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火箭专家”于新辰

2019-11-21 06:05白玉成
时代邮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读研火箭

□白玉成

他叫于新辰,今年28岁,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8部队三室工程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斐然的成就背后是他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拳拳之心。

从小学到大学,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大学毕业后,他主动放弃读研的机会,走进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一待就是8年。在这里,他参加了包括“嫦娥三号”“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共计60次、80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并在“北斗三号”“风云四号”等17次任务中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

2018年5月,他荣获了“第21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4月,他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类“安徽好人”;6月,他又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清华高材生的选择

1991年9月,于新辰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关街道红旗社区,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到大,于新辰特别喜欢看课外书。为了满足他这个要求,母亲常常会花掉半个月的工资特意跑到阜阳的新华书店给他买书,并耐心地给他讲解不懂的地方。于新辰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7年4月,于新辰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同年6月,他参加了高考,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专业提前批次录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结束了涡阳县20多年来“零清华”的历史。走进心仪的学校,一切都是新的。在清华园,在全国排名顶尖的航空航天专业,于新辰丝毫没有放松,继续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1年,于新辰即将大学毕业,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留校读研继续深造,二是直接毕业等待分配。留校读研固然是好的,能够更多地学习知识。选择毕业,去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工作,生活安逸且充实。但于新辰没有贪图安逸的生活,也没有选择读研,他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有些同学不理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大凉山,以山高沟深闻名,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堂堂一个清华高材生,为什么要选这样的工作呢?于新辰则说,在清华学习了四年的航天航空知识,祖国又处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我应该把所学所获贡献给航天事业。

为圆梦走进深山

2011年7月,于新辰拖着行李箱坐上了飞往成都的班机,然后转乘绿皮火车去往西昌市。当时正值暑假,车票紧俏,他硬是站了10个小时才到了西昌。

来到发射中心后,领导先给他安排了一个电梯操作员的活。这种工作其实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枯燥,每天周而复始地在电梯里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员到相应的楼层。即便如此,于新辰也毫无怨言,仍旧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2012年5月,于新辰被安排到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做一名岗位操作手。岗位操作手的工作也很简单,只是做一些技术操作方面的活,且与专业理论相关性不大。但于新辰认为,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掌握了这些操作的基本原理,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他没有丝毫大意,边工作、边观察、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完全胜任了这个工作。

事实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任务密度高、强度大,组织上考虑到于新辰的实际情况,便把他调到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担任操作手,负责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的加注工作。这个工作就是给火箭加注燃料,让火箭“吃饱吃好”。

但这份工作却是卫星发射中心“最危险的岗位”。因为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号称“一粒米从一米高处掉落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稍有泄漏,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发射中心对火箭的气密性要求非常高。为练好气密性检查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称为“活图纸”。此外,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他在气检过程中常常仔细辨听声音,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

2015年至今,于新辰已经17次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他对状态的把控更加严格,先后组织排除加注管路漏气、供气压力异常、排气管路存在多余物等20余次典型故障和隐患。

2018年8月25日凌晨,于新辰突然发现传感器显示火箭三级发动机的关键元器件出口压力值比指标要求偏高,而且在持续升高。如果故障不能在1小时内排除,原定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射时间至少要推迟7天以上,如果冒着风险发射,则极可能造成三级火箭不能工作,卫星无法入轨的结果。

情况十万火急,技术人员尝试了两套应急方案,不仅未能奏效,还让压力值接近了安全值上限。怎么办?指挥大厅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时钟的滴答声。眼下只有5分钟排故时间,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于新辰沉稳果断地下达了提高入口气体压力的指令,在最后1分钟,将压力值迅速下降至指标范围内。

故障排除了,大家松了口气,所有人自发地为于新辰鼓掌。这一年,中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西昌发射中心完成了17次航天发射任务,超过往年发射纪录近一倍。中国奇迹的创造,源于无数像于新辰这样的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

希望成为“01指挥”

甘愿放弃安逸的生活,走进深山,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这就是90后于新辰的选择。在这里的8年中,他参与各种重大任务60次,完成80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并在17次任务中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

有网友评价他是“90后火箭专家”,于新辰却不置可否,他笑着说:“没有特别的精神,就没有特别的业绩。我要以老一辈航天科学家为榜样,忠诚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传承航天精神特别是‘两弹一星’精神,在偏僻的山沟实现不平凡的航天梦想。”

2018年2月,27岁的于新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首长微笑着点头说,年轻人已经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于新辰回忆说,习主席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

2019年3月10日0点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进入预定轨道。3天后,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卫星发射成功后,现场人员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表白的画面,于新辰就在其中。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对于未来,于新辰也有自己的小目标:希望有机会能成为“01指挥”。“‘01’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能担任这个岗位,是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份荣誉。”他也立下誓言,要永远扎根山沟。

面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扎根树”,于新辰深情写道:“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那棵用信仰浇灌的树/为我指明了逐梦九天的路……”

于新辰的航天梦想,正在悄悄地生根发芽,终将开出绚烂夺目的花儿。

猜你喜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读研火箭
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六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九号04星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读研值不值,是一个早就应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