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學大师赛闭幕,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拿到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这次比赛,美国队获得了3块金牌,俄罗斯队拿到2块金牌,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以及波兰队各获得1块金牌。对于曾经的“奥数大国”中国来说,这个成绩无疑可以称得上是惨败。
中国曾是奥数比赛当之无愧的霸主,被称为“梦之队”。得知中国选手这次未获金牌的消息后,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奥赛和升学挂钩的政策联系到一起。但是,杭州二中和镇海中学的两位奥数金牌教练沈虎跃、赵斌都认为,进行这样的联想是不恰当的。
美国近年来的国际奥数比赛成绩比较稳定。“人家一直在进步,我们可能仍停留在原先的培训模式上。相比于美国队的选拔机制和训练方式,我们没有与时俱进。”沈虎跃老师认为,中国的奥赛培训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带有比较重的功利性。
赵斌老师则反对过度的数学培训,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全民奥数热”更是完全没必要。“能够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只是少数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才符合教学规律,但现在家长普遍盲从。”赵老师说。他打了一个比方,杭州地区只有5000个孩子适合进行奥数培训,但一下子涌进了2万人。这多出来的1.5万人,当中绝大多数是不喜欢学奥数的,他们的成绩的确也能够通过培训得到提升。这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那些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人才,在众多学生中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于是就被埋没了。
“我觉得,适当的培训是有必要的,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一种自然状态,而不是拔苗助长。”赵斌说,这种过度的培训违反孩子的成长规律,导致真正的数学人才无法脱颖而出。长此以往,这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综合《钱江晚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