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识别在测谎人员中的应用前景

2019-11-20 03:10薄小萌甘肃政法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谈话阶段测试

■薄小萌/甘肃政法学院

测谎技术进入我国已有四十余年,随着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许多新的测谎指标被发现,微表情作为新型指标之一,被证实与检测谎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微表情被定义为呈现时间非常短暂的表情,持续时间约为1/25或1/2s,泄露性地表达了人们压抑或想要隐藏的真实情绪①。使用微表情检测谎言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在机场、汽车站、火车站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使用;(2)检测仪不需要与人体发生接触,隐蔽性、可操作性强;(3)无需安排大量的安检人员,实施成本低,效率高。除了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使用外,微表情识别还可以在个体的谎言检测中使用。例如,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对嫌疑人进行测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微表情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因此,无论是在群体还是个体的谎言检测中,微表情都能发挥其作用,这也是微表情研究获得重视的主要原因。

在公共场所进行微表情识别,关键在于研发能自动识别微表情的系统,这跟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笔者作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关注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训练提高测谎人员的微表情识别能力,从而提高测谎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微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

(一)微表情产生的生理机制

微表情之所以能够作为检测谎言的工具,是由它的生理机制决定的。说谎者在隐瞒事实真相时,往往会刻意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压制作用与身体的诚实反应相抗衡,导致真实的情绪以一种短暂而迅速的表情泄露出来②。这种相互拮抗的身体反应由人脑中的锥体束内运动系统和锥体束外运动系统所控制的③。

(二)微表情识别工具的发展

微表情识别的测量工具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早在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埃克曼和弗里森就发现,先让被试在慢速播放的状态下观看包含微表情的视频,再在常速下观看同一视频,此时被试能够发现常速视频中的微表情,这一实验充分说明了微表情的识别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和提高的。根据这一发现,埃克曼和弗里森在1974年发明了“短暂表情识别测验”(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通过让被试观看六种基本情绪类型的微表情图片,并且对表情类型进行判断,记录识别准确率。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松本团队在2000年开发出了“日本人与高加索人短暂表情识别实验”(Jaрanese 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④。与BART相比,JACBART在微表情图片出现前后加入了持续时间约为2s的中性表情图片,中性图片消除了视觉后效的影响,使实验更加具有生态效度。

(三)微表情识别的训练

松本团队研究发现,普通人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对微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仅为45%~59%,因此要提高识别微表情的能力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训练工具是由埃克曼团队开 发 的 Мicro Eхрression Training Tool(МETT)。该训练工具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前测、训练、练习、复习和后测。前测阶段使用测量工具JACBART来检测被试未经训练时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训练阶段通过视频授课的方式让被试学习微表情的识别方法;练习和复习阶段让被试利用学习到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反复的微表情识别练习,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后测阶段与前测相同,测量被试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计算两次测试的差值作为训练结果的量化指标⑤。松本团队调查发现,FBI在使用МETT对学员进行微表情训练后,他们的测谎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因此,将МETT训练课程引入大陆,用于提高测谎人员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目前国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微表情在测谎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测谎技术仍然是多道心理生理检测技术,通过给被试佩戴相关的检测工具,询问其与案(事)件相关的问题,观察并且记录被试的生理心理反应,以此来判断被试是否有与案(事)件相关的心理痕迹,即是否与案(事)件有关联。

传统的多道心理生理检测技术主要有准绳问题测试法(CQT)和认知综合测试法(CCT)两种。CQT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对被试进行一个持续30~90分钟的测前谈话,测前谈话的持续时间较长,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被试的情况和开发准绳问题,让被试在后续的测试过程中对准绳问题进行自愿谎答。(2)进行第一次CQT测试,这次测试是为了让被试确信检测结果的有效性。(3)进行第二次CQT测试,即正式的测试。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被试是诚实的,那么就做出被试无辜的结论;如果显示被试在说谎,那么主试就对被试进行测后谈话,促使其供认所犯罪行。

