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9—0077—01
数学核心素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旨在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审视数学的内涵,理解数学的价值,用欣赏的眼光去体会数学的智慧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数学、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观念。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中学阶段数学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学生不一定把每一个都能牢牢记住,但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科精神态度、实践操作能力等是能够被沉淀,能够延用到学生的整个人生中的。因此,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透过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才是该学科的价值所在,更是为学生未来生活和長远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所在。因此,中学数学教师要深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科深造和终身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俗语运用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非常实用的,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是在新时期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兴趣所具有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教师对《图形的旋转》这些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积极鼓励初中生利用课下时间做好自己所喜爱的模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这些能够旋转的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充分地展示出来,可以提升初中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抽象性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特性,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太丰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时,倘若教师将正数定义为“前面带正号的便是正数”,给负数的定义是“前面带负号的就是负数”,这两个定义能说明是正数、负数吗?显然并不能,如果给正数定义为“大于零的便是正数”,负数定义为“小于零的便是负数”,这种定义方式便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将正数与负数以“0”为基准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学生很自然就能得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显然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开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1)审题习惯。审题应当细心,看清每个条件数据和符号,不要怕麻烦,可以在草纸上标注,仔细分析数据特点和运算之间的关系。(2)运算书写习惯。运算当中的大忌是跳步进行解答,力求简洁不跳步;检查关键步骤再进行下一步,草稿也应整洁和有条理,以便查找相关步骤,克服潦草的书写习惯。(3)简算“不简单”。正确进行计算,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计算速度和质量。(4)验算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检查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具有完整且系统的知识结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既是相互独立的,又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如,学生在开展几何运算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如,教学《分类》一节课时,可播放动物王国鹿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儿女到文具店购买文具的动画课件,这一课件的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知数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完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