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红
摘 要:自2008年以来,外汇局不断完善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的考核办法,2019年出台新规,将考核转变为对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规的效果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汇管理 审慎评估 效果研究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效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从银行考核与审慎监管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和创新,在原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体系,并于2019年5月15日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办法〉的通知》(汇发[2019]15号,以下简称《办法》)予以实施。与原来的银行考核办法相比,该《办法》调整了相关考核指标与分值,对监督银行合规办理外汇业务,促进银行合规与审慎经营,维护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银行外汇业务微观合规评估更加完善
(一)对被考核银行内控制度完备性与实施情况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要求银行应具备明晰的内部控制措施和组织架构,并定期自我评估,《办法》起到了促进银行内控保障有力、内控自我评估及时、内控监督到位的实施效果。
(二)对银行外汇业务自律情况自查机制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办法》对银行是否按照展业自律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业务审核、业务持续监测、报告等职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整体上要求更高。
(三)考核了银行“外汇管理工作牵头部门”支持外汇工作情况
主要考核银行有无指定配合外汇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牵头部门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牵头部门履责是否到位。通过提高银行在外汇业务自查管理和配合外汇局检查的意识,整体实现外汇局对辖内银行外汇业务合规管理监管与检查效果的提升。
(四)考核了银行配合外汇局日常监管工作情况
主要包括配合现场检查及核查的态度;有无提出有价值的外汇监管意见与建议;外汇局有自查要求的专项检查核查,是否认真自查;是否主动配合开发配套外汇产品服务顺应外汇管理政策变化;在配合中规避不正当竞争及道德风险是否有效;配合外汇局临时性工作的态度等。
(五)考核了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与外汇合规管理挂钩情况
主要考核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正式实施后10个工作日是否报当地外汇局,其中“合规经营”类指标与外汇相关分值的权重应不低于15%。
(六)考核了银行外汇产品定价策略与执行情况
主要考核银行外汇产品定价策略是否体现政策导向和统一标准,后续执行是否到位;是否主动运用价格杠杆措施,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并措施得当。
此外,“内控管理及其他”指标在引导银行构建全面、合规、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措施方面进行了有效调整,通过明确内控责任,从根本上促使银行落实展业自律,配合日常监管,制定合理外汇产品定价策略,达到提升银行外汇业务合规发展的目的和效果。
二、银行外汇业务宏观审慎评估更加全面
(一)对银行业务合规要求更明确,对整改及反馈时效要求更高
进一步参考了《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行在外汇业务各条线上的合规要求更高,规定了反馈和整改时限,极大促进了银行外汇业务审慎开展。
(二)办法对银行考核评分制度有所创新,有效推动银行合规审慎经营
新办法在对银行外汇业务考核评分制度方面有所变化,在考评重点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创新。
(三)数据质量考核标准更高,考核指标设置更加细化
经常项目考核指标数量和资本项目考核指标分值均有所提升,加强了对银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的考核。
(四)银行业务考核等级评定更加细化,准确性、严谨性和客观性提高
将被评估银行评定为A、B+、B、B-、C五类,并就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情况形成整体评估报告。在外汇局确定评级的过程中,增加了被评估银行存在影响评级结果公正性、严肃性行为的,最终评级结果为C级。
三、实施效果研究
(一)《办法》在银行外汇业务微观合规经营方面的实施效果
业务合规主要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科技管理四个方面考核,从银行内部管理、业务开展、科技投入等方面规范银行经营,效果明显。
1、国际收支主要考核结售汇等业务办理的合规性。为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合规办理指明方向,对银行合规办理结售汇业务有明显成效。
2、经常项目考核范围广,包含全面又突出重点,能有效评估银行经常项下业务的办理情况。
3、资本项目考核银行直接投资项下外汇业务、外债和跨境担保业务、证券投资外汇业务、跨国公司外汇业务的办理情况;从资本项目账户开立、使用、注销开始对银行进行规范,再从资本项下资金的结售汇、入账、汇出等资料审核做严格要求,保证了银行合规办理资本项目业务。
