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霖 吴庆跃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和地方同时密集出台多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新兴科技的迅速普及,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城商行视角,在分析文旅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支撑情况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文旅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
问题的提出
全国文旅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国民文旅消费需求旺盛,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趋势愈发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占GDP总量4.3%。全国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5%,占GDP总量11%。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发展潜力巨大。(见图1)
国家政策扶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扶持。(见表1)
科技赋能智慧文旅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快速普及应用,“智慧文旅”改变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腾讯文旅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移动旅游用户规模达到6.2万亿(台),移动用户渗透率达到42.6%,通过移动终端咨询和获得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这也为文旅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见表2)
银行业服务文旅产业实践与创新
在我国文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支持产业发展,满足文旅企业融资和结算需求,初步形成了一定层次和渠道的文旅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文旅产业专项金融产品。二是设立专营机构对口服务文旅企业。
创新文旅金融产品
公司业务方面,对文旅类企业“一企一策”制定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全方位融资需求。一是倾斜授信支持。在授信政策制定时,适当放低文旅类企业准入门槛,设立专门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审查效率。二是扩大押品范围。除了传统担保措施,在产品设计时融合了知识产权质押、收费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形式多样的抵质押物。
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例如,银行帮助旅游景区类客户打造智慧景区营销平台,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和互联网解决方案,使游客获得服务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最大限度提高景区和游客粘性。另外,通过金融科技接入各种旅游场景,直接提供食、住、行、购物等消费金融服务。
设立专营机构对口服务
城商行服务文旅产业起步较早,但更偏重文化产业。2013年10月,杭州银行设立了全国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主要服务于科技文创企业。北京银行于2006年介入文化金融,是最早涉足文化金融领域的银行之一,2017年10月成立文化金融事业总部,并设立了两家文创专营支行。股份制银行方面,2018年8月,在上海市文创金融合作座谈会上,浦发银行静安支行凭借其在文创金融领域近年来的深耕细作及特色服务,成为首批“上海银行业文化创意特色支行”获授牌银行。
国有大行虽然与文旅产业“触电”较晚,但因为在国家大部制改革之后,更注重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服务。2019年6月,全国首家文化旅游专营银行——农业银行杭州文旅支行正式成立;2019年7月,在甘肃举行的金融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银行“三区三州”文旅支行揭牌。
另外,焦作中旅银行引入中旅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按照“专于旅游,工于匠心”的理念,将文旅和金融深度融合,力求打造中国旅游金融服务标杆、中国旅游金融专家和中国旅游金融标准制订者。(见表2)
文旅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金融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三高一轻”的特征导致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径、机制和政策不够通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旅产业发展。一方面,文旅企业通常具有价值确定难、合格抵押品缺乏、收入波动大的特点,与传统授信产品“重抵押”的风险控制模式相悖,在融资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不足、文旅行业经验缺乏等问题同样制约着银行对文旅产业的进一步支持。此外,国家政策层面还需更好更及时地适应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比如,国家外汇政策对入境游客使用境外卡便捷支付的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代表性城商行服务文旅产业现状
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旅产业发展需求
2019年1月,腾讯文旅团队联合Talking Data共同发布《2018年旅游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是国内旅游最热门的目的地城市,热门指数达到858。随后依次是上海、广州、重慶、天津、成都、深圳、苏州、杭州、西安入围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十位。
其中,北京市作为榜单第一,充分发挥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深厚历史积淀的优势,根据北京市文旅局统计数据,2018年北京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21亿元,同比增长8.3%。重庆市是近年来旅游热度飙升的“网红城市”,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目标打造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版,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根据重庆市文旅委统计数据,2018年重庆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近5.9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44亿元,同比增长31.3%。(见图3)
代表性城商行服务文旅产业概况
北京银行文创专营支行助力首都文创产业优化升级,累计为6500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2500亿元,始终保持北京市场份额第一。支持博纳影业、光线传媒等高成长影视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出《战狼2》《红海行动》《哪吒:魔童降世》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2018年文化金融贷款余额708亿元,同比增长了24%。
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在文创金融专业化领域先行先试,向覆盖影视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艺术品业等杭州市八大文创类重点产业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大多为文创类中小微企业。截至2018年末,科技文创类客户达5685户,文化金融贷款余额191亿元,同比增长了19.6%。
焦作中旅银行对文旅产业资源供给端的金融服务,已经由传统的信贷产品,逐步演变为围绕旅游目的地需求而搭建的特色金融解决方案。其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单海洋公园ABS“海昌海洋公园入园凭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创新发展了旅游企业公开市场融资新模式。针对酒店业融资难现状,创新推出了“酒店客房间夜权质押贷”,使酒店类客户的核心资产得以有效盘活,实现酒店类客户融资业务的创新与突破。另外,“旅行社景区门票预付款融资”,“OTA平台应收款迅捷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支撑全新的信用审批理念,满足传统银行业务难以满足的客户需求。
