目,做出详细预算等[2]。会计制度的革新和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框架不完整
预算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框架作为依托,对各项工作流程提供方向和标准。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其会计预算管理的内容也逐渐增加,传统的预算管理框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例如会计制度中新增的资产负债、固定资产折旧等内容,增加了预算管理的复杂性;“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的出现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单位组织内的预算管理框架得不到及时更新,会影响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3]。
(二)预算管理模式落后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手段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可以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信息化技术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程度较低。“互联网+预算管理”的模式还没有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普及和推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还仍旧沿用传统模式,信息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脱节问题,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关联性和拓展性,没有与财务会计业务工作紧密联系,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模式尚未形成,造成预算管理在应用中与单位实际运营情况产生矛盾,进而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较为随意,事业单位内存在着截留收入、先支后算、随意付款、虚增收入、列收列支、挤占挪用等现象;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支出约束力较低,资金支出并没有完全按照编制计划来定额支出,预算追加过高,资金调配管理不平衡,公费支出较大,单位内不乏存在着腐败问题;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结转规模较大,很多项目还因为结转金额过大而使得采购项目滞后,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
(四)专职管理会计人才短缺
行政事业单位内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也是影响预算管理推行的主要因素。可以说,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一种工具手段,而管理会计也是预算管理执行与监督的人才支持。但很多较为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甚至一部分人员是从其他岗位上借调来的,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预算管理工作进程缓慢。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财会人员学习主动性较低,管理会计工作缺乏相关经验,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预算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预算编制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在遵循完整性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和绩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控制,实现财政收支量入为出。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内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对预算编制工作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参考国内外实践经验,采取基于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管理战略为导向,科学制定定额标准,细化收支预测;其次,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前三年的收支情况,通过对未来经济市场的深入分析等,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财政计划;最后,将预算编制工作细化和落实到各部门,要求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进度来细化财务数据,包括转型资金支出和转移支付等,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对于一些资金运行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执行流程,突出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的权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重视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例如在单位内建立预算管理协调机制,即要求单位内各部门以财务部门工作为核心,配合财务部门共同研究预算编制,尽可能地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并将这一机制与内部员工的业绩考核挂钩,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改进预算管理模式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識信息技术给单位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大力推广“互联网+预算管理”模式,加大对内部硬件和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些有预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与外部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制作更具有针对性预算管理软件。大数据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财务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紧密联系,在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预算控制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审计机制,以提升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此外,预算管理与财会工作的结合也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的“价值链”预算管理模式,推进预算管理多元方向覆盖。
(四)加大预算监督力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全员监督思想,形成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制约监督关系,并将外部社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纳入到监管工作中,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和权力问责制度,严格控制滥用权力现象;其次,建立数据社会公开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披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透明性;最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力度,定期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五)强化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招聘制度,针对岗位职能招纳专业对口的财会人员,提高财务岗位人员的学历门槛和资历门槛,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基本的管理会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单位内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财会人员学习预算管理相关知识,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来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逐步推进预算管理应用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现阶段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满足政策需求,也是单位组织进行转型和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优化预算编制方式,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预算监管机制等方式,强化财政收支平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干.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2).
[2]韩晶. 探索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纳税, 2017(36):49+52.
[3]黄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