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宝娜
[提要] 本文从政策出台背景和目标出发,选取河南省历年序列数据为样本,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产业内部结构等方面,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模式,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逐渐趋好,但是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等问题。针对河南省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河南;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13日
供给侧改革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提出的,通过对供给侧生产要素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河南省近些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但就整体而言,产业发展的协调度还不高,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为了更好地为产业结构调整决策服务,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产业结构方面,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近八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仍呈现“二三一”的经济格局,与全国平均产业结构为7.9∶40.5∶51.6呈现“三二一”的经济格局存在着一定差距。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主要比例关系有所改善。2010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5∶55.8∶30.7,随着产业政策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17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3∶47.4∶43.3。具体表现为:在河南省产值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三产业比重最小,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是稳步下降,但在产业中占比最大,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现不断递增而后趋于稳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差值逐渐缩小,且第三产业比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比重。(表1)
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对应,河南省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配第克拉克定律所揭示的产业结构规律: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不再显著变化,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与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形成一种替代关系。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表现为略微上升,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44.9%持续下降至2017年36.9%,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26.1%持续上升至2017年32%。就业结构从2010年至2015年呈现“一二三”模式,随后为“一三二”模式,而河南省产值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的模式。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明显不对称性,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偏离度。(表2)
二、产业内部转型态势明显
河南省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也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日趋合理。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较高,传统的种植业依然是主导部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农业内部结构打破单一局面,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2010~2017年期间,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连年上升,并且均明显高于传统农业的增长速度。如,201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速9.9%,比农业的增速高出5.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悄然发生着变化,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不断提高。2010~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比有所下降,工业增速也由15.3%持续下降至7.2%。其中,2017年五大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战略性产业、高能耗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为44.6%、44.2%、12.1%、32.7%、8.2%,产业增速分别为12.1%、2.7%、12.1%、3.2%、16.8%、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增速远远大于传统产业和高能耗行业的增速,当然,传统产业和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比仍然比较高。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河南省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近两年(2016年、2017年)赶超第一、第二产业,年均增速达13.3%分别比一二产业增速高7个百分点和9.7个百分点。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构成比例以及发展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9.6%下降为2017年的16.9%,增长速度由17.9%下降为7.8%。而以信息产业、技术产业为主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9%增加到2017年的4.9%,增速由5.7%上升至23.9%。且近几年的增速均明显大于传统行业。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水平测度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河南省整体上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第二产业中工业又占绝对比重,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说,河南省总体产业结构偏离了产业结构的均衡状态,即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为佐证前面定性分析的结果,选取河南省2010~2017年近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主要用到三次产业比重以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数据。采用泰尔指数指标来定量测度河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泰尔指数TL。其中,表示某一具体产业部分劳动力从业人数占总劳动力资源的比重, 代表某一具体产业部门创造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显而易见,该指标的考量标准是TL越接近于零,代表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也即TL指数越小越好。(表3)
从表3的计算结果数据看出,河南省产业结构呈阶段性波动特征。2010~2017年的泰尔指数处于0.26~0.31水平之间波动,表明河南省产值结構与就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是很高且存在波动。从2010年至2013年,泰尔指数逐年下降,随后呈现一年上升一年下降的波动态势,从2012年开始,泰尔指数均在0.3以下,但依旧在0.28左右徘徊,由此表明产业结构依旧不够合理。
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TS值,来定量测度河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水平,TS值越大,表明经济在向服务化的方向推进,即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表4)
三次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取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从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0~2017年河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值呈逐年增大趋势,说明河南省产业结构也来越靠近高层次产业结构,正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之所以出现这么好的势头,与河南省自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的规划目标有着很大关系,经过多方的努力,实现了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化,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思路
(一)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其一,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存量、淘汰出清落后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其二,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从供给侧推动河南经济竞争力的根本提升。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其三,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开发绿色低碳技术,促进绿色供给。
(二)调整优化三大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丰富农业内部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稳定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第二产业中的引擎作用。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客观规律。农业和工业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然而近些年由于市场活力和政策上的倾斜,第三产业初步显示了其应有的活力。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能高效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河南省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第三产业,所以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就业渠道广的行业。
(三)立足教育培训,调整要素结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但低层次人力资源过剩又是制约河南省结构优化的不利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把提高河南省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不断加大政府的投入和统筹力度,兴办各种相关岗位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适应就业发展的高水平就业培训机构,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以适应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岗位变化的要求。二是加快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步伐,使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省属高等院校和各高等職业技术培训单位要加快由结构调整有关的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志太,张晓娇.供给侧改革述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陈纪平.经济发展阶段、结构变迁与资源结构[J].西部论坛,2016.26(6).
[5]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