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波 胡江平 程 新
1.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该方式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体内有害代谢废物、多余电解质排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等治疗目的[1]。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后期由这些病引发多脏器衰竭日益增多,据我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成年人中患病率约有10%,且仍在不断上升[2]。由于我国目前肾脏移植、腹膜透析等技术未普遍应用于临床,加上患者经济或个人身体素质等影响,血液透析是大多是患者采用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技术逐渐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但生活质量方面仍达不到正常水平,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故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或护理是临床研究热点[3]。研究显示,安全高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透析次数和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总体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旨在参考。
1.1摘要目的: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接受系统性血液透析治疗;2.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得到控制;3.年龄为30~65岁。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语言表达不清患者;2.心脑血管等严重合并症患者;3.精神病患者;4.肢体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5.依从性差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43.52±8.23)岁,平均透析时间为(4.26±0.49)月;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2.24±8.61)岁,平均透析时间为(4.34±0.58)月。两组性别、年龄、血液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心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具体方法[5]:1.疼痛认知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普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告诉患者疼痛为正常现象,与患者沟通做心理疏导,使患者提高对疼痛认知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其疼痛状况做针对性治疗。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与其勤交流沟通,评估其心理,交谈疏导以消除顾虑,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使脏腑功能得到恢复。3.运动护理:嘱以患者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运动方案应根据患者状态及生理素质制定,包括散步、打太极等,循序渐进防止过度劳累。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使其合理饮食并辩证调节,选择低钾高钙、高维生素及富含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等食物为主。5.预防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血液透析后常出现的皮疹、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并发症进行预防,当患者血压下降,有明显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暂停超滤,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出现呕吐时,让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吸痰。
1.3观察指标:(1)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护理前后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SAS和SDS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重。(2)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于护理前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6]。(3)观察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及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记录其例数并比较发生率。⑷护理结束后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让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评分,总分100分。<60分评估为不满意;60~80分评估为良好;>80分表示为满意。
2.1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SF-36评分比较分)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及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不良反应比较[n(%)]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n(%)]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慢性肾病导致的肾衰竭发病率逐年递增[7-8]。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方法,可延长肾衰竭患者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血液透析技术也逐渐成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延长,虽然其治疗效果显著,但生活质量仍比正常人低,死亡率较高,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及改善其预后因素是临床研究热点[9-10]。研究显示,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透析次数和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力,总体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针对性护理是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饮食方案,指导其运动锻炼,密切关注患者情绪与其沟通交流,进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更有效遵从医嘱[11]。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通过与患者间多次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针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解决,逐渐缓解患者负性情绪[12]。结果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纪笑艳[13]等人研究结论中表示了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护理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及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情况较少,说明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对针对性预防,有效改善其疾病预后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14]。结果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说明针对性护理能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凸显人文关怀,更有助于护理研究开展[1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显著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减少,护理满意度更佳,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