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虹佑
摘 要: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实施如火如荼。如何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化的导入方法,突出“主体参与”、树立“学本观念”不失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中学道德与法治;效果措施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改后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过去那种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不断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那么,如何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国家的推动和各所学校的努力,现在的中学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这些微机室或电教室均已接入互联网,从而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片、视频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采用情境化的导入方法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并且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播放课件导入法。在讲授《珍爱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的学生普遍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责任意识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营救落水儿童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让学生在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爱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播放诗词、歌赋等内容,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讲给他们听,也能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述身边某同学因为学校及师生的资助终于返回校园读书的例子,导入《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一课。
4.聚焦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导入《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用减免农业税、农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等导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突出“主体参与”,树立“学本观念”
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应试教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往日对道德与法治课枯燥乏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学本观念”是指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学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