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话本来的样子

2019-11-21 04:57李倩倩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盘古斧头神话

李倩倩

神话故事的教学不同于普通课文,其特有的神奇性和想象性是教学的重点,但却往往极易被忽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编者、文本对话,追溯神话本源,品味神话精华,感受神奇想象,还原神话本来的样子。

一、追溯原来的文本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创世神话,记录了盘古从睡到醒、世界从无到有的过程,语言凝练,情节丰富,充满神奇的想象。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徐整的《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在《五运历年记》的记载中,盘古又将身体发肤化为世间万物:“……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民间流传的更具有情节性:“相传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睁开眼睛时,眼前一片混沌,于是他就拔下一颗牙齿变为一把斧头,抡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一阵猛劈……”

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盘古都被视为创造世界的神,他的身上展现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敢于开创、乐于奉献、不屈不挠。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神也在不断地被继承、弘扬、发展。

二、揣摩编者的意图

神话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解读时既要立足于新课标,更得符合神话的特点,专于神话文体,立于文本本身。神话不同于专为儿童创作的故事性较强的童话,也不同于拟人化的寓言,神话是远古先民基于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最初思考。

综合考究,《盘古开天地》具有的神奇性、想象性和民族性是其编入教材的重要原因,文字间流淌着英雄形象,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民族认同感。编者在将其选入教材时做了适当的改写,更突出了盘古雄伟的人物形象。同时,课文的“第二文本”——插图,采取原始壁画的样式,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历史感和民族性融于其中,令读者心生向往。

作为教材的《盘古开天地》,除了具有神话的审美特质外,还兼具文化傳承的功能。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兼顾语文新课标,将神话文本的美感通过具体的教学语言,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神话,完成教学任务。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耳熟能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出新思路,让思维在课堂里生长。

洞悉编者意图,我们可以抓住课后两个导读问题: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盘古是什么样的。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从这两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本课教学重点是概括人物形象、复述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神奇。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读成一句话”“读出一位英雄”“读出一幅连环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神话的神奇。从“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始,引导学生将文本读薄,继而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再将这一句话读厚。从混沌中苏醒过来的盘古,看见眼前一片漆黑,便抡起斧头向黑暗砍去。文中通过“睁眼”“翻身”“拿”“劈”四个简单连续的动作将盘古开天地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动作后的变化也栩栩如生。随之而来的是天和地的变化,为了使天地不再合在一起,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增长而增长,日复一日,直至天地形成。累倒了的盘古还将身体幻化为世间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在这一过程中,盘古展现出力与美的融合,其力大无穷、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聚焦神奇的想象

神话最感人的莫过于其神奇性,其中的情节、人物或许不是用逻辑可以解释清楚的。所以,在神话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故事中的神奇,聚焦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和神奇的想象。

1.聚焦神奇的人物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简单。通过文本阅读,学生首先得出的结论是,盘古是一位英雄。英雄是一个概念化的称呼。那么,理解盘古究竟是怎样的英雄就需要深入研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将盘古的形象概括出来,外形看来是“巨人”,年龄不详,却知道他“沉睡了一万八千年”。而这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巨人最大的神奇之处便是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世间万物。“沉睡了如此之久,为何看到一丝微光就拿起斧头奋力去劈?”“因为他向往光明,不喜欢黑乎乎的世界。”“因为他睡之前的世界是光明的,他渴望光明。”

引导学生寻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又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此时学生纷纷开始思考,从文中寻找英雄的影子,从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看出他矢志不渝、意志坚定;从变化万端、改天换地看出他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从字里行间读出他不仅身躯庞大、力大无穷,还具有创造、奉献的坚毅品质,是一位伟大的创世英雄。可见,这位神奇的人物既具有神的力量与使命,又具有人一样的身躯和精神。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有很多这样的神奇人物,女娲、大禹、精卫……通过拓展补充,让学生认识神话人物的神奇之处,发散学生的想象力。

2.感受神奇的力量

文中的盘古具有开天辟地的神力,文本本身也给人以振奋和鼓舞。神话中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成就了英雄,也鼓舞了读者。

在《盘古开天地》中,“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盘古借助一把斧头一劈就将这混沌世界一分为二,一个“劈”字,一声“巨响”,足见其力量之大,令人惊叹。对比之前的版本,“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虽然增加了一个工具,而且将盘古的动作细化,“猛劈猛凿”更突显盘古开创新世界的决心,但相对来说,削弱了神话中神奇的力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较小。

以简练的语言、精准的动作刻画出盘古的神力以及神话最动人的想象,是该篇神话故事的特别之处。但神奇的力量背后也蕴藏着人化的情感,如写盘古“累得倒下了”,则又将盘古人格化,他也像人一样会累倒。所以,这篇神话故事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在神奇力量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神奇的“力量”——人与神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这样的解读,是否更加接近神话最本真的样子?

3.发散神奇的想象

世界万物从何而来,是先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儿童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在神话中,处于人类“儿童”时期的先民们给了儿童读者答案,世间万物是由盘古的身躯变化而来的。

在《盘古开天地》中,盘古的身体变化万端,将混沌的世界改天换地,文章用9个“他的……变成……”句式,将盘古身体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段末的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他的身体还有可能变成什么,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再如教材的“第二文本”——插图,也是教学中重要的抓手。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想象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策略。在《盘古开天地》中,编者采用土黄的色调,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绘制成一幅连环画,广角镜头下的盘古体格健壮,以婴儿的姿势蜷缩在蛋壳里,紧接着是盘古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场面。四幅图之间前后联系,又留有空白。

综上,对于《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应从文体、文本入手,抓住神话的神奇进行整体教学,而非逐字逐句地简单剖析。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看到”神话故事本来的样子。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盘古斧头神话
金斧头和银斧头
盘古开天辟地
遗失的斧头
盘古
盘古
没造成船,却刮了脸。
锋利的斧头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