城商行构建文旅金融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
在支持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城商行有熟悉当地文化和能够迅速整合地方资源的优势,但也存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劣势,以及产品投放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挑战,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当地实际,把握机遇,扬长避短,构建好适应市场、赢得客户认可的文旅金融特色服务体系。(见表3)
城商行构建文旅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
总体来看,全国文旅产业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有国家政策扶持和科技赋能,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市,当地城商行作为服务本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主体,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构建文旅金融服务体系,在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实现自身协同发展。
对外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
银政合作。自2018年整合设立以来,各地文旅委一直秉承市场化原则,不断创新文旅产品,培育文旅市场。城商行应积极发挥金融资源引导、集聚、融合优势,与当地文旅委合作共建文旅服务新业态。在2019年智博会上,重庆市文旅委正式上线了“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基于官方微信打造的中英双语惠民服务平台,将重庆文旅惠民信息一网打尽,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可一站式解决。这等于直接构建了一个文旅综合场景平台,城商行可通过开放API接口,直接接入类似平台,把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到该平台,实现场景融合。
银企合作。一是可以引入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公司,进行品牌共建。具体可参考焦作中旅银行,在官网、手机APP等终端增设旅游专栏,嵌入中国国旅、中青旅的资源和产品,如景区门票、美食推荐、旅游包车(租赁)、机票(火车票)订购、酒店预订等,价格较携程、艺龙、去哪儿等中介平台更低。同时在中国国旅、中青旅的对应终端增设城商行相关产品和服务专栏,实现1+1>2的品牌效应。二是可以与地方旅游投资集团开展合作。一般各地方都会成立旅游投资集团,负责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酒店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商行可利用深耕本地的优势,积极对接当地旅投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双向获客、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对内完善文旅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可以在城商行总行层面设立文旅金融事业部。整合全行文旅资源,统筹各业务条线与文旅产业相关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以及相關的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业务方面。城商行可针对文旅类企业实行信贷资源倾斜,扩大抵质押品范围,授信政策指引中对文旅类企业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将文旅类客户列入重点支持客户范畴。根据文旅类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创新研发相应金融产品,构建全周期产品体系。
零售业务方面。一是加强与旅游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联名卡(以信用卡为主),通过线上发卡节约成本,并为持卡客户提供各式优惠活动或者是特色增值服务,且以各景区特色为背景图案,具备有收藏价值。二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结合微信、支付宝等,提供便捷、丰富的在线支付方式,在线服务旅游商户与游客。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搭建消费场景,为消费者以及旅游商家提供各式电商服务,把金融产品融入消费者体验当中,丰富文旅消费金融场景。
互联网金融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客源画像,建立线上风险评估体系,采用批量业务的思维开展金融服务。客群可以有中小型旅行社、餐馆、民宿等。例如,利用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平台,获得餐厅经营画像,得知其好评率、排队情况、年收入等信息,建立起线上风险评估模型,对于符合城商行准入的商家,在商家登陆页面建立城商行端口,可直接在线上申请贷款。
供应链金融方面。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两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一是以应收账款、预付货款、票据等构成产品,建立线下供应链金融。例如,针对酒店类客户,对上游日用品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下游大客户提供住宿分期等。二是依靠城商行的后台数据中心和合作旅游公司的智慧云平台,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例如,针对大型旅游产品经营企业,构建上下游B2B、B2C商城,提供以线上支付结算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打造一支“旅游+金融”复合型客户经理团队,提高产品营销和服务水平。在城商行的评审部门专设文旅产业审批中心,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增强对文旅项目识别的专业性。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对于获客能力和服务效果较好的客户经理给予嘉奖,加强基层员工拓展业务的积极性。
特色分支机构建设方面。从当地文旅资源禀赋出发,成立特色文旅支行。以重庆为例,市区旅游资源高度集中于渝中区,该区作为重庆母城,坐拥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三大旅游景点和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站等“网红打卡地”,具备设立文旅支行的客观条件。城商行可以当地文旅特色分布区域为试点设立“文旅支行”,专司文旅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并承接总行文旅金融事业部统筹业务的落地。
打造文旅金融特色产品体系
打造文旅信贷系列产品。针对初创期文旅类企业,围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解决其初创期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探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政府共同设立风险基金,防控信用风险。
打造文旅综合金融产品。针对成长期、成熟期文旅类企业,量身定制现金管理、银团并购、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表内外综合化产品。
打造文旅消费金融产品。针对游客的六大消费场景,创新研发“先玩后付”“先吃后付”“先住后付”等消费金融产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支撑消费贷款审批理念,实现秒贷、秒批,并支持一定额度的取现需求。
打造文旅跨境支付产品。针对入境游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游客使用境外卡无法移动支付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外管局政策支持,申请移动支付外汇结算试点,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游客消费便利性。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金融开放,以重庆为例,该市坐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具备金融改革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完全可以积极争取此项政策在重庆试点落地,并以点带面向全国推广。
(作者感谢重庆市金融学会“招标课题”立项的支持)
(作者单位:重庆银行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