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华
[摘 要]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经济体制的出现,极大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其处于复杂发展环境中。在新形势下,必须注重财务管理改革,以此提升竞争实力。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可以有效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并且基于预算管理分析两者融合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作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4
1 前 言
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企业会计都具备不同特点。管理会计属于企业管理内容,因此在发展期间不断转变职能重心,反映出会计监督职能向服务与管理功能方向转变。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该项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是在各项财务资料上有效规划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便于企业管理层面做出科学决策。由于分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效融合,全面发挥出两者的优势特点。
2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关概念简析
当前关于财务会计的概念划分缺乏统一规定,然而,多数学者均认为财务会计包含提供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内容,并且与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直接关联。管理会计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所提出,自此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认为“管理会计”属于管理过程或活动,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显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较多价值。
“管理會计”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与依据,利用信息反馈作用全面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均是会计体系基本内容,不仅存在关联性也具有差异性。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然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基本操作、资料处理以及追求目标上都存在相似性。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不存在冲突性。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管理会计,以此加强企业管理效果,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职能在于对企业成本费用实施控制,并且考核和评价内部人员。财务会计职能在于财务核算和监督,确保企业成本预算与实际经营状况相贴合。如果发现企业财务目标与实际存在差距,则需要分析差距产生原因。财务会计主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经济效益方面所追求的目标一致。
从本质上看,不管是财务会计抑或管理会计,均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企业会计收集和应用企业财务信息,并且进行处理分析,以此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财务会计详细记录企业运行情况,并且做好相关总结工作。管理会计主要是控制财务过程。所以从总体上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发展目标均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
3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会计水平,我国注重建设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并且颁布了关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全面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由于中小型企业属于我国社会企业的主流部分,因此在管理决策制定方面需要获取大量具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内容和类型,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参考信息。基于以上方面,必须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共享。由于财务会计所掌握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中所应用的货币计量信息,大多数信息都来源于历史经济活动,所以缺乏无法使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以及预测信息等。管理会计所掌握的信息可以有效补充财务会计的信息缺失问题,确保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中小型企业生产环节来看,不同环节之间都存在密切关联。
不同业务与职能之间的交叉会逐渐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比如生产部门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知识控制成本,管理领导层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知识分析成本效益。企业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期间需要财务会计给予各项信息数据支持。由于在现代企业中知识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决策。如果仅仅利用财务会计将无法充分展现出以上内容,此时就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提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企业管理核心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面加强产品竞争实力,并且深入探索企业生产经营潜力,对企业现状效益进行优化。通过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优化整合财务资源,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问题,所以,注重会计管理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企业经营管理期间,财务会计注重记录和总结企业运行情况,管理会计注重预测、控制和决策。尽管两者在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同角色担当,但是却属于相互渗透关系。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编制有限,通常不会设立单独的管理会计部门和岗位,这样就会导致财务人员不仅承担财务会计工作,还需要承担管理会计工作。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也实行一系列企业信息化系统和制度化核算,以此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效性,在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中实现融合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背景下,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传统会计工作存在的各项问题。逐渐开始注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模式,转变会计管理职能重心,将其由职能反映和监督转化为服务与管理职能。
4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方式探究
企业预算管理主要是提升预算利用率,合理规范的分配企业内部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并对其进行控制和考核,以此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管理行为。预算活动可以有效预估企业未来发展状况,和预算指标所对比的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就是预算管理,其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关联性,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4.1 预算编制融合
从本质上看,企业预算属于综合计划,因此,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企业资源分配合理性可以显著提升管理价值。由于中小型企业工作特点比较独特,财务人员比较注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涉及大众化工作要点。所以只是从会计逻辑层面进行预估规划,将无法充分发挥出预估管制的作用。企业生产期间,若过分注重财务预算,不注重业务经营预算,也会对企业财务活动成效造成影响。
通过大量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所使用的预算机制比较注重财务业绩的核心地位,没有注重生产运营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只围绕企业内部财务资源预算展开博弈。因此,为了全面转变此种问题,企业在完成战略发展方案制定之后,需要制订详细的生产经营计划,并且按照该计划内容对预算体系进行编制。对于经营计划来说,其内容必须详尽,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详尽性。
在全面落实和执行经营计划基础之上,需要编制业务预算,并且做好剩余价值预算和控制。我国企业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点就是实现预算管理。企业在编制预算报告时,不论其位于哪个角度,都需要通过现金收支,成本和产量等实现预算过程,并且最终落入到财务预算当中,比如企业负债、现金流量以及资产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编制预算管理报告有效预测企业未来财务发展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并将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当中。全面预算管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并且对财务会计信息产生较大依赖性,信息质量会对预算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有效融合财务会计信息和预算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预算目标。
4.2 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
为了全面发挥出企业预算管理职能,需要编制合理规范的预算报告,还需要建立完善预算控制体系,并且形成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循环过程。中小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与其发展规划、财务预算以及激励机制等有关,所以企业人员不能为了预算而预算,应当通过各环节形成双向反馈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全面预算当中所包括的对比考核信息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企业会计信息。如果在生产经营期间没有完成预算编制,或者在控制环节存在较大差异性,预算编制与控制部门需要做出合理说明与解释,不能仅按照扣分以及低等级评价等方面处理预算数据差异性问题。由于数据差异与预算执行者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但是给予合理解释能够全面展现出其积极的处理态度,该种差异分析行为能够有效避免预算管理当中出现的道德谴责问题。
5 结 论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中小型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有效转变了中小型企业管理会计思维体系和价值依据。并且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中,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现在企业在开展管理服务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可以深入到会计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并且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融合以及控制环节融合等方面,通过两者在预算管理中的融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石雨濛.轨道交通互联网票务系统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9,23(9):103-105.
[2]孙佑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J].会计师,2019,15(3):7-8.
[3]刘颖.新时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探究[J].财会学习,2019,26(4):103-104.
[4]徐铭谦.新常态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价值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3(1):139-140.
[5]王世翔.简析大数据和区块链下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8,20(24):159-160.
[6]赵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財经界(学术版),2018,18(23):83-85.
[7]董会玲.多方融合,加速发展——“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26(29):130,134.
[8]王巍.转变观念使企业财务管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