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柳州市公园小学教育集团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行老校区带新校区的一体化管理方式,即“一个法人,一套班子,校长统管,校区分管”的管理办法。集团内共有3个校区,由于新校区每年会增加不同学科不同数量的新教师(约20—40人),如今“90后”教师人数已将近100人。“90后”新生力量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近3年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发现集团内的“90后”教师学历高、有活力、个性鲜明,但工作能力低。“90后”教师短板问题层面多,并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单一的措施难以实现。因此,对“90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问题诊断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迫在眉睫,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学习型团队课题研究,还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培养匹配的中坚力量提供了路径。对“90后”教师的生活与工作表征进行诊断,分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促进“9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集团探索教师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以“班向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以项目研究的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创新研究方法,有效诊断
(一)摸排情况,收集材料
1.制定调查问卷。项目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让教师填写,内容涉及学历背景、家庭情况、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交往能力、幸福指数等多个层面,从中了解“90后”教师的真实想法。
2.确定对象,深入谈话。为获取真实的材料,项目组确定了50名“90后”教师作为谈话对象,谈话内容涉及职业规划、存在困惑、对学校的期盼等,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捕捉相关信息,在寻找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个性问题,从中了解“90后”教师的思想状况和职业规划。
3.多种方式深度观测。項目组联合学校党支部、教学部门、科研处、德育处、后勤部门对“90后”教师的个体表现进行了多方位的观察、记录,并在行政会议上进行信息共享:党支部观测的内容包括师德、合作意识、完成任务情况、文明办公、家长投诉等,教学部门观测的内容包括轮流课表现、视导课表现、辅导学生情况、完成评价表现以及月质量监控、请假,科研处观测的内容包括微课题研究、试卷编写、教科研交流、论文发表等,德育部门观测的内容包括班级教室布置、班级文化建设、班风学风、与家长沟通情况、国旗下的讲话班级表现、承担学校活动完成情况等,后勤部门观测的内容包括班级公物保管、午托管理、缴费管理、参加工会活动等。不同部门观测不同的内容,能够及时捕捉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清晰地呈现“90后”教师的工作状态。项目组通过分析各种表征寻找教师的困惑点,确保做出有效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和优化。
(二)罗列表征,寻找案例
项目组成员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和谈话记录,罗列出“90后”教师工作状态表征及具体案例,为有效诊断做好准备工作。表征资料罗列如下:
1.工作持续性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案例:一名“90后”体育教师原先在初中代课,一直没有编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获得柳州市公园小学教育集团编制,但入职后难以进入工作状态,表现为:喜欢和原来的学校作对比,习惯原来所在初中学校的上课模式,工作懒散,对小学体育教学感到吃力,不愿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能力低。
2.班级管理无章法,缺乏管理技巧。大多数新入职的“90后”教师在管理班级方面感到焦虑,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既要管理班级,又要兼顾教学。案例:一名“90后”语文教师担任小学中年级班主任,由于中途接班,时常被调皮淘气的学生气哭,感觉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产生逃避心理,家长意见很大。
3.不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错过处理事件的黄金期。案例:一名“90后”班主任A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期间身体受伤了,A老师没有及时向年级行政领导汇报,也没有及时陪同家长和学生前往医院医治,而是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自行带孩子到医院治疗。由于没有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导致家长投诉到学校。A老师受到学校批评和家长投诉,感到十分委屈。
4.与家长沟通缺乏底气,对家长的行为缺乏专业指导。案例:一名“90后”班主任B老师,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建立了班级QQ群。有一次,因为班级的事情,家长之间产生意见分歧,一名家长出言不逊,导致QQ群里打起了口水仗,B老师经验不足,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家长们的错误言语,导致事态愈演愈烈。B老师表示很无奈,不知如何解决。
5.理解教材的能力欠缺,课堂教学逻辑性较差,教学思路混乱。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哪一门学科,都存在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教学思路混乱,而执教者本人则完全没有察觉的现象。
6.教学基本功薄弱。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外显现象不同,但也存在共性,如粉笔字普遍写得不好,语文教师诵读能力不强,数学教师说题能力有待提升,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要提高,音乐教师不会即时弹唱,体育教师动作不规范,美术教师示范绘画不过关等。
7.学术研究能力有限,课题研究难以推进。很多“90后”教师不清楚课题研究是什么,把课题和上课当作两张皮,对课题研究产生畏难情绪,缺少问题意识,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缺乏研究思维。
8.无法正视领导的批评与建议。表现为:有的教师心态不正,受到批评后,认为领导不认可自己的工作,干脆破罐子破摔;有的教师过于在意学校的评价,受到批评后喜欢寻找原因证明不是自己的问题,对待批评怀恨在心,甚至有辞职不干的现象发生。
