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花
【关键词】 融合教育理念;随班就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40—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班就读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需要大家的关爱、帮助,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理解,更需要成功后的喜悦。教师要对这些特殊孩子不放弃,不断激励,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心理上、学习上、身体上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融合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融合教育思想基于西方多元、机会均等的社会基础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倡导“零拒绝”的哲学,呼吁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重新组合、融为一体,使普通学校成为所有儿童都能成功学习的地方,成为能够满足社区内所有儿童多样、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机构。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给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融合教育目前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二、融合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的意义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數同龄同学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意义在于所有的学生有权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接受免费的公共教育,即使对于障碍儿童。
三、融合教育理念下随班就读工作的目标
学校首先要公平地让他们在普通班接受教育;其次学校和孩子的父母合作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EP可能包含其他相关的服务,提供适当的机会使孩子能达成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融合教育基本上采取一元的教育系统,教育的对象是班级内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由普通教师、特殊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分担责任,共同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并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优质的教育。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大程度地弥补他们先天的缺陷,通过融合教育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关心、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四、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1.教育形式的融合。由各科任老师组成一个专门负责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教学的工作团队,明确各自的职责,利用各科教学的优势和便利,形成一种合力,以求事半功倍。为促进特殊学生更好地与普通学生有意义地融合、共同成长,应该把为随班就读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作一项重要工作。
2.教育功能的融合。工作团队针对不同情况的特殊儿童,分别制订好学生的发展计划,从自理、自律能力学起,一步一步按计划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这些计划的目的是促进特殊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分层多重融合。课前预设,分层融合,提供特殊需要的教学方案,提供特别设计的课堂练习,提供定期的个别辅导。随班就读学生如果对某些知识点反应比较慢或者接受能力比较差,课堂上就给出5-10分钟,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对他们反复进行训练,可以通过问答或者选择等方式。教师尽量做到不用相同方式表扬,包括握手、点头、微笑、抚摸等。这些细微的动作有时作用是相当大的,它会使孩子感到温暖和高兴。实物奖励,如小文具、小教具等。特别权利,如做小事、小组长等,这些特别权利无疑是最好的强化剂,能巩固训练的成果。
3.交流方式的融合。随班就读生大多遇事畏缩不前,不敢尝试,总说“我不会”“我不行”。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班主任应鼓励他们多交往,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不再自卑,树立起自信心,与同学愉快相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关爱随读生,尊重、期待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凭着高度的耐心和深沉的爱心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在愉悦的气氛中与同学交流情感,获取知识。采用“同伴指导,互相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互相协作的伙伴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开展多彩活动,营造温馨环境。 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同伴友谊与集体归属感,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发挥同伴间的教育影响与引导作用。
4.社会各种力量的融合。随班就读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特殊学生所生活的社区也是实施融合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举行“关爱残疾儿童,携手一起成长”公益爱心班队会,并邀请有爱心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参加。按照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融合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让孩子茁壮地成长。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