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委国际化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海洋学期刊为例

2019-11-20 01:40赵一方王少朋邱文静崔尚公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编委办刊科技期刊

■李 雪 赵一方 王少朋 邱文静 崔尚公 邵 兰

1)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通报》《海洋信息》编辑部,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300171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 100192

编委会是期刊的学术领导和决策机构[1],拥有一支优质、高效的编委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2]。国际化的编委会被列为世界一流期刊的特征之一[3],要求科技期刊具有国际视角,发展来自全球各地的学术领域专业力量,通过国际编委学术资源的完善和编委来源区域的拓宽,扩展刊物运营的国际视野[4]。编委国际化,不仅可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审稿规则促成科技期刊与世界科学家协同办刊,有效提高刊物整体学术传播水准,提升期刊学术话语权和权威性;还可以在组稿和约稿工作中发挥“名人效应”和主力作用[5],发挥国际编委在学术前沿、热门话题等方面具有的启发学术思维作用,吸纳世界范围内有见地的学者输入具有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作品;同时,编委国际化还有助于引入先进办刊经验,通过国际编委的科学指导和对办刊工作的集思广益,冲破我国科技期刊传统办刊模式的藩篱,对提升整体出版能力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大量资金资助,我国科技期刊得到了较快发展。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等项目,每年投入巨资打造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6],助推我国科技期刊攀登世界一流期刊的高峰。但目前我国优秀的世界顶级期刊并不多,仅凭编辑部人员一己之力的运作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委的学术水平及其对期刊工作的投入程度。据相关文献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编委会大多存在4类问题:(1)编委队伍略显庞大、臃肿,编委在地域分布、机构来源和研究方向上多存在同位重叠的现象[7];(2)我国半数以上的期刊编委为挂名编委,并未真正参与办刊,不能为期刊学术质量保驾护航[8];(3)国内有较高学术影响和较大声望的编委往往身兼数职或担任重要职务,分身乏术,为期刊工作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均甚少;(4)一些行业领域期刊的编委在对期刊稿源的贡献上还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其更热衷的投稿对象并不是所任职的期刊。

对于我国海洋科技期刊而言,目前编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海洋科学本身是一种由水体联动的全球性科学研究,不限于一个海区、一个国家,这种变化过程是动态的、实时的、大尺度的、全球性的,涉及的子学科领域也较多,如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需要世界各国海洋学者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多年来在发展上无论是办刊机制、学术资源,还是专家力量,总体皆偏于本土化,缺少实力雄厚的世界一流期刊,这与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不匹配,不仅吸引不到国际前沿稿件,而且国内优秀海洋学稿件外流率也居高不下,2017年这一数字高达87.48%[9],说明了问题的紧迫程度。鉴于此,本文以海洋学科技期刊为例,探讨编委国际化的方法,对比中外海洋科技期刊编委会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现象和问题本质,探讨编委国际化策略,以期为编辑出版同行提供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在指标方面,为分析期刊编委国际化表征特点,便于编辑部对编委规模、结构、水平、作用和影响情况有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国籍分布、组成特征、科研水平、对期刊的贡献度、作者影响5个维度进行分析。这5个指标对应于上文提出的我国一些期刊编委队伍庞大、同位重叠、行政挂名、贡献度小的问题,且设想对作者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期刊遴选编委提供方法参考,为实施编委国际化提供数据支持。

在样本方面,对《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的Oceanography学科64种期刊进行信息提取并梳理列表,列出每种期刊的JCR分区、出版国、主办方、主攻方向,以问卷形式向原国家海洋局系统科研机构的200名海洋科研人员调研,调研内容为中国海洋学者常发文期刊和关注期刊。统计结果显示,学者选择较多的期刊为OceanDynamics、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Section、DynamicsofAtmospheresandOceans和LimnologyandOceanography这5种欧美国家出版的海洋学期刊。为了深入对比分析我国海洋学期刊编委特征,将中国进入SCIE的4种海洋学期刊(全部位于Q4区)也作为研究样本,这4种期刊分别是ActaOceanologicaSinica、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ChinaOceanEngineering、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兼顾参照对比,本研究还纳入日本海洋学会主办的JournalofOceanography。因此,本研究的总样本为以上10种期刊。

1.2 数据来源

研究中样本期刊的SCI分区信息来自于2017年度JCR数据。

本研究提取编委信息数据的操作方法为:登录各样本期刊官方网站,抓取该刊编委的姓名、所属机构、电子邮箱等信息。编委国籍以及编委任职机构ESI排名来自2018年10月地球科学学科ESI机构排名信息。

编委发文量和编委h指数的提取方法为:登录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根据编委姓名、机构信息进行检索,点击文献检索结果中的姓名链接,实时统计该学者成果信息,并从生成的引文报告中获得该编委的发文数量和h指数信息,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15日。

