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琳琳 王瑞
【摘 要】本文从国内外心理韧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提出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进行关联研究,提出寻找保护性因素,从积极角度看待留守儿童发展,消除留守儿童刻板印象。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心里适应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5-019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5.095
Explor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bi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Based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heory
JIANG Lin-lin WANG Rui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proposes to find protective factors,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from a positive perspective, and to eliminate the stereotyp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Psychological resilience;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0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口模式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将子女托付给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处于个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与父母的分离使得他们缺少情感上的关注和照顾,在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形成的重要阶段无法获得父母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容易走入发展的两极化。一类孩子在思想上甚至高于一般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也是更容易被忽视的特殊群体;另一类孩子更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发展异常,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研究者普遍认为如果儿童在成长中处境不利会导致个人的发展不利,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会低于正常儿童,这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是相似的。但是Anthony等人确提出了“心理韧性”的概念:尽管一些人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但发展却十分完好[1]。后有研究者进一步解读了心理韧性的概念,表述为在儿童在逆境中积极成长的个性特征,以及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调动青少年自身和社会环境的资源促进理想结果[2]。
1 国外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研究
心理韧性理论和心理适应相关研究在国外学术界有着比较广泛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这些研究结论和成果能够为国内留守儿童心理适应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和依剧。
Mandelco & Peery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的心理韧性模型。把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分为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因素指家庭内因素和家庭外因素 ,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3]。Masten 总结出了三类变量间的关系模型 ,分別是直接关系模型、间接关系模型和交互关系模型[4]。Armstrong等研究也发现父母的关爱是儿童心理韧性发展以及向成年期成功过度的保护性因素[5]。在性别上,女性的心理韧性分要显著高于男性,这和女性善于积极表达情绪,而男性更倾向于采用压抑和抑制情绪的行为有关。Cumsiell与Epstein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发展密切相关[6],而拥有良好情绪调节的儿童,在遇到挫折困境时表现出的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能力。国外学者还开辟了基于心理韧性理论的实践性研究,范围涉及到心理咨询,学校教育等相关领域。其中“3R”培训,训练学生推理、韧性和责任;“六策略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力[7]。
2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研究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特有的产物,因此国内学术界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内学术界对有关社会适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为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不少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建立了测量指标体系,也有学者专门针对某一人群进行指标设计。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定量化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进行测量,发现留守 儿童的社会适应总体情况良好,甚至在某些测量指标上高于非留守儿童。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间起中介作用[7]。为以后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策略上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为正相关,心理韧性功能高的人会主动获得亲人和社会支持,抵御遭受到的挫折和逆境。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韧性越好。在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中显示,父母为子女提供支持,可以帮助其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资源[8]。
3 讨论
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提出是以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良好这一事实为基础,目前心理韧性研究多以心理韧性为结果变量,探讨心理韧性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忽略了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将研究方向从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困境和心理偏差转移到寻找保护因子,有利于准确描述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寻找外部资源,抵御内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研究是新趋势。将心理韧性理论、心理适应性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留守儿童研究,转换消极看待留守儿童视角,从积极角度理解儿童并相信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助于改变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现实的良好适应。
最后,要寻求积极资源用于留守儿童研究中,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应于学校和家庭建立互通模式,增加互信和支持,有助于让留守儿童在不利因素下发展自信与能力,提高认知能力,学会情绪管理,建立个人成长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MI,Birnie·Lefcovitch S,Ungar M.Pathways between social support,family well—being。quality of parenting,and child re-silience:what we know[J].J Child Fam Stud,2005,14(2):269-281.
[2]SeccorrIbe K.“Beating the odds”versus“changing the odds”:Poverty, resilience,and family policy.Joumal of Marriage a11d Family,2002,64(2):384-394.
[3]Mandleco B L , Peery J C. A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2000.
[4]Masten A S. 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5]Armstrong MI,Birnie·Lefcovitch S,Ungar M.Pathways between social support,family well—being.quality of parenting,and child re-silience:what we know[J].J Child Fam Stud,2005,14(2):269-281.
[6]Cumsiell PE,Epstein NB.Family cohesion,social support,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utpatient clinic families[J].J Fam Psychol,1994,8(2):202-214.
[7]张丽敏,田浩.流動儿童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72(10):14.
[8]徐明津,杨新国.家庭经济困难对青少年不良适应的影响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7,2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