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

2019-11-21 06:15钟慧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科家属

钟慧娉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科疾病发病率逐渐提升,针对此类疾病除了开展有效的治疗外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但是临床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难题之一为患者攻击行为,同时也属于住院阶段较严重和危险的问题[1]。此种现象会严重威胁护理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极易诱发护患冲突、加重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患者家属投诉率逐渐增加[2]。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护患安全,但是现阶段临床中使用率较高的为基础护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3]。而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再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效果。因此本次针对风险评估精神科患者攻击行为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该实验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患者家属全部知晓并同意本实验,且患者全部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准第3版》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4]。排除标准:机体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其中试验组1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年龄31~68岁,年龄均值为(48.9±3.4)岁;对照组18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年龄32~68岁,年龄均值为(49.1±3.1)岁。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普通管理和护理,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工娱疗护理、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及其相关护理干预。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对患者使用攻击行为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进行评价[5],共计四个等级,轻度危险为Ⅰ级:(1)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冲动等既往史;(2)行为紊乱合并痴呆;(3)行为紊乱合并意识障碍;(4)药物酒精依赖戒药戒酒期;(5)躁狂;(6)迫害妄想、幻听合并精神分裂症;(7)男性。中度危险为Ⅱ级:有言语攻击行为且呈被动性,比如出现对无对象说怪话、发牢骚、抱怨等;与其交谈时有不信任感、敌意、抵触或态度恶劣等,或命令性幻听合并精神分裂症;很危险为Ⅲ级:有言语攻击行为且呈主动性,如出现有对象的被动机体攻击、辱骂等行为,或发生社交粗暴;存在主动机体攻击既往史。重度危险为Ⅳ级:一天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攻击行为,并对他人造成损伤。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此次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共计100分,评分≤60分为不满意,评分在61~79分为一般,评分在80~89分为满意,评分≥90分为较满意。(1-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选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选择(%)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上,试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攻击行为发生率上,试验组为0.00%,对照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在该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极易受到患者的暴力伤害[6]。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大致有98.47%经受过患者攻击,且每位护理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得伤害[7-8]。而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针对结果开展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攻击行为,进而预防对护理人员的伤害[9-10]。

在此次实验中,对照组开展普通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并根据结果开展了以下护理干预:(1)了解患者精神病史,日常以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在护理易激惹的患者时,需注意交谈方式和态度,避免语言刺激以出现冲动行为。(2)护理人员日常多观察患者是否有暴力特征,比如紧握双拳、大叫、拍桌椅、目露凶光、不断度步、坐立不安、情绪激动等。若患者出现较高的激惹性、严重情绪不稳等需立刻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3)护理人员每天按时检查患者病房和活动范围有无危险物品,如尖锐物品、水壶、腰带等,一经发现须立即收回。(4)根据评估分级予以患者分级护理,Ⅰ级患者需注意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并监测有无攻击行为风险,如果出现危险程度增加情况加强重视程度;Ⅱ级患者:将其隔离同时陪护,并减少和患者接触,多关心和安抚患者;Ⅲ级患者:将患者隔离,尽量不和患者独处,必要时可进行一小时以下的拘束;Ⅳ级患者:此类患者为重点防护对象,需全天24 h陪护,必要时可进行1小时以上的拘束,如果患者有随时攻击行为必须做好保护性约束[11-13]。结果显示,在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家属总满意度上,试验组为0.00%和95.00%,对照组为15.00%和6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之后按照结果开展优质的护理干预,预防患者攻击行为。

总而言之,风险评估精神科患者攻击行为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加大使用力度。

表1 对比80例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和家属总满意度[n(%)]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科家属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