使用Excel软件整理编委名单,去除重复编委后得到基础统计数据,在数据分析时进行可视化图形的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编委规模与国籍

编委规模与国籍是科技期刊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一[10]。编委国籍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10种海洋学期刊编委的规模与国籍分布见图1。

2.1.1 编委规模

如图1所示,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人数普遍较多,4刊编委人数的平均值为52.25,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的编委人数为74位。国外海洋学期刊中除兼顾湖沼和海洋双重学科特色的期刊LimnologyandOceanography外,其余期刊的编委人数一般为20位左右,特别是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Section、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两种Q1区期刊的编委人数为10位左右,规模较小。结合期刊的办刊方向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海洋学期刊大多是报道关于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工程、卫星遥感等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编委成员为各子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范围较广;而世界一流海洋学期刊大多只主攻一个方向,如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专攻物理海洋学的理论和数值模拟,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Section主攻海洋动力学过程,报道方向专一。因此,中外海洋学期刊在编委规模上具有较大差异。

图1 10种海洋学期刊编委的规模与国籍分布

2.1.2 编委国籍

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规模基数大,但国别分布范围明显偏小,多样性明显偏少,且本国编委占绝对比例,海外编委仅来自3~5个国家。例如ActaOceanologicaSinica共有57位编委,外籍编委中,9位编委为美国籍,1位编委为澳大利亚籍,外籍编委占比为17.54%,其余均为中国籍。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国籍分布情况较一致,4种期刊外籍编委的平均占比为23.09%。日本期刊JournalofOceanography的编委规模小,外籍编委比例与我国情况相当,为27.27%。而欧美国家出版的海洋学期刊的本国编委也具有一定比例,但非本国编委多样性明显,如LimnologyandOceanography的编委国籍数为16,外籍编委占比达61.54%,OceanDynamics的编委国籍数为10,外籍编委占比为66.67%。整体上,欧美国家出版的海洋学期刊的外籍编委占比皆高于30%,均值为48.17%,是中国海洋学期刊外籍编委占比的2倍以上。

2.2 编委分布特征

编委规模和国籍在数量和占比上说明了编委国际化程度。为更直观地反映编委分布特点,本研究使用海洋生态学方法[11]进行计算和可视化处理,10种海洋学期刊的编委构成呈“斑块化分布”特征(图2)。斑块化分布即为非均匀地聚集为大小疏密不同的分布格局。图2中的数值点代表每N个编委来自同一个国家,个刊斑块化数值越高,说明该刊编委结构组成形式越趋于单一。

图2 10种海洋学期刊编委构成的“斑块化分布”聚集度

斑块化分布能够反映期刊对外籍编委选择的差异性。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OceanDynamics、ActaOceanologicaSinica及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反映出的斑块化特征与其外籍编委数量占比结果一致,但DynamicsofAtmospheresandOceans、ChinaOceanEngineering等反映的斑块化特征和程度优于2.1.2节的结果,因斑块化分布不仅体现出外籍编委的占比情况,还体现了编委来源广泛的特点,区别于以少数国家的外籍编委数量占比高的类型。如ChinaOceanEngineering的外籍编委虽然总数不多,但既有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编委,也有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编委,各国均有一名编委参与;DynamicsofAtmospheresandOceans亦如此,选择荷兰、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编委各1名。用斑块化分布分析编委国际化不仅直观易读,而且结果鲜明,聚集度高说明可待挖掘的国际编委空间较大,同行评议和学术探讨还存在较大缺口,可吸纳更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加入编委队伍。

2.3 编委科研水平

编委的科研水平对于期刊稿件质量的控制、期刊发展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12],编委科研水平也是编委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作者h指数作为评价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评估,是反映作者科研工作积累的指标,兼顾了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13]。

本研究对10种样本期刊全部354位编委的h指数进行统计。首先采用平均值计算方法,对比各刊编委h指数平均值,结果表明:(1)欧美国家出版的5种海洋学期刊编委h指数平均值都高于20,DynamicsofAtmospheresandOceans编委h指数最高,为38.85,5种期刊编委的平均h指数为29.268。我国海洋学期刊除了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外,编委h指数平均值都低于20,日本海洋学期刊与我国期刊的情况相近(图3)。(2)在数据分析中发现,4种中国海洋学期刊皆出现多位编委h指数为0的情况,而其他6种外国期刊均未出现此情况,这说明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3)出于对编委h指数为20作为临界值的考虑,对各刊编委h指数>20的编委进行分析,统计其占该刊编委总数的比例,以进一步研究规避平均分弥补分值作用外的优质编委数量情况。结果表明,5种欧美国家海洋学期刊编委h指数>20的编委数量占比区间为[0.545, 0.850],而我国海洋学期刊的编委数量占比区间为[0.250, 0.413](除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外),两区间差异明显,说明我国海洋学期刊在编委遴选上还与国际优秀期刊存在较大差距,需重视对编委科研水平因素的考虑。

