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的“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路径
——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

2019-11-20 03:56:58余有群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转型

■余有群/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是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之一,笔者所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项目的四所学院之一。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效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试点高校应有话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显然,教师转型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英语教师的转型发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英语教师的转型发展是社会形势的需求,是自我提升的需求,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与保障。[2]但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无论从师资队伍的发展层面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一、英语教师的发展困境

独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重视理论水平研究,狠抓教学质量而轻视实践的现象。笔者对四川省内与笔者所在学校同等水平的独立本科院校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存在一些相似的问题,详情如下:

(一)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独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够均衡,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女性占压倒性的比例。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专职教师、实习教师和兼职教师三种渠道,其中实习教师是临近毕业、非常年轻、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在校学生,没有取得任何职称;而兼职教师绝大多数为较为年轻的助教与讲师构成,专职教师中取得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学经验丰富且较为年长的老师仅为18%。职称结构失衡对教师业务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科研能力的提升都很不利。

其次,独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的学缘结构不合理。川内独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都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川渝两地的高校的教师占95%,其中毕业于985院校的英语教师占15%,毕业于211院校的教师占68%,足见其学缘结构严重失衡。英语教师学缘结构不合理导致不同思想的碰撞情况较少,相互激发创新思维的几率太低;使得学术群体中人员构成上具有“同质性”,不利于学术争鸣。

(二)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困境

从个人专业现状而言, 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具备语言教学能力,但因学习和工作大多均在学校,因此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跨学科专业知识非常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匮乏。从职业发展与提升的角度而言, 因学校层次较低、发展平台欠佳、培养经费不足,培养运转效率低下,英语教师在面对教学改革与挑战之时对转型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转型发展的自我定位与职业发展规划,自我提升意识淡薄。

二、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困境,笔者所在学校从从校内多方位培养、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师自我提升三种途径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

(一)校方多方位培养

笔者所在院校大力推行其教育集团实行的教师考核系统,坚持“以评促管,以评促建”的原则,从考核时间轴上遵循教师月度考核、期末考核与年度考核的同时,又从组织层面上执行个人考核、系部考核、学院考核并行的双重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笔者所在院校健全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立激励机制,细化和逐步落实其培养步骤,将其培养指标的达成度纳入以上双重考核模式。

同时,笔者所在院校积极将教师送往省内一流高校的英语专业、省内“双师型”人才培养示范性高校和省内走在前列的“双师型”独立本科院校进行培训与学习,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来提升其“双师”素质和素养。与此同时,笔者所在院校通过聘请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资深教授与高级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邀请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来校内开展经验交流会与专题讲座,努力补充不同行业中英语水平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从业演员,竭尽全力打造“老带新”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帮扶培养模式。教师通过会议交流、学术报告、观摩等形式学习这些院校的实训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

此外,笔者所在院校的外语系与优势学科系部进行学科之间的合作,鼓励英语教师参与优势学科的行业英语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通过微课、慕课课程建设和自编教材建设等多元化教学途径,努力帮助教师快速转变教学思路、融入转型改革的氛围,身体力行地走入“双师型”教师培养轨道。

(二)校企合作培养

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大学英语课程需作出对应的教学调整,在通用英语的基础上应增加特殊用途英语(ESP)。王守仁教授指出ESP体现出了“个性化”教育理念,是高校转型改革的重要策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不同行业人才需求的前提[3],进而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转型发展,具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通用英语向行业英语转型的一个必要途径是开展校企融合模式下的英语教师发型发展。

在此需求下,笔者所在院校于2017年期起先后与省内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全球五百强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辟了校外实训基地,英语教师以带队教师的身份进入企业带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熟悉和学习企业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2018年起,笔者所在院校与这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立校企共建的育人模式,英语教师和企业用人部门负责人协作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和金星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此种途径,英语教师充分了解了该行业的特点、工作流程和职责规范,更深刻领会教学要求、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为自身积累了行业经验,也为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自我提升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奋斗,更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教师首先需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转型发展方向,认准自己在转型过程中的身份,并通过自身努力培养自己的双师素养。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自我提升途径有两种:一是积极参与学术与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二是教师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便很好地把英语知识和行业知识相衔接起来,力图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

三、结语

笔者所在院校通过校内多方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与鼓励教师自我提升三种途径,积极打造“1全2师3能”型师资队伍,即具有全面的英语专业素养,既是传道授业的“经师”又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人师”,具有专业英语知识理论的教学能力、英语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的指导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英语课程开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旨在有效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服务。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