9.与同事关系紧张,抗压能力低,容易生气、焦虑,缺乏吃苦精神与团队合作的意识。缺乏吃苦精神是“90后”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不愿意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哪怕这个工作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有的教师看到同伴超越自己,便产生嫉妒心理。
10.普遍爱熬夜,影响工作。
11.在社交软件上发布信息过于随性,不考虑自己的教师身份,随意在“朋友圈”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容易引起家长的误解和猜忌。
(三)探究本质,有效诊断
项目组针对“90后”教师存在的各种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诊断。
1.综合各种问题表征,其总根源在于“90后”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欠缺。具体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部分“90后”教师对从事教师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有的教师在报考大学时因成绩等原因,无奈选择师范学校或师范专业。二是部分“90后”教师的职业规划首选并非小学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被迫选择小学教育,内心浮躁。三是有的“90后”教师家境优越,来学校工作是为了不让自己和社会脱节。上述三个原因导致部分“90后”教师缺乏对小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性思考和规划,动力不足导致思想重视不够,工作随性。
2.表征4反映出教师的管理能力欠缺。主要原因是:(1)大学期间主修课程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了解不够。(2)有的教师只在初中和高中进行教育实习,缺乏小学教育实习经历,导致入职后准备不充分,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3)大多数“90后”教师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缺乏换位思考和沟通能力。(4)缺少实战操练,不会根据突发情况进行转化调整,错过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5)沟通能力不强,没有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给予家长专业性的指导。
3.表征5、表征6、表征7折射出“90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原因在于:(1)部分“90后”教师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这说明从事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培训就进入学校任教。(2)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需要不匹配。有的教师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缺乏提取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浮于表面,教学设计缺乏亮点和深度。(3)课堂把控顾此失彼,难以做到全面兼顾。(4)不注重专业基本功训练,过度依赖电脑,诵读、三笔字、口语表达等基本功薄弱。
4.表征8和表征9是折射出“90后”教师的人际交往缺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问题。“90后”教师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和感恩精神,无法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从而产生焦虑或抵触情绪。
5.表征10和表征11反映出“90后”教师的生活习惯问题。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部分教师使用手机的时间变长,加上对公开信息缺乏思考,导致信息公开出现不妥。
二、研究策略,优化路径
对“90后”教师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后,项目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围绕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将“90后”教师工作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思想、学术、心理、行为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确保优化措施“落地生根”,运用外力引发“90后”教师的自我思考与自我整改。
(一)利用党建统领下的特色活动促进“90后”教师思想认识的提升
1.“党建引领管理——八桂之行学先锋”活动
活动理念源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分析“90后”教师案例后,我们意识到,教师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为此,笔者借助“自治区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研究班这一平台,带领项目组成员和行政团队前往学员所在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借他山之石来优化本校的管理。例如,南宁市第三中学利用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触动青年教师的内心,柳州市高级中学通过拓展训练凝聚青年教师的向心力,柳州市第八中学通过学科特色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引用第三方评价提高青年教师的素养,柳州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利用“项目式学习”发展青年教师的特长等。通过学习交流,我们适当地借鉴了部分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2.“党建引领团建——党建沙龙筑信念”周周谈活动
活动的创意源自王阳明心学精髓“致良知”论。王阳明认为,人皆有良知,要达到良知,就必须跟随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此项活动借助骨干教师的力量,每周四晚上7点至9点安排一场党建沙龙活动,由一名党员骨干教师主讲,“90后”全体教师和党员教师参加,主讲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结合党建学习感悟,强化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
3.“党建引领服务——春风行动聚人心”大普访
此项活动的创意来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该项特色活动是学校党政工团负责人分组进入教师家庭开展慰问活动,还举辦了“90后”教师专场活动,通过家访和慰问,了解“90后”教师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情况,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缩小学校管理层和“90后”教师之间的距离,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上述特色活动来自学校对青年教师工作的深度思考,也是针对表征1、表征8、表征9、表征10、表征11所存在的问题开出的“对症良药”,希望借助这些专题活动感染青年教师,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学校微信公众号还开设了“公小先锋号”栏目,目的是树立先锋楷模和闪光事迹,鼓励“90后”教师以上“公小先锋号”为荣,收效良好。