4、科技管理主要考核金融机构代码及标识码申领的合规性和银行基础信息申报的准确性。随着数字外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确保申领信息的准确性对有效管控尤其重要。
(二)《办法》在银行外汇业务数据质量考核方面的实施效果
数据质量指标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科技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国际收支和资本项目分值占比较高,引导银行重视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特别提醒银行重视资本项目数据报送质量。
(三)《办法》在银行外汇业务宏观审慎考核方面的实施效果
银行外汇业务审慎经营评估关注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旨在引导银行逆周期调节。审慎经营评估框架由常规稳健性和非常规平衡性两类指标构成,指标分值为5分、15分和25分三档。其中,稳健性指标重点关注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审慎稳健程度,平衡性指标重点关注跨境资金流出/流入风险较大时期促平衡效果。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均采取公式和数值进行计算评分,科学、准确、易行。其短期效果是:在合规前提下,及時发现不利于全国管控方向的外汇业务和行为,并迅速有效控制。其长期效果是:通过阶段性地对银行调整管理后,达到及时监测、分析管控、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相关指标依赖外汇局考核人员主观因素较大
例如:内控管理及其他项下指标要求银行设配合外汇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及时准确传导外管政策,监督实施情况等。但如何判定银行配合政策传导,传导效果如何,外汇局考核人员主观判断较多。
(二)相关数据获得影响考核结果的公平
例如,一部分数据获得依托于现场检查,而现场检查不可能在一个年度内对所有银行开展。因此接受现场核查的银行当年考核受影响较多;而非现场核查方法较单一,发现问题及线索较少,监管质效有待提升。
(三)评级分类标准不够明确
《办法》规定外汇局根据银行最终评估得分,将被评估银行评定为A、B+、B、B-、C五类,但未明确相应分类标准和各类占比,分类标准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导致分类结果的随意性。
(四)考核结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办法》规定外汇局将综合考虑评估成绩与评定等级对银行进行监管,并将其作为判断银行是否享有外管政策先行先试资格的重要参考。外汇局还将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提供年度评估成绩与结果,供其参考。但目前考核工作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约束和警示作用相对有限,如何充分利用考核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激励银行查缺补漏、重视配合外管工作、提高外汇业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探索。
五、建议与对策
(一)明确评估分类标准,建立行为规范制度
可采用分差法或比例分类法,明确银行评定为A、B+、B、B-、C五类的分类标准,减少分类评估的随意性。分差法就是依据银行最终得分,比如:将98分以上的评为A类、95(含)-97分的为B+类,90(含)--94分的为B类,90分以下的为B-类,对存在重大违规、重大风险并造成严重损失,或影响评级结果公正性、严肃性行为的,评为C类。比例分类法就是依据银行最终得分,按比例确定A、B+、B、B-、C五类银行。同时出台约束外管执行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操作细则,确保考核评估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在充分利用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同时,积极探索非现场核查方法
加大對一些在非现场监测系统中不易取得的数据的获取,同时明确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适当加以权衡,例如是自查且已整改的,可不扣分,进一步提升考核公平性。
(三)引导银行贯彻展业三原则
对“内控管理及其他”考核指标扣分较多的银行侧重开展检查与指导。督导其适时根据外汇法规的变化,更新合规指导文件,制定内部指引,调整自身内控督导程序、措施,严格管理、明确分工,完善内部系统。
(四)完善银行考核结果运用
一是改变考核结果发布,通报银行外汇经营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部门信息交换和联合管理机制,协同监管。二是加强考核情况问责,对考核问题较多、排名靠后的银行,约见银行分管行长诫勉谈话,必要时移交处罚。三是实施分类监管。根据考核结果,对A类行,在政策上扶持,资源上倾斜,帮助其拓展外汇新业务;同时开展典型宣传,组织其他银行学习先进、互学互促。对考核情况差、问题多的B-和C类银行,暂缓其分支机构的结售汇市场准入,不定期地进行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聚焦重点,列出问题整改时间表,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措施得力。对整改不力的将全辖通报。促成规范经营得实惠,违规经营受惩戒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田耘.银行展业三原则”对我国外汇管理的思考[J] . 金融经济,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