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滨水绿地海绵设计—以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为例

2019-11-20 03:47郭珊珊
城乡建设 2019年21期
关键词:汇水水景滨水

■ 郭珊珊 周 婷 陆 瑛

(作者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概述

杭州作为江南水乡,城市内滨水环境众多,不仅包含西湖及运河两处世界遗产,还有西溪湿地等众多滨水的5A及4A景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暴雨之后杭州也多次出现“观海”尴尬,城市的低影响雨洪管理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利用滨水绿地,使其发挥特有的海绵功能并融入城市环境之中显得至关重要。

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设计中的探索,力图为杭州滨水绿地海绵建设与园林城市建设结合提供依据。其中本文所指滨水绿地为: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周边绿地与其临近的道路区域。

二、实际工程案例——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杭州丁桥区域,北临临丁路,西临丁城路,南临农港路,东临赵家港路。总用地面20公顷。整个项目规划以生态为底山水化,形态架骨气质化,文化筑魂特色化,业态盘活体验化的总体策略,以桃花源记为线索,打造展现文脉相承,时代创新的多元化城市公园。

(二)海绵设计

公园面积较大,绿地内可消解一部分公园周边场地的外围汇水,包含与公园紧邻的公共建筑周边硬质场地及公园四周城市道路汇水。另外绿地内功能场地较为丰富,内部汇水包括绿地内建筑周边、硬质场地周边、起伏地形周边的汇水。设计采用点线面相结合,散点布置,连片成网方式布置海绵设施,将内外区域收集的雨水统一处理,缓排入湖,最大限度满足雨水收集。

1.外围市政道路的排水

图1 海绵设施布置图

图2 市政道路排水分析图

一方面,市政道路周边绿地景观是滨水绿地的“形象门户”,海绵设计应以公园整体景观风貌营造为主,尽可能避免海绵设施对绿地景观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市政道路路面汇水含砂、油量较高,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收集将对绿地植被的生长、形象面貌的展示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次海绵设计在城市道路一侧设置沉砂隔油池,对路面雨水进行初步净化,避免汇水污染边缘绿地,影响绿地景观。设计结合景观的地形塑造,采用隐形式植草沟的形式收集路面雨水,植草沟顶宽0.5 ~ 2m,深度0.05 ~ 0.25m, 边坡 (垂直:水平)不超过1:5,纵向坡度0.3% ~ 5%,与周围地形自然连接。沟内植物与周围绿地植物统一设计,使草沟隐入整体景观中。

2.外围公共建筑周边硬质场地的排水

公园外围公共建筑面积较大,硬质场地较多,因此海绵设计与铺装设计结合,将海绵设施隐藏在铺装面层以下,利用地形变化设计滞留型凹地(石滩/渗透沟渠)收集硬质场地区域雨水,并将雨水汇入建筑周边的雨水花园,进行雨水净化。

3.内部建筑的排水

场地内部建筑主要为与周边地形紧密结合的传统式院落建筑,建筑与周围绿地自然衔接,硬质场地相对较少,主要雨水来源为绿地地表汇水。海绵设计与地形结合,利用隐形植草沟进行雨水收集,分别汇入周边与绿地结合较好的雨水花园进行雨水净化,净化后的水体逐步汇入景观水体之中,进一步净化水质。

图3 内部建筑排水分析图

4.内部硬质场地的排水

在内部有较大硬质面积的场地内结合景观功能布局,选择一处既满足汇水面积需求又满足场地安全使用需求的区域,结合地形将其设计为“旱生雨水花园”,集中收集硬质场地汇水,并形成科普点,寓教于游。

5.内部绿地的排水

场地内部绿地为营造世外桃源的效果,设计较多微地形,海绵设计正可利用起伏地形结合植草沟与雨水花园进行有组织的雨水收集与净化。

终极汇水。场地内的主水景不仅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绵设施的最大净化及汇水场所,它将收集并净化公园内、外所有分散式收集的雨水。因此海绵计算与景观设计同步进行,在保证水景形态的同时,留足水体容量,保证水景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功能和调节容积功能,实现“蓄”;水景周边采用生态驳岸,与周边绿地一起实现“渗”;驳岸边坡设计在1:6到1:10之间,形成丰富的边坡形态,满足景观需求并拉长雨水进入水景的距离,减缓雨水汇集时间,实现“滞”;水景周边种植耐水湿的植物如再力花、芦苇、狗牙根等,满足旱、湿生环境需求,并利用植物层次净化水质,实现“净”;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景观营景,同时也可用于浇灌,实现“用”。以此实现海绵的“渗、滞、蓄、净、用、排”。

植物选择。海绵植物设计与公园植物设计统一考虑,总体设计季相景观及植物品种,海绵设施点更多融入一些耐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并根据景观营造需求局部形成花境景观。为保证公园植物景观统一性,其他非海绵设施周边也相应点缀一些“海绵植物”,植物品种包括芒草、菖蒲、荻、芦竹、香蒲、蛇莓、狼尾草、水生美人蕉、鸢尾等。

海绵区域内设有盲管使雨水稳定下渗而长期不会蓄水的场地周边,植物选择与公园其他区域无异,可选择宿根花卉、花灌木等,形成美丽风景。地被植物品种包含黑心菊、波斯菊、金丝桃、杜鹃、花叶箬竹、大花萱草、洒金珊瑚、二月兰、金叶榆等。

图4 周边硬质场地排水分析图

(三)项目总结

公园建成后,海绵设施完全隐藏在景观设计之中,实现海绵景观化,景观海绵化;公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3.5%,SS削减率60%以上,实现有效调蓄自身及周边雨水;通过海绵净化措施,内部及周边水系水质有所提高,水质达到V类以上,能见度0.5m左右,满足景观水使用标准;公园及周边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20年一遇内涝24小时不成涝,并有效降低雨水对城市管网压力。

三、杭州滨水绿地海绵设计要点

根据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设计,本文提炼出适合杭州城市滨水绿地海绵营造要点包含以下内容:

1.统一规划、分期预留。滨水绿地海绵设计应与整体绿地规划相互结合,从宏观到微观定位道路、绿地、河道水体等的功能、风貌特色、管控海绵各项指标,以区域性雨水调蓄为主要目标,灵活布置各类雨水控制性高、景观影响小的海绵管控设施,提高区域雨水管控。同时,做好绿地与周边道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为道路与滨水绿地不同期建设时做好预留。

2.多点结合、分散排放。杭州雨水较充沛,若集中设计汇水会形成尺度较大海绵设施,对城市景观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滨水绿地海绵设计应以低影响为原则,从源头分散式缓解雨洪压力;根据不同地块特色针对性选择海绵措施;充分利用周边水景,将其作为海绵设施的最大净化及汇水场所,收集并净化区域内所有分散式收集的雨水。

3.有机融合、寓教于游。将海绵技术与景观有机融合,尤其是从地形塑造、植物营造等方面,使海绵要素与景观要素浑然一体,真正实现视觉景观化,功能海绵化。同时,在绿地内游人经过的区域选择性展示海绵技术,普及海绵知识,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与理解。

最终实现有序收集雨水、逐步净化地表径流、有效降低雨水对城市管网压力,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做到以海绵支撑景观,以景观实现海绵。

猜你喜欢
汇水水景滨水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汇水盆地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浅议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
——以长春市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例
汇水系统绿地雨洪调蓄研究
——以武汉港西汇水系统为例
基于Arcgis-python断面汇水面积批量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