图3 海洋学期刊编委h指数分析图

对各刊编委任职机构位于地球科学学科ESI机构排名前1%的编委在期刊编委总数中所占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在地学ESI机构前1%所占比例总体上略低于其他几种国外期刊,但差异并不悬殊,这可能与海洋学在地球科学中为非绝对主流学科有关;(2)针对2.3节中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的特殊情况,研究了其和LimnologyandOceanography的编委在地学ESI机构前1%的比例情况,发现两刊数值均高,该特殊性可能与湖沼学属性有关。

2.4 编委对任职期刊的贡献度

目前,一些领域的期刊编委对所任职期刊的稿源贡献小,往往更热衷于投向国际大刊,特别是被SCI收录的Q1区期刊。为分析此现象,用编委在任职期刊的发文数占编委总发文数的比例来计算编委对任职期刊稿源的贡献,同时计算编委在SCI收录的海洋学Q1区期刊的发文数占编委总发文数的比例。10种中外海洋学期刊编委的发文数占编委总发文数的比例见图4。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对任职期刊的稿源贡献度明显低于其他几种国外期刊,其中ChinaOceanEngineering的编委贡献度最高,为6.98%,4种中国海洋学期刊编委的平均贡献度为5.49%;5种欧美海洋学期刊编委的平均贡献度为13.64%,其中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达23.08%。(2)10种海洋学期刊的编委均有向Q1区期刊投稿的倾向。总体上,国外期刊编委在Q1区期刊的发文率较高,其中5种期刊编委在Q1区期刊的发文率超过20%,均值为23.30%,我国期刊编委的此比例略低,均值为14.94%。(3)从每刊的上述两个比例的比较结果来看,国外期刊编委的任职贡献高于我国期刊编委,比如OceanDynamics为Q3区期刊,编委在Q1区期刊发文与在任职期刊发文比例相当,反映了编委对任职期刊具有较大贡献;JournalofPhysicalOceanography的上述两个比例也比较接近。这些结果体现了办刊的现实问题,为期刊遴选编委和引导编委的投稿行为提供参考。

图4 10种海洋学期刊编委在Q1区期刊的发文数与对任职期刊稿源贡献分布

2.5 期刊发文国别影响

编委国际化对期刊组稿和宣传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稿件来源国际化[7],可加大期刊对世界范围内该学科领域优秀稿件的吸纳作用。对WoS数据库中各刊发文通信作者的国籍进行统计, 10种海洋学期刊的作者国家分布以及本国作者占比如图5所示,其中大包络圈为作者国家分布数,小包络圈为本国作者占比,用两圈对比来分析各刊本国、非本国作者发文国别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我国海洋学期刊作者国家分布数均低于30,与国外期刊差距明显,如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Section的作者国家分布数多达61个。(2)我国海洋学期刊的本国作者占绝对比例,均在85%以上,其中两刊达95%,海外稿件来源少;国际优秀海洋学期刊的本国作者比例不高,如OceanDynamics的本国作者占比为14%,5种欧美期刊本国作者占比的平均值为35%,稿件来源国际化程度高。综合图1和图2,发现编委国际化、多元化程度可能与发文国别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当然,影响稿源国际化的因素较多,也与组稿方向、期刊名称等有关。本研究分析编委与作者分布现象,以期为期刊组稿、录稿和编委国际化提供数据参考。

图5 10种海洋学期刊的作者国别数与本国作者占比分布

3 建议与启示

3.1 聚焦专业领域寻找顶尖编委

我国专业学术期刊要重视编委规模和编委国籍分布对科技期刊发展的意义,这不仅涉及期刊国际化程度,还能反映办刊方向战略变化以及学科领域国际动态等。

科技期刊编委贵精不贵多。如前文所述,世界海洋学一流期刊的优势在于报道内容的高、精、尖,编委的遴选也秉承聚焦专业领域世界范围内最强力量的遴选理念,集中精力挖掘顶级实力专家和领军人物,使期刊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权威专业期刊。目前,我国海洋学领域多子学科综合性期刊占据半壁江山,入选SCI和中文核心的期刊多属此类型,而主攻子专业学科或专攻一个方向的特色期刊数量不足。在对我国海洋学领域学者的调研中也发现,他们更倾向于阅读主攻特色明显的专业期刊,综合性期刊中每期只有两三篇文章是其所属研究方向,大多数文章在阅读时是不被关注的。综合性期刊有其用途和益处,但不必全部盲目跟风综合化办刊和覆盖全部领域专家。有研究显示我国综合性学术期刊种类多,占25%以上[14],主攻专业特色不明显。一些学科期刊同样无须设置规模过于庞大的编委会,需要对编委进行聚焦化调整,寻找国内外实力顶尖的专家编委,为提升期刊学术能力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服务。

