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在美食中打开文化的景深》,魅动颇深。原文是评论时下流行的美食综艺节目,《餐饮世界》的记者在采风组稿的时候,更真切地感悟到了:“在中国人的碗里,从来盛的不只是美食,也承载着百姓情感、历史记忆,更突显着城市气质、文化底蕴。”
在林都伊春举办的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餐饮文化展上,土豆、木耳、蘑菇、鲟鱼等好食材,被制作加工并以宴席的方式展示,“中华节气菜(伊春食材)展”、牡丹江市牡丹宴、伊春雪山来客野猪宴、鹤岗猴菇宴、齐齐哈尔讷河白蜜宴、双鸭山鲟鱼宴、黑河中俄双子宴、大兴安岭山野宴……精彩纷呈的宴席,不仅展示了黑龙江省的物产之丰、森林之美,同时,也让人相信随着森林食品、森林康养等林业新兴产业的兴起,森林还将为建设“健康中国”带来新的福祉。人们共同呵护森林,才能带来人类共有的生态福祉,这样的共治共享,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充分体现了森林的普惠之美、共享之美。
月饼是中国美食的代表。在组稿中秋美食文化专题时,一位受访者反问:“你爱吃月饼吗?”“五仁月饼能通关。”记者笑到。到了中秋节,最能寄托情结的莫过于月饼了。云腿月饼、鲜肉月饼,水果月饼都很难通关,惟有五仁月饼可以寄向世界各地。回望历史,最初的“五仁”,其实只有“两仁”,它们分别是核桃仁和芝麻仁。从东汉到唐朝之间这近一千年的漫长岁月,是这二位“仁”兄独自挑起了月饼界的大梁。不过这一时期的月饼还只是“胡饼”。到了唐朝,月饼才兴盛起来。到了宋朝,月饼一词才出现在书中。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中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苏东坡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吃不到月亮,我们就吃月饼。
本期,我们聚焦味道背后乡愁的畅叙、文化的情结。并且透过中国味、中国情、中國道,触摸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故土情结,回应来自民族文化深处的精神召唤,渐次打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