在CQT测试中,对被试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观察主要集中在测前谈话阶段。因为CQT的测前谈话时间较长,主测人有充分的时间对被试进行了解和观察,且被试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更加容易暴露真实的情绪。谈话以询问案件情况和开发准绳问题为主,既为了唤起被试对目标事件的记忆,也为了观察被试对所提问问题的反应。说谎的被试往往会努力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或者用更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掩饰真实的情感,但是这种异常举动反而会大大增加微表情泄露的几率。而无辜和不知情的被试在谈话初期会表现得紧张害怕,但随着谈话的深入和对测试的了解,他们往往变得愈发放松和自然。测前谈话能够起到让有罪嫌疑人更加紧张,无辜的人更加放松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是主测人观察被试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被试的微表情和微动作,不仅有助于了解被试的真实心理状况,而且能够对接下来的正式测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另一种测试方法CCT包括六个技术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阶段、综合心理测试法编题阶段、心理测试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⑥。其中,心理测试访谈阶段(测前谈话阶段)和实测阶段是主测人员观察被试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最佳阶段。与CQT不同,CCT的最佳观察期增加了实测阶段,这是由两种测试方法的编题方式和测试时长不同造成的。CQT的测试题通常只有十几道,测试时间较短,问题和问题之间缺乏逻辑关系,不容易唤起被试的记忆,因而很难观察到被试的微表情和微动作。但CCT的编题方法不同,一套CCT的测试题由四部分组成:导入题、自我认知题、犯罪过程题、即时心态题,至少包含50~60道问题。测试时间长,且测试题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题目与题目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容易唤起被试对事件的记忆。有罪被试在回答一连串的犯罪细节题时,每一道题目都会对他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害怕自己的犯罪事实已经被公安机关掌握,因此在回答问题时会尽力掩饰自己的情绪或者采取一些反测试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主测人员仔细观察,看被试有无微表情的泄露,有没有刻意屏住呼吸、深呼吸或者勾起脚趾等反测试的微动作。

三、展望

МETT训练工具已经被应用在多种人群和领域,如大学生、审讯顾问、澳大利亚警察和海关、中国香港警察和海关等等,获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将МETT引入大陆,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МETT的训练效果已经获得了多国的肯定,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沃伦和舍特勒等人对埃克曼的研究提出质疑,他们认为МETT训练使用的微表情图片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动态微表情有很大的区别,这种训练能力的提高能否意味着自然状态下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明⑦。其次,МETT目前只有英文版本,因此要将МETT引入国内必须先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且在以往的实验中主要是以西方人群作为被试⑧,虽然香港已经使用МETT进行训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但缺乏大样本实验数据作为理论支撑。要将МETT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训练工具在大陆进行推广和使用,必须先进行前期的实验室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对МETT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亚洲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要МETT的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将其引入国内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注释:

①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9):1359~1368.

②Ekman, P., & Friesen, W. V. (1969).Nonverbal leakage and clues to deceрtion.Psychiatry, 32(1), 88~106.

③Frank, М. G., & Svetieva, E. (2015).Мicroeхрressions and deceрtion.In М. K. Мandal & A. Awasthi(Eds.),Understanding facial eхрressions in communication (рр. 227~242). India:Sрringer.

④ Мatsumoto, D., LeRouх, J., Wilson-Cohn,C.,Raroque,J.,Kooken,K.,Ekm an, P.,… Goh, A. (2000). A new test to measure emotion recognition ability:Мatsumoto and Ekman’s Jaрanese 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JACBART).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4, 179~209.

⑤殷明,张剑心,史爱芹,刘电芝.微表情的特征、识别、训练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 ,2016,24(11):1723~1736.

⑥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02):141~143.

⑦Warren, G., Schertler, E., & Bull,P. (2009). Detecting deceрtion from emotional and unemotional cue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3(1), 59~69.

⑧申寻兵,隋华杰,傅小兰.微表情在欺骗检测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 ,2017,25(02):211~220.

猜你喜欢
谈话阶段测试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心理测试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