3.2 加强文献大数据挖掘研究

编委遴选以及编委会的组建和增补工作需要重视对文献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当今学术期刊单纯靠办刊人的记忆和学术社交圈的沟通交流来提名编委会成员显然已不能满足构建精准化、多元化、国际化编委会的要求,需要以科学数据作为支撑。

办刊人要擅长使用WoS、Scopus、Google学术等数据库挖掘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担任编委。比如:通过作者h指数查找学科领军人物;或者通过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分析作者共现关系,获取专家学者信息;也可通过机构h指数或高被引论文机构查找世界前沿机构,在该机构选择专家学者等。这些方式能有效扩大编委的遴选范围[15]。比如,《海洋通报》主办单位要求聘请主管单位原国家海洋局系统内最具实力的学术专家作为主编,科研人员通过WoS分析中国学者Oceanography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来获取候选人信息,在被引频次最高的100篇论文中,有9篇论文的作者来自原国家海洋局,其中4篇出自方国洪院士,且其论文被引频次排名领先,最终选择方院士为期刊主编。通过主编对办刊工作的指导,该刊的影响因子在国内海洋学期刊中连续领先,且在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海洋学期刊中排名由第6升至第3。采用文献大数据分析可挖掘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和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有助于寻找理想编委;还可弥补期刊编辑行业知识储备的不足,获取编辑不熟悉或从未涉足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情报,挖掘适合期刊编委工作的人才组成编委会,完善编委会组织结构。

3.3 创新办刊机制提升编委贡献度

如前文分析,世界一流海洋学期刊编委对期刊的贡献度明显高于我国,因此,我国专业学科办刊人需要创新思路,特别是创新办刊机制,以机制的优越性促进编委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比如,设置轮值执行主编制[16],发挥学科领域内国际领军人物的学术作用,赋予当期执行主编权力,策划专刊、专题,通盘组织该期学术系列稿件,出版国际关注的学术内容。还有期刊设立编委通讯机制,以编辑部定期汇总、编译编委提供的行业学术信息作为各国编委专家在学术上互通有无的媒介,共享学科信息和科研成果[17],他们也在通讯中给编辑部提出办刊思路和选题启发。一些期刊在承办的学术会议中邀请国际编委参加,这可为编辑部带来新的科研选题策划思路和创新性观点。

中文期刊也要重视编委国际化。据对海洋学期刊的分析,因学科发展需要,在多海区、大比例尺、国际合作等问题上亟需国际审稿人,多数中文期刊近年开始增补外籍编委,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外籍编委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期刊可创新机制,创造优良条件与编委合作,比如,一些国际研究可先经过译审人员加工后再送与外籍编委审理。有条件的编辑部可出版双语期刊,这也不失为国际化战略的一种方式,可促进国际优秀稿件的内流等。

3.4 以务实性权衡编委组成

科技期刊编委国际化工作要重视务实性和可操作性,权衡编委组织结构中的关系和细节。一方面,要选择切实能为期刊发展作贡献的专家学者。在编委选择上,办刊人应注重发挥专家的实际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挂虚名、行政挂名,并且要正确地领会、理解知名度的内涵,以及促进编委发挥其对期刊的贡献,聘请适合的专家,不盲目追求虚无缥缈的名誉噱头,把握好人才资源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权衡中外编委的组成结构。编委国际化不能盲目崇拜外籍专家,应充分利用国内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我国编委的学术价值,形成中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格局,让世界科学家共同参与学科期刊工作,与高端智力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期刊的优质发展。

4 结语

编委国际化工作已逐渐成为学术期刊共同关注的话题,一些学科领域期刊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和理念,海洋学期刊编委的国际化研究,可为其提供一些经验:(1)编委会规模不必过于庞大,编委贵精不贵多,要聚焦专业领域寻找实力较强的学术编委;(2)编委国际化要重视来源多样性和分布聚集度特征,满足学科期刊国际化发展需求;(3)加强文献大数据挖掘研究,通过科学数据信息获悉编委科研水平;(4)办刊人要创新机制,加强对编委的引导,提升编委对期刊的贡献度;(5)合理权衡编委会组成,要注重工作务实,学术期刊不是公文和政府工作报告,应尽量避免行政挂名、挂虚名。

综上所述,编委国际化特征分析和策略研究可帮助办刊人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期刊编委架构及问题,对期刊积极调动国际学术资源具有借鉴作用,能为期刊能力提升和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致谢感谢中国知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的肖宏先生、伍军红女士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猜你喜欢
编委办刊科技期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本刊编委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