(二)夯实基本功,提升“90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针对表征2、表征3、表征4中的问题,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升“90后”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1)实施班级坐班制。新入职的“90后”教师担任班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本班教室,此做法的优势在于,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里发生的事情,马上做出判断和处理,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2)经验分享。此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让有经验的班主任利用培训时间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和技巧,同时采取互动的方式探讨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每月两次;二是充分运用名师资源,如邀请柳州市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到学校“传经送宝”,每月一次。(3)班级文化展示。学校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和期末散学典礼时间,进行班级文化展示,旨在激发“90后”教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展示的方式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4)包干谈心。针对个别上进心不强、与家长或同事在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的“90后”教师,学校实行包干谈心制,年级行政部门根据教师的表现定期和他们谈心,或予以鼓励,或敲响警钟,促使教师不断进行反思。(5)发言审核。为加快提升“90后”教师的沟通能力,学校在3个方面的“发言”实行审核制:家长会发言、学生评语、大型活动发言。负责审核的行政人员在指出发言稿存在的问题后,发言教师需要进行修改,修改后再上交审查,最后根据发言稿进行无生试讲,过关后才能拿到发言过关条。这种审稿、改稿的过程,有助于“90后”教师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2.针对表征5、表征6、表征7中的问题,学校采用以下措施,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操练,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其教学水平。(1)职前规划。科学设置职前培训课程,包括学校文化、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出勤管理、信息化运用等课程,让“90后”新入职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要求,做好年度规划。(2)追踪视导。学校将每周二作为“视导日”,对“90后”教师进行追踪视导,不仅视导教师的上课情况,还对作业批改、教室布置、环境保洁、班风学风进行全方位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能力。对于管理能力较弱的教师采取包班视导制,确保教师不掉队。(3)教研展示。每周五下午为固定教研日,也是教学基本功夯实日。教研部门根据“90后”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无生授课、教材解读、基本功训练等方式,不断强化监督,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4)定期述职。实行“90后”教师年度定期述职制度,由校级领导、校区负责人、学科主管、年级行政部门进行点评,述职人员需要进行答辩,在答辩中明晰今后的努力方向。(5)项目研究。实行“90后”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项目研究的制度,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微课题进行研究,明确选题、实施、修正、总结等课题研究步骤,为正式研究课题奠定基础,帮助教师们用研究的思维提升工作效度。(6)师徒捆绑。针对“90后”教师教学水平低的情况,学校给他们安排了师傅,实行“师徒捆绑制”,徒弟的表现等级就是师傅的等级,这样做能够促使师傅认真教、徒弟专心学,实现教学相长。
三、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系列的举措和整改,集团校里的“90后”教師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思想认识。“90后”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学校的党建沙龙谈话活动,认真聆听骨干教师的宣讲,学会了自我反思,在思想上认同学校的文化制度,强化了责任意识。
2.提高了业务能力。多元视导的举措涉及教师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科研,“90后”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树立了信心,对探究教育教学产生了兴趣,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现在,“90后”教师已经崭露头角,他们在课堂教学展示、集体备课展示、微课题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凸显了项目研究的价值。
3.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通过项目研究,学校对“90后”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教师存在的问题诊断和发展路径优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总之,“90后”教师工作现状折射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本身的问题,也有学校管理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师源,如果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没能成为优秀学生的首选,教师职业没有得到认同,那么学校的努力培养效果是有限的。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挖掘“90后”教师的潜力,凸显“90后”教师的优势,摒弃“90后”教师的缺点,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案例,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反思,从不同角度看待“90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既是对学校管理的警醒,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负责。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