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 王雨新
上颌后牙缺损是口腔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需采取及时有效治疗,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牙齿种植修复技术不断完善,为上颌后牙缺损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但上颌后牙缺失区缺少功能性刺激,存在骨质吸收情况,且伴有上颌窦持续气腔化问题,同时部分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问题,且此部位解剖结构较为特殊,种植体植入难度较高,存在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风险,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种植治疗失败[1-2]。因此临床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改良治疗方式,其中上颌窦提升术应用价值较高,在其作用下可增加上颌窦底部垂直方向可用骨量,拓展种植术适用范围,配合口腔正畸更利于牙齿修复,保证治疗整体效果[3-4]。本文探究了不同治疗方式对上颌后牙缺损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选定本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损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组,分对照组(32例)、试验组(32例)。全部患者符合上颌后牙缺损诊断标准,经由CT和X线检查确诊并明确具体病情,排除伴有牙周病等问题的患者。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9~54岁,平均(41.53±2.69)岁,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距离2~7 cm,平均(4.61±1.31)cm;试验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7±2.72)岁,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距离2~6 cm,平均(4.21±1.15)cm。全部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牙齿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拍摄牙片和曲面断层片,根据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距离情况制定正畸方案,随访1年,定期复诊,观察患者牙齿状态及恢复情况;试验组给予上颌窦提升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同对照组,上颌窦提升术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确定上颌缺牙间隙牙槽嵴正中位置,设置水平切口,走向近远中偏向颊面侧黏膜,到达前庭沟为止,手术切口呈现T型,沿着颊侧上方方向,对粘骨膜瓣进行剥离,保证上颌窦前壁暴露,确定上颌窦前壁位置,利用超声刀开窗,保证上颌窦黏膜暴露,对黏膜进行小心剥离,保证其完整向上抬起,将骨块向内上方推,检测患者骨质密度情况,制定延期或同期种植方案。种植体选择螺纹柱状种植体(瑞士Straumann),取自体血、人工骨Bio-Oss,混合后填入上颌窦,将骨膜覆盖,切口缝合,术后7 d持续口服抗生素,若出现鼻子出血情况使用呋麻液滴鼻,术后7 d拆线,叮嘱患者不得擤鼻涕或游泳。对于延期种植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入种植体,同期种植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处理。
(1)临床疗效比较,参照文献[5-6]制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上颌窦黏膜破损或感染情况,牙龈黏膜完好,术后6个月X线显示牙槽骨与人工骨融合良好,种植体同周围骨结合,1年后随访义齿功能正常;有效:治疗后出现轻微上颌窦黏膜、牙龈黏膜感染情况,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6个月X线显示牙槽骨、人工骨融合,种植体同周围骨结合,但存在轻微不适情况;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2)不良情况发生率统计,术后随访1年,统计窦底骨吸收、种植体松动、上颌窦底下降的发生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7.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试验组不良情况发生率(6.24%)显著低于对照组(24.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例(%)]
上颌后牙缺失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以正畸治疗和牙种植治疗为主,但患者伴有上颌窦气化问题,垂直骨量明显不足,种植手术开展难度较大,且不利于种植修复进行,因此需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创新治疗方式[7-8]。
上颌窦提升术即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是以提升上颌窦底为主要目的,在具体治疗时应用特殊外科器械进行冲压,同时根据患者骨密度植入自体碎骨,以此达到上颌窦底提升效果[9-10]。同时此术式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在操作中注意预防并发症,其中黏膜穿孔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在植骨前操作人员可放置胶原膜,避免人工骨进入上颌窦,同时使用超声刀操作,在上颌窦前壁外侧开窗,有效抑制了上颌窦黏膜穿孔发生,本次选择了Bio-Oss,其为可吸收性胶原膜,可发挥骨支撑作用,利于成骨细胞长入,且生物相容性较好,利于骨修复,满足新骨形成需求。
本次研究患者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距离低于7 cm,通过上颌窦提升术有效增加了骨垂直高度,随后根据患者骨密度进行同期或延期种植,结果显示患者疗效理想,且不良情况发生率较高,提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实现完美骨结合,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同时在治疗时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若患者伴有横膈或纵膈情况,术前必须进行准确定位,术中确定横膈上下、纵膈近远中位置,分别开窗,对窦腔黏膜进行剥离,并分别进行植骨,同时还要注意上颌窦分隔型患者,术中易出现上颌窦黏膜破损情况,手术难度较大,但是纵膈置入人工骨后能够起到骨壁支撑作用,利于骨组织再生,为其提供了理想框架结构,促进新分化成骨细胞生长,起到成骨作用,进而更利于骨粉的愈合[11-13]。此外在治疗中易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情况,具体原因与开窗磨骨过深有关,患者窦底形态较为复杂,在黏膜分离时医者动作幅度较大,进而造成黏膜损伤,若出现黏膜穿孔情况,需对周围组织进行仔细分离,确保黏膜处于松弛状态,向上抬起过程中保持黏膜相互折叠,将穿孔关闭,且在植骨操作前放置胶原膜,阻止人工骨进入上颌窦。
综上,针对种植牙正畸情况,上颌窦提升术联合口腔正畸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